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旌阳区城北街道圣风村,几十个大棚和厂房错落有致的排列着,里面种植了各种食用菌、木耳等,这里就是兰顺明120亩的种植基地。目前主要种植鸡枞菌、猪肚菇、羊肚菌、鲍鱼菇、金针菜、芦笋等十多个品种的有机蔬菜。
大棚里,兰顺明正在指挥着工人们把刚刚采摘好的猪肚菇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北京。远处操作间的工人们也没闲着,正在忙着把菌种装袋、上架。
2013年,从事食用菌种植为主的兰顺明从北京回乡后开始重新创业,目前已经发展起1000余亩的珍稀食用菌种植,2014年底,兰顺明企业年产值近2000万,兰顺明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着当地百姓一起致富。
就在前不久,在德阳市召开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的大会上,兰顺明通过自己的创业项目演讲还获得了创业新星的奖励。这项奖励也让兰顺明对于未来更加充满了干劲儿。
兰顺明正在检查猪肚菇的生长情况
食用菌生意三起三落转战北京
1988年,高中毕业后的兰顺明没去上学,开始跑百货生意。有一次遇到一名简阳人,带着一口袋木耳贩卖,刚放在地上就被买光。
“估计有35斤左右,卖了400多元。”兰顺明说,看到木耳这么受欢迎,觉得是个致富的好方法,因此就去了简阳查看当地的情况。
不过,兰顺明并未选择木耳,后来通过报刊等杂志了解到了金针菇,因此打定主意要学这方面的技术。随后,兰顺明去了上海、福建、湖北等农业院校或科研单位学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
1989年,兰顺武学成归来,把食用菌种植技术又教给当地农民,然后把带回来的种子分发给农民种植。接着回收农民种出的食用菌再卖给当地的罐头厂做罐头。
“当时食用菌在国内的市场不大,因此一般都是做成罐头销往国外。”兰顺明说,谁料没多久因为国际原因,罐头卖不出去了,罐头厂欠了他20多万元,而他也欠下农民10多万元。
兰顺明的第一次创业就此失败。
1992年,食用菌市场好了起来。兰顺明重新振作又开始带动农户种植食用菌,规模也达到了400亩。三年后,规模又增加了一倍,达到了800亩。没想到在1996年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食用菌也受波及。
“亏了200多万元,还欠农民100多万,留下200多吨食用菌卖不出去。”兰顺明说,本来是个百万富翁,一下又成了欠钱的穷光蛋。
2000年,中国餐饮业开始火爆,食用菌在国内的市场逐渐好了起来,200多吨的食用菌有了销路。卖完之后,刚好把欠农民的钱还完。
不过,这也让兰顺明赢得了诚信的口碑。兰顺明成立了公司开始发展他的食用菌,8年时间里种植规模达到了3000亩,却在2008年毁于地震。
兰顺明说,地震之后建筑行业火热起来,许多人都去修房子,不愿意从事食用菌种植。因此,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共50多名人员去了北京发展。
工人们正在对菌种进行装袋
回德阳发展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在北京,兰顺明带着他的团队开始创业历程。2009年,与北京当地的上市公司合作建起了300亩的食用菌休闲产业园,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北京的市场广阔,信息量大而且快捷,但是身为德阳人的兰顺明一直惦记着家乡,想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帮助当地老百姓致富。
“恰逢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农产品会,我见到了来北京参会的德阳领导,他们邀请我回乡办企业。”一直想回家乡的兰顺明看到德阳的领导抛来了橄榄枝,更坚定了他回乡的信念。“政府很热情,而且出台了许多支持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的政策。”
2013年,兰顺明回到了德阳,当地政府很快给他办理相关证件。10月,兰顺明创办了德阳明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芦笋、木耳等种植。
前不久,兰顺明的公司被德阳市科知局、旌阳区科技局列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列为农业部菜篮子工程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示范基地。
现在,兰顺明的基地里主要种植鸡枞菌、猪肚菇、羊肚菌、鲍鱼菇、金针菜、芦笋等十多个品种的有机蔬菜。
“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空运到北上广一带销售。兰顺明表示,今后将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400亩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有机蔬菜达到5000亩,农产品年产量达到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左右,利润4000万元,带动4000户农民增收,年收入达到5万元,同时带动包装、冷链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年综合利用秸秆10万余吨,有力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结构。”
原文标题:致富网 > 农业视频 > 致富经 > 兰顺明种植食用菌的返乡创业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