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阳县杜村乡上峰村小孬子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邓坤胜。是民生工程让我的家庭农场规模越来越大,还带动了附近的一些村民就业创业,让我很有成就感。
以前,我一直在外跑运输做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外面种植黑木耳效益很好,我感觉自己村子里的空气和水源质量很好,萌发了种植黑木耳的想法,通过一番考察后,下定决心回来发展黑木耳种植和菌棒加工。
2015年,我成立了小孬子家庭农场,出资50余万元购置了最新的生产设备,建起了5座阳光大棚,自己在村里带头干起黑木耳种植和菌棒加工。在民生工程政策的扶持下,我种植的菌棒从第一年的6万棒,到现在已发展到了10万棒的规模。还带动了村里9户村民种植黑木耳10多万棒。
小孬子家庭农场除了以“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经营,为贫困户种植食用菌解决资金、技术、销售问题外,还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种植、回收合同,由农场加工生产菌袋,并安排专人跟踪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贫困户负责采摘,木耳由农场统一销售,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归贫困户所有。有人不理解我的做法,说我傻,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这是小孬子家庭农场。其实,我认为这是我和村民们相互扶持,相互发展,是共同致富。
种植黑木耳需要较多的人工,村里近60岁的胡小莲,外出务工就业难度比较大,她和她的10几个姐妹们,就在家庭农场和其他种植户务工,采摘木耳等,她们觉得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挣,心里特别高兴。
去年,我为钱利平加工1万多根菌棒,为姜治胜加工了3万多根菌棒,为赵烈云加工了6万多根菌棒。特别是姜治胜家,前年开始种植5亩多地的黑木耳后,家里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每年纯利润至少有5万多元。
每次提起如何走上这条产业路时,姜治胜和他的妻子总会说“得益于上峰村小孬子家庭农场的邓坤胜,是他为我们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的,让我们有了稳定的收益。”我认为,这是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民生工程好政策,扶持我们发展,让我们种无忧、收无忧、销无忧,我们才会有积极性,才会在奔小康的路上有更多的劲头。
(邓坤胜叙述民生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