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青年先行

作者 |《中华儿女》记者 梁伟

编辑 | 张惠清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双兴村,提起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丽杰,十里八乡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十年来,她扎根这片乡土,流转荒地,成立家庭农场,通过对当地生产杂粮进行深度加工,使农产品附加值得以提升。她利用电商平台架构起联通各地的销售网格,让山沟里的绿色食材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带动周边近千户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致富网_致富好项目_致富经=

赵丽杰驾驶拖拉机在田间耕作

2021年12月,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赵丽杰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她说:“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特别激动,也意识到肩上责任更加重大。我对土地有着特殊情感,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热爱。十年前,面对双兴村因贫瘠而荒废的土地,我希望将其盘活利用起来,用机械化方式进行作业。十年后的今天,我希望乘坐乡村振兴的快车,带动更多青年人发挥更大动力,把农村变得更美,让农民更富有!”

迎难而上,向阳花开

当选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的,共有十人。赵丽杰欣喜地发现,李子柒是其中之一。赵丽杰喜欢她具有创造力的短视频、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魄力,感叹她优秀的销售推广能力……

赵丽杰和李子柒具有相似经历。李子柒幼年之时,父母离异,跟随父亲一起生活的她,因父亲早逝,回到乡下爷爷的身边。同样失去父亲的赵丽杰,很早就挑起家庭重担。她们内心极为坚定,用积极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因为只有朝着阳光努力向上,微笑面对每一天,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1987年,赵丽杰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成长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赵丽杰的童年并不是骑在马背上快乐奔跑,而是在拖拉机上“长大”。打从记事起,父母在地里耕种,她就被“安置”在拖拉机上。八岁时,地里垄沟,父亲让她掌控拖拉机方向盘,顺着垄沟一点点走。十二岁时,她便能熟练驾驶拖拉机,去帮村里的人干活。

赵丽杰称自己就是“女汉子”。熟悉她的人这样评价:仗义、豪迈、热情。不管谁家有困难,只要招呼她,她立马就到。装着一百多斤粮食的袋子,别人帮着搭上肩头,她背起来就走;一百多只羊的羊群,她鞭子一甩,就赶到了草甸子;拖拉机和农机有点小毛病,她也能鼓捣好。时至今日,赵丽杰还时常想起父亲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一个人就是累死,也不能饿死,只要你肯干,就没有过不下去的日子。要学会靠自己的肩膀把家撑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赵丽杰没能体会父亲这段话的真正含义。2006年,赵丽杰考取赤峰师专会计专业。那时,她想等毕业后,找一家公司,过上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为此,她拼命努力,朝着理想生活迈进。然而,一切都在2007年春节发生转折。这一年新年,对她的家庭来说,显得格外寒冷。父亲由于患病,不能做重体力活,只能回家养些牛羊。母亲带着身体不好的弟弟,在沈阳等待做手术。

当年正月十五,父亲在给牛加饲料时,突然身子一歪,倒在地上。赵丽杰听见声响,赶到父亲身边,使劲摇晃父亲,却没得到任何回应。她把脸贴在父亲手心上,他的手心开始还是温热的,不一会就变得冰凉。父亲就这样离开了。赵丽杰说:“虽然爸爸身体不好,但是在家里看到他,就感觉很踏实。爸爸走了,那一刻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遗憾的是,弟弟在沈阳的手术并不成功,即使后来卖了地,筹了钱,带着弟弟去北京做手术,也没有挽回弟弟的生命。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很多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赵丽杰告诉自己:“这辈子只要有能力,一定要帮助穷人,帮助弱者。”

2009年,赵丽杰大学毕业,顺利找到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但是干了没有多久,她就辞职了。母亲在经历丧夫又丧子的连续打击后,严重抑郁,已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她的身边一刻都不能离开人。看着情绪低落的母亲,她终于明白父亲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她必须用肩膀把这个家撑起来。

赵丽杰的父母是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人。听闻那里有位老中医可以调理母亲的病,她没有丝毫犹豫,处理完家里仅存的田地,带着母亲回到故乡。让人意外的是,那位老中医居然就是母亲的四叔,就这样,她们在林西住下了。闲不住的赵丽杰又开始琢磨,在照顾母亲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好的营生?很快,她就将注意力放在需要在校外买饭吃的学生身上。于是,她在林西县一中对面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家学生快餐店。

“我做饭挺拿手,每天都是八个菜,学生们一天三餐十块钱,随便吃,他们最爱吃我做的酸辣土豆丝和锅包肉。”赵丽杰笑着说,“因为饭菜口味好,饭店卫生,我又是很热情的人,孩子们都很喜欢我,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中午50多人挤在店里,都是站着吃,那氛围甭提多热闹了”。

