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关注现象下的本质-《成本几许》项目

我校五年级跨学科PBL组,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主题二“我的家庭生活”和主题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等内容,设计了“成本几许”的跨学科项目。

该项目源自五年级学生提出的父母在双十一疯狂购物的问题,学生使用搜索、阅读、访谈、讨论等方式,开展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并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归纳,不断更迭对于“成本”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

项目最后,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出项汇报(VLOG、海报、成本手册、TED演讲、互动游戏,成本台历等)向学校的师生、家里的亲朋好友传递理性消费的观念。为了影响更多人,有些学生甚至走向社会,在购物中心等地进行实地宣讲,也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他们全面解构“成本”,深探“代价”,致力于引发更多的人关注到全球环境恶化、地球资源匮乏、人力消耗等隐性成本的问题,思考社会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

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优质校建设方案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优质校建设方案

案例2

引导学生心怀宇宙-《太空探索家》

我校三年级跨学科PBL组,以自然学科为基础,设计了“太空探索家”项目。该项目从人类面临的未来问题入手,赋予学生太空探索家的身份,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寻觅并设计新的家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宇宙。该项目以学生能接触到的自然及社会现象(问题)为起点,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必要性,进而反观现在的人类社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我们能为这个地球做些什么。

优质校建设方案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

优质校建设方案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

活力意味着

有参与感和团队感

这样的活力首先表现在学生对于项目的投入和喜爱上。项目化学习强调以真实的问题驱动,以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七至第十一单元的内容,多偏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我校六年级英语组基于这五个单元的内容,围绕“策划一次健康、文明的户外野餐活动”这个话题设计了一个“冬日野餐会”项目。全年级最终以一次野餐会的举办呈现项目成果。在整个项目中,学生们在任务驱动下,目标明确,动力满满,创意连连,往昔经验被激活,新的能力得到发展,自主学习的兴趣被点燃。

其次,这种参与不仅仅表现在个体对于项目的投入,更多的是在团队协作中发展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质校建设方案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质校建设方案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

项目化学习的中国建构有六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合作探究,要求学生组成项目小组,相互之间进行对话,借助学习工具分享不同的观点,涌现出迭代的解决方案。这与我们所理解的“分工做”不同,与传统的小组合作也不同。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项目需要多元而异质的团队共同努力,所以学校项目化学习的合作探究也要具有真实世界中的专业领域的团队特点。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优质校建设方案

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质校建设方案

在尚音,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为了找到解决办法,在课后自发组织团队视频会议,持续探讨,这种深入的合作探究使得生生关系有了新的内涵,孩子们在团队磨合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互赖关系,并借助团队的力量,不断提升自我,获得新的成长。

活力意味着

有挑战感和成就感

这样的挑战一方面是针对教师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需要提炼对学生有意义的真实问题,与学生共同经历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历程,搭建解决学习困难的学习支架,创建自主、合作的探究环境,提升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能力。这要求教师站在更高位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对于学科学习有更好的把握。

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的,学生需要经历完整问题解决的过程,还需要形成公开可见的项目成果。学生的项目成果需要能够真实地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优质校建设方案_创建新优质学校经验介绍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

项目成果的展示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在每一间教室里,你都能够看到孩子们的项目化学习进程,在相应的走廊上,你还会看到整个年级的项目化学习阶段。

随着每一个项目的不断推进,不断深入,目之所及,时常都有新鲜感。我们把尚音的校园打造成了一个新的学习场域,所有人的学习进程和成果都可以和他人产生互动,并成为他人的学习资源,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想去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项目化学习的学生成果强调个性化表达,在价值、创新性、艺术性、可视化等方面产生吸引力。成果的形成和打磨强调时间的投入和迭代。同时,还要求引导多方群体对成果进行评价。

在尚音,我们鼓励学生们先自评,再面向同学、家长和社区来宣讲或展示自己的成果,随后,我们还会邀请由教师、学生和家长组成的评价小组,进行打分并给予建议。所有的孩子,都会为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去做准备,也因为经历这样的挑战,而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从而更加有意愿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中去。

通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尚音的教师、学生、家长对事物的感受和态度在自然而然地发生着改变,活力在他们的身上迸发。

◆ 学生更有活力了

学生从“被教”转变为“要学”,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循规蹈矩”,取而代之的是驱动性问题引领下的持续探究,试错式迭代。而个体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也需要在团队合作中互相碰撞彼此的智慧,因为需要团队,需要支持,学生们由被动参与转变为积极踊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都变得活力四射。

◆ 教师更有活力了

教师由主导学习转变为协同学习,相比于传统的传授知识,他们做得更多的是组织探究。而以往对于每堂课知识点是否都掌握了的焦虑则转变为欣然赏识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有什么样的收获,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成长了多少。

◆ 家长更有活力了

家长从单一性关心考试分数转向综合性关注孩子素养的提升。当孩子们的学习内容从碎片化向连贯性转变,学习目标从基础性向创造性转变,家长们所关注的就不再只是最终的考试了。他们几乎时刻都盼着老师们在班级群里发出孩子的阶段性作品,并对于参与项目充满期待和热忱。他们成为学习过程的一份子,成为学生思考探讨的伙伴,很多时候也是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倾听对象。

还需要补充的是,项目化学习给学校带来这样的活力是需要有制度保障的。比如,我校注重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清晰的管理结构;发挥PBL教研组前锋团队的精神,带领学校教师整体推进项目;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展开工作坊培训;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打破学科壁垒;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资源配置等。

一所有活力的校园,意味着其中的人有自我成长的意愿,也就是有向上的生长性,而学校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去提供给他们成长的时空。在我看来,进行项目化学习正是一个激发学生活力、教师活力、家长活力,真正体现学校价值的过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