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疫情期间,尤其要把圈舍打扫干净,做好消毒……”3月12日,与客户谈完生意后,覃培均像往常一样,边查看猪舍,边叮嘱工人们小心仔细养殖。
经过10余年的摸爬滚打,现在谈起养殖,覃培均说得头头是道。从一个门外汉到现在的养殖大户,他的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更是成倍增长。
38岁的覃培均是紫阳县东木镇燎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东木镇一名镇人大代表。两年前,他创立紫阳县森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妻子黄先英一道,带领合作社贫困户发展养殖,帮助贫困户增收。
覃培均的家位于燎原村平和梁,以前,由于山大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家家户户只能靠种玉米、土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2014年,覃培均家因交通条件落后被识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初中毕业后覃培均一直在外务工,干过煤矿,他深知挣钱不易。在外漂泊多年后,2010年他回到家乡发展,并从眼前的连绵大山里找到了发展方向,平和梁山大草多放场也宽,在这里发展养殖业,又能挣钱还能照顾家人,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说干就干,很快,覃培均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在当地信用社贷款3万元,从本地购买种羊30只,开始细心饲养,第二年羊群便发展到100余只,年底出栏肥羊50只,信用社3万元贷款还了,净获利2万元。
随着覃培均的养殖产业越做越大,换来的随之收入也在增加,2015年覃培均在燎原村六组田坝河安置点购买了新房,享受了生态移民避灾安置补贴。2015年年底,覃培均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帽子”。
为了壮大养殖业,彻底拔掉穷根。2017年底,覃培均又购买了8头母猪。然而发展养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毫无母猪养殖经验的覃培均,8头母猪先后染上猪瘟全部死掉。
“本想通过养殖母猪赚钱的,母猪全死了,养殖资金链突然断了,自己的养殖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覃培均一度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不要气馁,猪要养起来,猪厂要办下去,我们帮你走出困境。”就在覃培均沮丧的想放弃养猪的念头时,东木镇人大主席、包村干部卢升乾第一时间向其送来了安慰。卢升乾随即与县农林科技局对接,组织覃培均外出学习母猪的喂养、繁殖、防疫等实用技术。
覃培均积极好学,很快学到了养猪技术,镇上又帮其衔接信用贷款、申请扶贫受益资金、互助资金、小额贴息贷款等,多方筹措资金共计60万元,解决了他的资金困难。
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覃培均发展信心更足,继续发展养殖业,2018年新建了400平方米养猪厂,购买了60头母猪。2019年,他的养猪数量达到1088头,加之猪市一片红火,覃培均当年仅靠养猪就赚了70万元。
覃培均养殖的事迹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里贫困户看到养猪能赚钱,纷纷跑来看“稀奇”,旁敲侧击地询问“致富经”。
“取经”的贫困户越来越多,覃培均产生了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的想法。“大家养猪不赚钱主要是因为没销路。”覃培均说。
在充分走访动员后,许多贫困户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干,覃培均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紫阳县森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为一名镇人大代表,也是合作社负责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村里贫困户一起脱贫。”覃培均说。
起初,一些养殖户担心养了猪没处卖。“只要你养出猪,不管大小,也不管有没有人买,我都照单全收。”覃培均的一句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不仅口头保证,他还与每户养殖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实行订单养殖,彻底打消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有些农户想养猪,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覃培均二话不说,直接从自己的母猪场中抓起仔猪送到农户家,卖了再算钱。
此举表面上是覃培均的生意越来越大,而实际上是为养殖户们扛下了风险。许多养殖户技术不过关,他手把手地教学。多年经验不够用,他就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养殖培训班,系统地学习掌握养猪技术,再传授给养殖户。
截至目前,覃培均的紫阳县森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羊存栏150只、猪存栏400头,累计带动全村32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户均年增收达到1万元,这些养殖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覃培均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路在脚下,希望在前。近年来,该县187名县人大代表和907名镇人大代表率先垂范做表率,并结合自身岗位特点、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为脱贫攻坚工作献良策、理思路、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确保扶贫脱贫取得实效,真正做到“人民代表为人民”。(通讯员 唐 波 邹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