她对土地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热爱

辛苦忙碌一个月,月底结算时,赵丽杰有些吃惊,纯利润居然超过了两万元,她的心里乐开了花。就这样,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经营着快餐店,累并快乐着。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董蒙的男人走进她的生活。打从看到穿着军装的这个男人第一眼,赵丽杰就感觉特别幸福。董蒙是林西县新城子镇双兴村人,还在服兵役,当时回乡探亲。

不久,董蒙奔赴新疆继续服兵役,两人通过网络嘘寒问暖,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第二年,董蒙复员回家,常常坐在赵丽杰母亲身边,与她聊天,一有空就到快餐店帮忙。通过长时间接触,赵丽杰更加确定这个为人端正、头脑聪明、能吃苦的男人,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就这样,两人最终走在了一起。

直到今天,第一次去董蒙家的情景,赵丽杰仍历历在目。从林西县城向东南走58公里,翻过敖包梁,双兴村便映入眼帘。当时,这里是国家级贫困村,也是林西县最贫穷的村。通向县城的路是一条砂石路,手机没有信号,出门靠骑自行车,很多村民的住房都破烂不堪。

赵丽杰说:“很多人都说我是‘中了彩票’。当时,内蒙古最穷的地方是赤峰,赤峰最穷的地方是林西,林西最穷的地方是新城子,新城子最穷的地方是双兴,双兴最穷的是老董家。家里欠着十多万元的外债,啥都没有,患病的婆婆躺在床上。我当时就想,怎么还有这么困难和落后的地方呢?”

第二天,董蒙带着赵丽杰去山上溜达,满眼望去,一片荒凉。董蒙说,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全村几万亩耕地,仅有几百亩水浇地,大量土地被弃耕荒置,没有作物,只有荒草。从村东边走到西边,牛羊的叫声都很难听到,村里的年轻人全部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人屈指可数。

这里的贫困程度完全超乎赵丽杰想象。看着这些日益荒凉的土地,她感到心痛,“绝不能让这宝贵的土地资源白白浪费,一定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赵丽杰对双兴村土地进行考察后,决定留下来照顾公婆,同时开始创业。然而,这个决定却被公公婆婆否定,他们希望赵丽杰和儿子能够去县城里找一份稳定工作,在那里安家落户。

赵丽杰的决心不会改变。她对土地有一种特殊感情,那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热爱。看着双兴村因贫瘠而荒废的土地,她的想法是将其盘活利用起来,用机械化方式进行作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这个想法得到董蒙的支持。

关闭快餐店之后,在众人疑惑目光中,两人一起回到双兴村。夫妻俩首先研究林西的气候,这里每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无霜期只有110天左右。这里有种杂粮的传统,因为雨水很少,短时间强烈日照,四十天不下雨,荞麦、黄米、芸豆、黑豆、莜麦、绿豆都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生长。这些作物虽然不会长得很高,但是种子饱满,营养丰富。研究好方案后,赵丽杰开始流转土地,准备大面积种植。

“大娘,你家的地今年种不种?”

“不种,不赔不赚。种了,秋后还不够雇工的钱呢。”

“那我种一年合适不?到秋我要收了,每亩地按照收成,给你们交租金。”

“那好,要不然就成了放羊的甸子了。”

就这样,赵丽杰挨家挨户询问,终于流转三百亩土地,又用自己仅有的2万元嫁妆,买了一辆拖拉机,和董蒙开始创业。那两年所经历的艰辛和汗水,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真是太难了,我俩凌晨两点起床,带上干粮和咸菜,就去地里干活。渴了就喝口凉水,午餐就地解决。因为太累,手上磨出血泡,变成厚厚的老茧。我们基本就是‘长’在地里的。最累的时候我就哭,哭得董蒙特别心疼,但我哭完再接着干。”赵丽杰说。

赵丽杰确实能吃苦,怀孕八个月的时候,还在地里干活,董蒙怎么劝都没用,她就是那么倔强。怀孕期间,赵丽杰特别馋鸡腿,可又舍不得买,几次话到嘴边,都咽了回去。倘若说出口,董蒙一定会买回来,但是那时候的生活太困难。孩子刚满月时,七月份,日头最晒的时候,她又回到地里。头顶上的遮阳帽晒成灰白色,拿手轻轻一捅,就会出现个口子。董蒙说:“只要她认准了的事,就是吃再大苦,受再多累,也会一往无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秋天,赵丽杰和董蒙收获了满满的喜悦。他们收获十万多斤粮食,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此后,很多不回村的乡亲主动回来,把自家土地流转给他们。赵丽杰和董蒙决定继续置办大型机械,流转更多土地。这一切必须有足够资金,为筹措资金,赵丽杰又买了上百只怀孕的母羊繁殖羊羔,羊羔长大再继续繁殖,最终羊的数量达到四百多只。

