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渔嫂”
不再只是平安建设,海上枫桥经验的代名词了
市委刚刚点题
这不,我们就发现岱山县的东海渔嫂们
已经行动起来
“活皮虾多少一斤?”“论箱卖,170元一箱!一共10斤!”……1月24日,早晨8时30分,岱山高亭江南渔政码头一派热闹景象,渔嫂孙静芳一边扯着嗓子招呼顾客,一边拿着手机算钱记账,短短两小时,200箱鱼货都卖出了。“以往船老大都把鱼货批发给鱼贩子,现在阿拉渔嫂通过微信扩散,直接吸引市民前来购买,利润提升了不少。”孙静芳拍了拍鼓鼓的小挎包,高兴地说。
比码头更热闹的是渔嫂们的微信群,孙静芳点开“江南渔嫂海鲜售卖团队”群,一张张现场拍摄的海鲜照片早已上传,询价和求购信息一条接一条,渔嫂们一一回复。“渔船到港的消息一发,不仅有很多群友现场来选购,还有不少人选择微信预定。”孙静芳告诉记者,紧接着她就要去一家家送货。
岱山县共有渔业社区村42个,涉及渔嫂1.5万人,其中大部分赋闲在家。为释放渔嫂中的闲置劳动力,岱山县妇联实施“高素质渔嫂”成长计划,组织她们到上海巾帼园和省妇干校进行培训,开展新素质教育,为有创业需求的渔嫂提供专业化服务。
2018年11月,高亭镇江南东海渔嫂协会会长林波率先“触网”创业。她从自家渔船或者相熟的收货船上拿货,制成海鲜干货,搬到微信上出售,还拉了两个渔嫂抱团经营。一开始,几个渔嫂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鳗鱼鲞怎么剖,她们请来村里的老渔民手把手教;海鲜干货如何保鲜,她们去当地有经验的商家处取经;如何提升产品知晓度,她们通过朋友圈积极宣传……因为产品新鲜且价格实惠,运营第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三四万。这件好事情很快在村里传开,许多年轻渔嫂争相学习。“现在全村已有近30位渔嫂通过微信卖海鲜,春节临近生意非常火爆。”林波一脸兴奋地说。
星星之火,只有集聚起来,才会呈现燎原之势。一周前,林波建起“江南渔嫂海鲜售卖团队”微信群,将渔嫂和客户汇聚起来,让渔嫂相互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合作共赢。“500人的微信群三四天就加满了,不少没有加入的客户还催着我再建一个哩。”林波高兴地说,下一步,她还打算注册“渔嫂·家”品牌,进一步打响产品知名度。
创业让渔嫂变得更加自信。
渔嫂戎普淑说,以前每天不知道做什么,现在从早忙到晚,虽然挺辛苦,但感觉自己拥有了一份事业,生活过得很充实。
新的一年,全市各级妇联将继续为渔嫂赋能,引导和激励东海渔嫂在项目建设、“五大会战”、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全方位全领域发力,积极投身“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
@新区新女性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