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喜丰收(网络资料图)
博兴县召开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研讨会
大众网滨州11月13日讯(实习记者 王君彩)今年,博兴县乔庄镇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平均亩产近千斤,亩效益万余元,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渔业经济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乔庄镇向着“全省淡水养殖第一镇”的方向迈进。
11月10日,记者跟随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张振东、滨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淑生、博兴县水产局副局长孙长江和乔庄镇副镇长李建忠,走访了乔庄镇谭家村、榆林村和肖庄村,详细了解当地对虾养殖,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荒地变成养虾池 每亩土地效益增加了上百倍
崭新的柏油路,统一刷新的墙面,新架设的电杆和线路,设施完善的体育广场,一进入乔庄镇谭家村,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这样一番景象。尽管雨一直淅沥沥的下着,谭家村的村支书韩中合早就在外等候了。一下车,我们便被热情地邀请进村里新盖的支部大院办公室里去。
“以前村里是乱七八糟的,”韩中合说,以前的谭家村,没有自来水,电网也很落后,路就甭提了,一下雨泥泞的很,更别说村委办公室了。
“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村子变化这么大,多亏搞了养虾池承包。”韩中合高兴地说。谭家村一共开发了5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水域,其中200亩左右的承包款项直接发放到了村民手里,剩余的承包款全部用来改善村容村貌,进行环境整治了。不仅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里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党员活动中心,一跃成为全市生态文明村。
“没开发以前,那都是些荒草地,亩产值也就四五十元,”谭家村的会计兼村委委员何延辉说。现如今,那些荒草地都开发成了虾池,每亩纯利润在万元左右,而且只需每年的5月到10月份进行劳作,不仅比种地要轻松,收益更是可观。
“这都得益于国家的项目支持,”孙长江介绍,近年来,中央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渔产项目,他们争取到资金支持2千万,省市资金支持500余万元,县财政出资300万,加上养殖户自筹资金800余万元,利用这些资金,改造旧池塘,开挖新池塘,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走上了致富路。
养虾十年丰收九年 一年净入70万
在乔庄镇肖庄村,村支书张桂杰自己就承包了村里35亩的水面,全部用来养殖南美白对虾。
“我2亩产量最好的池子产虾2吨多,平均一斤17个头,卖到35元一斤,净赚5万6,全因虾的个头大。”张桂杰说。
“还是要靠规格提效益,”王淑生向记者介绍,一头虾长10公分与长12公分相比,重量就低近一半,而个头14公分长的虾又要比12公分长的重近一倍,个头大的虾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这就是规格好带来的效益。
“我养虾,是十年收九年,”张桂杰高兴地说,他从2003年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到今年正好十年的时间,十个年头其中有九年虾的产量和效益都很好。现在他自己根本忙不过来,还雇了5个工人。今年,他35亩池塘共出虾6万2千多斤,刨去成本净收入70多万元。
政府成立养虾合作社 带动百姓共同致富
榆林村,作为乔庄镇南美白对虾养殖之初的试点村,更是见证了这个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第一年搞试点,没人愿意尝试。”榆林村村支书李如杰说。2001年,南美白对虾在该村开始试点,当时村民都不愿意养。于是,村委人员带头搞,从开始只有2亩地,到现在800亩水面的规模,村民的态度也由不乐意变为争抢承包养虾池。
2009年初,榆林村由村委牵头成立了博兴县群益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加入合作社,今年每个养殖户受益1千多元,”李如杰说。合作社就是以服务为目的,他们统一购进饲料、药品等,然后再卖给合作社成员。饲料是以进价卖,每吨比市场价便宜六七百元;药品有20%的利润,其中15%的利润返还给社员,另5%的利润用于维持合作社的运营,现如今,该合作社的资金积累已有10余万元,村里的养殖户也因此节约了不少成本。
“全靠政策好啊!”李如杰总结说,他们村之所以靠养虾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四个因素,一是党的政策好,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大,在水电等基础设施上给予了有力支撑;二是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及时到位,帮助养殖户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确保了虾的质量和产量;三是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四是村委班子重视,村民们积极性高。
借力国家政策 打造全省淡水养殖第一镇
“我们要把乔庄打造成全省淡水养殖第一镇,”李建忠说。乔庄镇现在有3万亩养殖面积,绝大部分是借力国家优质渔产项目发展起来的。现在,该镇不仅设立了水产热线,24小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而且免费为群众进行水质检测和化验。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博兴县水产局的技术人员也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式技术指导和服务。接下来,他们还要引导更多农民成立养殖合作社,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政府还会加大支持力度,对于养殖面积超过200亩的村集体,政府负责基础设施配套,把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做大做优。
“我们还要考虑如何通过渔业经济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张振东说,这次走访他也是带着局里安排的任务来的。靠着水产养殖,很多农民都逐渐富裕起来,可是还有不少村子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这关系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村子的集体经济搞好了,收入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那样就会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