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芳(中)与合作社管理成员探讨玉竹长势情况
9日中午,天全县老场乡六城村微风阵阵、苍翠环绕。忙碌了一个上午,天全县众汇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国芳,在送走一批到合作社考察的参观者后,终于得空喝上一口自制的“玉竹茶”。
“此茶虽有茶之名,却不是真正的茶,叶片均取自一种名为玉竹的中药材,只是制作工艺与绿茶相同。”李国芳说,这是他在重楼种植发展渐趋稳定后,今年新纳入种植基地扩容计划的又一个新品种。
重楼,一个自2014年起,就在六城村茁壮成长的特色种植产业,整体规模经过近年发展已达340亩,并成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增收的幸福产业。
谈及今年重楼收成,李国芳预估了一个保守数据:可实现纯收入约240万元,可比去年增加约92万。此外,包括脱贫户在内,不少村民种植的重楼也将在今年正式投产,大家的收入届时也将再上新台阶。
助脱贫无偿传授核心技术
谈起与重楼的缘分,李国芳的记忆可追溯至1994年。那时,他曾靠着在山上挖野生重楼,只用3天就挣到80元,远高于当时青壮劳动力每天5元的务工所得。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李国芳自此觉得种重楼比务工和栽种普通农作物强,并萌生了移植野生重楼,通过人工种植增收致富的想法。此后,则是漫长的探索和实践。经过一次次挫折和失败,李国芳终于在10年后初步掌握了重楼人工种植技术。
2014年初,已掌握核心技术的李国芳,自有重楼种植面积达5亩。也是在这一年,他积极响应六城村鼓励本土“土专家”参与脱贫攻坚的号召,牵头成立了该村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全县众汇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明确了将技术无偿传授给全村的其他村民,实现共同致富的发展路子。
六城村2组村民李庆辉,成为最早一批受益者之一。为帮助身患重病、失去劳动力的他,李国芳不仅主动吸纳其妻子进入基地务工,更以合作社名义对其传授技术、提供标准化种植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原料等,帮助其积极发展重楼种植。
“最初只有0.3亩,现在已增加到4亩,虽还未进入丰产期,但已累计实现增收40000余元。”“加上每年在基地累计务工4个月,年收入还能增加约13000元。”想起过去的艰难,谈起今日的幸福,李庆辉脸上始终带着幸福的笑容。
李庆辉一家的可喜变化,是六城村许多困难群众从脱贫到实现增收的缩影。而村民们日渐富裕的生活,也见证了重楼种植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2015年10月,李国芳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与部分合作社成员筹集共40000余元作为启动资金,在该村2组大坪岗建起了今日重楼基地的雏形。
2016年1月,基地产业毛路工程修建。同年,基地重楼种植面积达到100亩,并套种了兼顾药食作用,且周期短、见效快的中药材。至当年底,合作社共通过销售重楼种子、重楼收入40.6万元。
与此同时,基于为村民节约发展和保障重楼质量的想法,李国芳还从2017年起,连续几个月带领村民到杉木山(小地名)上挖野生重楼苗。靠着自主育种、培苗,至2019年初,合作社重楼种植面积达340余亩。
自此,李国芳心中共同致富的愿景已初见成效。值得一提的是,仅合作社成员就从成立之初的7人,增加至目前的216人,成员不仅遍布市内多个县区,更逐渐走出了雅安、走出了四川。
谋增收打开合作共赢新局面
与重楼种植面积同步增加的,还有越来越多相继投产的重楼。为帮扶种植村民实现稳增收,也为降低村民零散自主销售时面临的市场风险,李国芳所在合作社,自基地建起就与村民定下了统购统销的约定。
“以重楼种子为例,合作社面向村民给出的收购价,就大幅高于当前市场上每公斤740元至760元的收购价。”李国芳说,之所以能高于市场价收购,得益于六城村实现重楼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后,已在局部区域形成的市场定价话语权。
说话间,李国芳已和几位合作社管理人员来到村民王建兵家,专门了解其重楼种植发展情况。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王建兵,是因其早年外出务工因伤导致右手手掌完全缺失后,一度出现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的状态。
本着不漏一户一人和“不让勤劳人受穷吃苦”的出发点,李国芳从那时起就对王建兵展开了一对一帮扶,并最终帮助其发展起面积达3亩的重楼。按重楼投产见效周期计算,王建兵所种重楼将在今年首次投产,预计可收获重楼种子15公斤。“别看数量不多,但收益却远高于种植普通传统农作物。”王建兵说,正是该村合作社确定的共赢合作模式,坚定了他发展的信心。
种植重楼的具体受益流程将分三步走。
按统一收购约定,王建兵将首先以每公斤800元的价格,将重楼种子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并由此实现第一笔收入12000元。此后,合作社则通过已拥有区域市场话语权,按每公斤2400元价格售出,每公斤可得利润1600元。至此,再按统一销售利润合作社、农户各占50%的约定,王建兵还将再收入12000元。
与此同时,连同王建兵在内,由该合作社对接的其余16户已脱贫户,重楼种植面积已累计达18.5亩,仅去年就由此实现户均增收13000余元。
让人欣喜的还不止这些。今年初,为帮助更多村民加快增收致富步子,也为进一步实现自身发展在壮大,李国芳所在合作社确定了采用“土地入股”新模式,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的计划。第一批计划新增的100亩,将全部用于玉竹林下种植,投产周期1年。
“育苗工作已在6月完成,共育苗40余万株。”李国芳介绍,收益分成与重楼相似,村民首先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并全程参与种植管理。待收获时,所得利润也将按各占50%方式分配,预计每亩可各获得纯利润6000元。
目前,李国芳正在精心打造试种核心区,在这个核心区内,包括玉竹、黄精、白芨等在内的中药材多达10余种,长势喜人。尤其是其中的八角莲、旱半夏,目前已初步纳入2020年再新增100亩的发展计划。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