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策 书写乡村振兴“致富经”——看自贡市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壮大

自贡网记者 周嘉 卜一珊 芶思 罗祥瑞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我市各村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持续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前,记者分别走进沿滩区丰收村、富顺县周河村,探究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模式。

丰收村:

农旅融合小蜜桃成为大产业

眼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沿滩区永安镇丰收村“十里桃缘”基地,千亩水蜜桃喜获丰收,红彤彤的桃子挂满枝头,迎来大批游客采摘。基地负责人预计今年桃子产量可达30万公斤,实现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

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村民何英文感叹道:“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山村,有一天能这么热闹。靠着种植水蜜桃,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和桃子一样甜。”

曾经的丰收村是一个交通不便、无人问津的偏远小村,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仅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留守,村里40%的土地成了撂荒地。为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近年来,该村采用“资产+产业培植”模式,整合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劳动力,大力发展水蜜桃产业,打造千亩大丰收“十里桃缘”基地,逐渐形成“春赏花、夏采果”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资源变股份、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力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道路。

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发展,大丰收“十里桃缘”产业链初具雏形,已成功举办6届桃花观赏节和水蜜桃采摘节,水蜜桃连续6年实现园内采摘零滞销。基地累计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经济收入5400万元,户均实现旅游业态年增收1.5万元。依托水蜜桃产业,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今,“以花为媒、以桃兴业、以旅助农”的“十里桃缘”基地已成为沿滩区一张响当当的农旅名片。接下来,丰收村将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桃园+”的发展思路,采用“土地入股、以房联营、产权共享”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与群众共同建设、经营民宿,不断壮大产业经济,让村民持续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周河村:

瞄准油茶种下乡村发展希望

5月22日,在富顺县童寺镇周河村一片山坡上,20多名村民有序分工,忙着种植油茶苗。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劳作,一株株油茶苗逐渐将荒山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新绿。

“这是我们村集体的油茶基地,帮自己家做事每天还能领到80元工资,以后的收益我们也能分红,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村民毛昌明笑着告诉记者。

周河村地处龙贯山腹地。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四川农业大学博士钱虹宇十分看好家乡独特的地理优势。他先后邀请10多名农业专家进村考察,为村里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积极引进油茶新品种、提供销售渠道。有了这些助力,村“两委”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更加充足。

今年2月,经过村集体经济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周河村以村集体经济资金、省级林改补助资金为项目启动资金,以“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残次林1000亩发展油茶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村党总支引带作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集体分红、土地流转、发放劳务工资,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现在种的第一片茶树林有26亩,明年这个时候就可挂果,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周河村党总支书记张正明介绍,油茶种植机械化难度高,从抚育到采摘均需要大量人工,1000亩油茶种植基地一年用工预计需 5000余人次,可为务工村民带来收入合计30余万元。

张正明表示,发展油茶种植不仅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有效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油茶林形成规模后,我们还要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看着陆续种下的油茶树,张正明心中有着清晰的规划:“后期挂果出产后,我们还要引进发展油茶加工厂、茶花蜜厂,打造周河村特色油茶品牌,力争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0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