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5月月度人物,10位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入选。他们执着坚守,护佑一方;他们锐意钻研,造福患者;他们逆行冲锋,彰显担当。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仁心仁术,大爱无疆。
坚守,护佑一方百姓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地处云南西北边陲,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地区和缅甸相连,最高海拔近5000米,层峦叠嶂、地势严峻,当地群众居住村落散布。独龙江乡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黎强还记得30年前他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情景,医务人员缺少、乡村公路不通……
他一上岗就主动承担起全乡的防疫工作,独自带上药箱和简单的食物,沿着独龙江从南往北走到最北端的滇藏交界、再从北往南走到最南端的中缅边境。翻山越岭,走猴子路、上藤桥、过溜索,走遍独龙江乡1994平方公里的村村寨寨。每次全乡接种一轮疫苗,都要历时2~3个月。如今,独龙江乡卫生院完全变了样,有心脑血管救治站、自动洗胃机、B超机等现代化设备。2015年,卫生院还开始使用远程医疗系统,可以请昆明、珠海等地的专家会诊病人。
只要是工作日,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培莉七点半之前必到岗。她上班的第一时间就是查看危重患者的病情。怎样让患者转危为安,是她最为关心的事。陈培莉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接到急救电话,每次呼叫,她都随叫随到。她说,“医生来晚一秒,患者就多一分危险。”不放弃每个病人是陈培莉的信念。一名男大学生溺水,被救出的时候因溺水缺氧时间过长,瞳孔都已经散大固定,陈培莉坚持抢救。经过精心救治,男孩不但幸存,而且没留下后遗症,重返大学校园继续学业。
“走路快、说话快、做事快”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王若义,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数十年如一日,他用特有的沉着和果断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一名4岁儿童从17楼坠落,陷入重度昏迷,性命垂危。生命绿色通道紧急开启,王若义主刀手术,患儿最终康复出院。
2015年8月,王若义积极响应对口支援边疆地区号召,远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担任医疗队副队长,救治脑瘫儿童。此后,他连续六年走进新疆,共为近500名新疆患儿进行了诊疗。在他的建议下,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在喀什成立了彩虹康复教育中心,成为当地一所专业脑瘫康复中心,为脑瘫和肢体残疾儿童免费康复。
30多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朱明莉迎接了成千上万的新生命,救治了许多危重孕产妇。2015年,她主动请缨到阿尔及利亚执行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来到异国他乡的第一天,正好赶上中国的大年夜,一名急诊患者的到来,让朱明莉来不及跟家人报平安,便即刻投入战斗。朱明莉检查发现,孕妇是前置胎盘并发大出血,需要紧急手术。然而该孕妇是名艾滋病患者,朱明莉在医院防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对患者进行了剖宫产手术。在援外的700多个日夜里,像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无数次上演……
冲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2008年5月13日凌晨,当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王鹤秋接到紧急通知,汶川抗震救灾需要心理援助时,他没有片刻犹豫,连夜整理行囊出发。在震区,他每天徒步往返10多公里山路,踏访一个又一个村庄,为那些失去亲人的群众,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努力让他们从悲痛的情绪中走出来。新冠疫情发生后,王鹤秋又一次临危受命,赶赴武汉提供心理干预治疗。在武汉期间,他对患者尽早评估,筛查重点人群,实施分层干预。
从医的30年里,王鹤秋已经记不清为多少患者进行了诊治和咨询。曾有一名年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时时处在阴霾中。经王鹤秋充分评估后,接受了2个月的系统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返乡创业开了一家五金店,之后还成了家,生活走向光明。
新冠疫情发生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郭丽荣主动请缨奔赴湖北。先后在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一线隔离病区奋战。呼吸机的使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对郭丽荣这个重症出身的护士长来说是最“拿手”的,所以她总是冲在最前面。下班时间,郭丽荣毫无保留地将临床经验分享给“战友”,使大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大家称她为“呼吸机达人”。
有一次,郭丽荣刚刚接班,一位患者就急匆匆地叫住她,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你就跟我的女儿一样,特别亲切,非常感谢你。等好了以后,我这个干妈妈要去宁夏找你。”原来是她精湛的技术和暖心的服务,让这位襄阳阿姨十分感动,主动要认她做“干女儿”。
面对疫情,逆行冲锋的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蒋忠胜。2020年春节,已经买好回家车票的蒋忠胜取消假期行程安排,带领科室全体人员坚守抗疫一线。在隔离病区,蒋忠胜每次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问病史、写病历、办住院,给患者做心理疏导……每天从病区出来,他的衣服都能拧出水,脸颊上也印上了深深的压痕。
为了能最大限度的争取时间、全身心投入工作,蒋忠胜把“家”安进了办公室,一张简易折叠床就是他的“家当”。不管头一天工作到多晚,第二天早上,蒋忠胜总是第一个来到隔离病区,除了带头进入病区查房,检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装备是不是严格按照程序穿戴好,还要询问他们工作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有什么需要协助解决,以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
进取,永攀高峰造福患者
肺结节是常见的肺部影像学特征,一些患者发现肺结节后心里总是犯嘀咕,“不查CT担心结节进展,频繁复查CT又担心辐射危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程渊和团队基于工作基础和诊疗经验,对肺结节形成了整套的规范筛查工具、风险判别标准和监测诊疗策略,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判断和建议,大大减少了医疗负担和患者心理负担。此外,他在肺癌共病诊疗中突破进取,在抑制肿瘤进展时兼顾心血管、血液、消化等共病的诊治,多维度护佑患者健康。
同样深耕肿瘤治疗的还有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任英红。从医22年来,她为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命“续航”。她还把心理治疗引入治疗过程,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属以治疗信心;建立病友群,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健康知识讲座;主动将手机号码留给患者,24小时接受咨询。
为了让肿瘤患者就近得到规范化诊治,减少异地就医带来的经济负担,任英红带头成立了相关专业委员会和专科联盟等平台,对基层医院采取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式,促进肿瘤同质化诊疗。
1992年,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陈跃,立志“一定要在核医学科有所作为。”担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后,陈跃申请购置仪器、引进人才、外出取经,科室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签署了“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组建与合作协议”,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7Lu标记药物临床应用。对于未来,陈跃很有信心,他要带领团队继续加大科技创新,使更多放射性核素治疗新药物、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破解进口技术“卡脖子”问题,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