致富好项目_致富经=_致富网

赵丽杰(右)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制作粘豆包

经过两年努力,夫妻二人流转近六百亩土地,购置两台大马力拖拉机,一台大型收割机和九台小型农机。通过对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延伸养殖、种植产业链,实行连片耕种,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2014年,正式注册“董蒙家庭农场”。

“带动村民一起走上致富快车道”

赵丽杰和董蒙的农场规模越来越大,参与其中的乡亲越来越多。让人欣喜的是,不少年轻人也选择回到这片土地,这个充满梦想的地方。

2016年,赵丽杰在赤峰市参加市妇联举办的电商致富学习班。虽然只有短短几天,却为她打开新世界。“那是我第一次去市里培训,开始特别紧张,后来又特别兴奋。听了好多案例,尤其是丑橘打开市场的案例,让我茅塞顿开。农村可以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打开市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所有一切都是新奇的。”赵丽杰说。

听了众多案例后,赵丽杰跃跃欲试。为完成“手牵手带动一户贫困家庭”的培训任务,她开始走访村里贫困家庭,了解情况,寻找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办法。她发现,很多乡亲都说双兴村的黍子磨出的黄米面黏性大、山坡地种的红芸豆味道甜美。如何把这两种杂粮卖出去,还要卖得更好?

正值年底,家家户户都准备蒸豆包,赵丽杰乐了,倘若能在网上把村里的粘豆包卖出去,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首先,她找到村里贫困户崔大妈。崔大妈家里非常干净,可以保证卫生,而且崔大妈包豆包经验丰富。让人意外的是,对于这个提议,崔大妈并不拥护,“粘豆包谁都会做,还会有人花钱买这”?为解决崔大妈的顾虑,赵丽杰拍着胸脯说:“您只负责蒸豆包,其他都不用管,如果赔了,全算我的。”赵丽杰拿来自家种植的黄米面和红豆,买了白糖,正式开启“电商豆包”之旅。

其实在那一刻,赵丽杰心里也打鼓,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培训课上学到的,在现实中实现。她不会写文案,不会美图,不会想创意,只能在朋友圈生硬地发几张图片,吆喝几句。没想到的是,很多人帮着宣传,豆包居然有了销量,这也极大鼓励了赵丽杰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她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使用网络工具,制作精美宣传图,渐渐开启电商销售大门。

每天清晨,赵丽杰准时出现在崔大妈家,帮着蒸豆包、撒年糕,做好后,按照订单装货、送货。为节约成本,并准时把豆包送到客户手中,寒冷的冬天,她开着一辆没有暖风的破旧夏利车,挨家挨户送货,遇到住在楼层比较高的客户,都是一路小跑。

整个冬天,赵丽杰卖出两千多斤粘豆包和年糕。崔大妈一个月纯收入6000多元,乐得合不拢嘴。此后,很多人加入这个队伍。为拓宽销路,她购入真空包装机,设置真空包装、精包装、礼盒装三种包装规格,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刚刚入冬,各地新老客户就在微信上联系她,催着赶快蒸豆包。现在,她的销售代理有58名,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共计销售豆包、年糕、杂粮几十万斤,带着20多户贫困户和周边村子100多名妇女走上致富道路。很多人亲切地称赵丽杰为“豆包西施”。

豆包一炮而红,赵丽杰又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各种农产品。她创办“双兴老三区”乡土有机杂粮品牌。如今,合作社年加工有机杂粮3400吨、食用菌10吨,年销售额近千万元,产品远销北京、东北、河北等地。辐射带动205户贫困户脱贫,1196户农户增收。

为让乡亲们最大程度得到土地收益,赵丽杰想出一个“以地养老”办法。对长期弃耕土地,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格流转,让村民得到流转收益;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老人进行土地托管,减免20%的农机作业费用,并以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回收原粮;对有劳动能力、无资金的村民,引导他们加入合作社,让他们得到入股分红和工资双重收益。从部分流转加托管三百亩土地,发展到全程托管全县2个乡镇13.8万亩土地,赵丽杰用了十年时间,她带动周边5680人每人增收1000元。

十年来,赵丽杰成为带领周围十里八村乡亲们抱团致富的主心骨,为偏远乡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她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区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

赵丽杰说:“特别感谢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十年前,这里荒草丛生,现在,这里土地肥沃,每一年都是丰收年。十年前,这里人烟稀少,现在,双兴村11个自然组、560户、2100多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这里,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未来,我希望让山沟里的绿色食材走进千家万户餐桌,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走上致富快车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