新技术:科技辅助价更优

在发展“短平快”特色养殖工作中,我区水产畜牧部门开拓创新,大力引进及发明了发酵床、余热水、BLCS微生物制品调节水质等各种养殖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养殖产量、品质及产品价格。

发酵床养猪每头增收节支50元

发酵床养猪技术具有节省用水,提高猪群抗病能力、猪肉品质及实现“零排放”等优点,是一种节本增收的养猪新技术。

据了解,猪圈里的生物发酵床是按比例一层层地填充稻壳、木糠、药粉等混合干料,厚度达到80厘米以上。整个猪床七成是稻壳和木糠等干料填充物,三成是水泥地板,其他的设备跟传统猪栏一样。它的好处有三:一是实现零排放。通过给猪投喂配方菌物和在发酵床干料中按比例投放菌物后,发酵床微生物可以把生猪排泄到干料中的屎尿臭味消除,变常规养殖场里的臭气熏天为无色无味无臭;二是减少人力水电等成本。每天猪圈里不再需要水冲洗,干料产生的热度可以保持猪圈干燥和温度需要;三是投入成本低。发酵床下的干料是每出栏一批生猪翻搅一次,一用3年。

贵港市通过实施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示范,使仔猪成活率提高2-5个百分点,减少药费超过八成,节水九成以上,每头生猪可增收节支约50元。

余热水养鱼亩产5万多斤

在来宾市,电厂产生的余热水资源,被用来大力发展罗非鱼、鲳鱼等短平快水产养殖项目。

来宾电厂余热水养殖场充分利用电厂排放的余热水,通过流水化、高密度养殖淡水白鲳、罗非鱼等暖水性鱼类,年产鲜鱼150万斤以上,年产值650多万元,平均单产每亩5万多斤,是目前广西规模最大、单产最高的温流水养殖场,为保证柳州、来宾两市的淡水白鲳和罗非鱼供应起到了主渠道作用。

对虾生态调控水质健康养殖减少药品投放

一种名叫BLCS的微生物制品,可以用来调节对虾养殖池里的水质,降解池塘水中的有害物质,让虾吞噬后改变肠道环境并代替一部分饲料,提高虾的体质,促进虾的生长,减少虾病的发生。在使用这种微生物制品后,不但减少抗生素、大蒜素及其它药品的使用,提高养殖虾的品质,所生产的对虾体色鲜艳、肉质鲜嫩、饱和有弹性,而且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产量高。这是笔者在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澫尾对虾养殖基地看到的。

据统计,在该基地,养殖不到3个月的池虾大小可达每公斤75尾,比普通养殖池塘提前20天收获;养殖成活率达65%以上,成功率达100%,平均亩产达500公斤以上。

东兴市推广对虾生态调控水质健康养殖面积3000亩以上,助农增收约6200多万元。

黄启健毕朝斌谢舒敏

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即“短平快”的真谛。

近几年,广西水产畜牧兽医部门大力引进新品种,创新集成新技术、新模式,出台各种新举措,发展“短平快”特色项目养殖,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广西更是全面启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和水产健康养殖,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特色养殖在八桂大地渐成燎原之势,带动了养殖户大跨步走上致富之路。

新品种:风味独特市场开

肉兔、竹鼠、黄沙鳖、黑山羊等“短平快”特色动物,风味独特、生态安全、健康营养,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坚挺,产品供不应求。我区各地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各种“短平快”特色动物养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竹鼠养殖户均获利4万元

近年来,柳城县大力发展竹鼠养殖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全县1800户农户饲养种竹鼠4万只,年出售商品竹鼠48万只,年产值8256万元,年利润7056万元,平均每个养殖户获利近4万元。

竹鼠食性洁净,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市场供不应求。竹鼠养殖饲料成本低、投资少、回报率高。每饲养一只母竹鼠,平均年产幼仔12只,饲养四个月后出栏,每只商品竹鼠平均体重2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场售价80多元,而每只商品竹鼠的饲料、人工、药物等成本仅为25元左右,平均每饲养一只母竹鼠可获利润18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该县马山乡是养殖竹鼠最为集中的乡镇,成立了两个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种鼠发放及商品竹鼠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发展竹鼠养殖。目前,该乡共养殖种竹鼠2万只,年出售商品竹鼠24万只,年产值4128万元,年利润约为3528万元,产值及利润占了全县的“半壁江山”。

