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至,麦穗微黄,樱桃正红。走进孟津县横水镇上院村,农户家门口刚收割回来的的油菜正在晾晒,溜圆饱满、乌光发亮的菜籽,马上要打出黄澄澄的菜籽油,这个季节,农民收获正当时。
村子的启明养殖专业合作社里,34岁的卞利利这两天更是喜获丰收——兔舍里小兔子一窝又一窝,一窝就有20只;大兔子卖了一波又一波,头一波就卖了2800只。
“兔子每月生一窝,现在这天儿不冷不热,兔宝宝一天长一两多,7天就能长一斤。”卞利利说。从养殖“小白”成为“养兔专家”,如何当好兔妈妈,卞利利用沉甸甸的收获说明了一切。
前些年,卞利利夫妇在山西太原做服装生意,家里儿女尚小,老人需要照顾,她们有意回家,“有合适的干点啥”。此时,家乡孟津县正叫响“回孟津干吧”,召唤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卞利利和丈夫杨曲曲一合计:“咱回家!自己创业,还能照顾娃娃和爸妈。”
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卞利利年轻、要强、有干劲,可是返乡创业资金从哪儿来?
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是孟津“引凤还巢”的制胜法宝。除了外出务工的积累,孟津县人社局与卞利利主动联系,为她启用了10万元创业无息贷款;得知她发展规模养殖,孟津县扶贫办也派人来“助力”——附近村庄60户贫困户以托管代养模式入股,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卞利利买了2000只种兔。现在,有8户贫困户在养殖合作社里打工,每月1500元管吃住,每户年底分得500元左右。一系列返乡创业政策“红利”,给了卞利利很大底气。
如今,走进启明养殖合作社的4个兔舍大棚里,上万只法国“伊普吕”大白兔住着“单间小别墅”,最多存栏量可达3万多只。大棚内宽敞整洁,实现智能化管理:一旦温度、湿度、氨气不达标,墙外就会自动报警。卞利利每天带着8、9个工人,喂兔、打扫、加工饲料、出粪、垫窝,忙活个不停。
问到养兔的利润,卞利利说,20来万吧,原来在太原每年能赚个5、6万。但她始终认为,同行不同利,努力和收获绝对成正比。
卞利利成了远近闻名的“兔专家”,前来找她的乡亲络绎不绝。有新手农户不懂如何养殖,她就上门手把手教。养殖量小,她帮着一起卖。乡亲来加工兔饲料,她会把一些预防药品加进去,帮助提高成活率和出栏率。“她不仅自己能干,还带动四乡八邻和贫困户,一起走上了创业闯路、养兔致富之路。”乡亲们说,这样的技能型、智能型“土专家”越多越好!
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乡村已成为有志者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而对卞利利们来说,让家乡跟上新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这是乡情,是责任,更是机遇。家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画卷可以让他们尽情挥洒。“卞利利们”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