黑山羊养殖收入每年翻一番

灵川县灵川镇民治村奉有才,于2006年投资7000元进行黑山羊杂交饲养,当年就获利7000多元,一直到2009年,每年获利翻一番。他说,是高额回报让他信心倍增,不断扩大规模,从原来的18只,发展到存栏110只。目前一直保持这个存栏量,今年上半年他出售种羊37只,收入3万余元,预计全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近年来,灵川县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推行种草围栏圈养山羊模式。目前,全县山羊饲养量4万只,预计年出栏山羊2万只,实现产值900万元,山羊养殖户平均增收5000元。

灵川县原有养殖品种以本地山羊为主,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不高。该县水产畜牧部门从外地引进南江黄羊、简阳大耳羊、波尔山羊等良种公羊与本地母山羊进行杂交,提高肉羊的生长速度和个体重量。同时,该县组织引导有一定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养殖户引进良种母羊进行繁殖饲养,从整体上提高羊群的品质和生长速度。目前,全县良种覆盖率已达85%。

新模式:集成新旧效益大

各地逐渐摒弃单一的养殖发展模式,在传统养殖模式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把养殖业与种植业、加工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庭院、规模、循环等养殖模式,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立体农业、休闲农业一起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做大总量,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提高效益。

庭院养殖投资少致富快

来宾市水产畜牧兽医部门与妇联、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广家庭“渔娘”庭院养殖模式,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空地建设渔池,养殖塘角鱼、泥鳅等高效品种,增加农民收入。武宣县三里镇旧县村一个屯就有15户农户通过家庭庭院养殖,每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

龙州县利用庭院养殖龟鳖的养殖户已达438户,养殖品种有三线闭壳龟、石龟、亚洲巨龟、鳄龟、左江鳖、山瑞鳖等。龟鳖养殖数量达7万多只,年产量175吨,产值7000万元以上,利润达3000多万元,养殖户户均产值15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2.2万元。仅龙州镇利民街85户居民中,就有73户从事庭院龟鳖养殖,占利民街总户数的85.9%,龟鳖养殖收入占居民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规模养殖成增收“加速器”

永福县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以生猪、家禽、草食动物和网箱养鱼等四大项目为养殖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殖。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2428个,其中生猪、家禽、肉兔规模化养殖的比重分别占45%、84%和95%,规模养殖业已成为该县农民群众增收“加速器”。

该县加强对养殖业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服务,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扶持力度,着力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生产发展模式。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了10多家养殖业龙头企业,同时引导和扶持建立十余家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1800余户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占全县规模养殖户的74%。特别是罗锦镇的规模养殖业更是蓬勃发展,全镇桂柳种蛋鸭养殖户有400多户,存栏种鸭40万羽,年纯收入超过40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上千元,一跃成为全国桂柳种鸭养殖第一大镇。

循环经济造就立体赚钱模式

“蔗-牛-菇”循环高效种养模式主要是利用蔗糖业丰富的蔗叶、蔗尾(梢)资源,用蔗叶蔗尾梢饲养肉用牛和奶水牛,用牛粪和蔗渣种菇,用菇泥作肥料还田。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崇左市将江州区新和镇下旬屯定为“蔗-牛-菇”循环高效种养模式技术示范点,在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蔗-牛-菇”产业链:实施甘蔗生产“六化”(机械化、良种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规模化)工程;发展奶水牛养殖;发展食用菌种植。

江州区新和镇下旬屯农户黄南飞种植甘蔗6亩,年产蔗40多吨,纯收入4800元;饲养奶水牛5头,每月卖鲜奶收入300元左右;奶水牛繁育3头,价值5000多元,养牛纯收入约2100元;食用菌栽培面积480平方米,纯收入2400元。实施生态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后,该农户年纯收入达9300元,增收3100元,人均增收775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