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才是真正的“套路”
与其钻研“潜台词”, 不如把功夫花在这三方面
人力资源专家姜文锐认为,求职者在准备面试之前,与其看太多的“面经”,钻研面试官的“套路”,不如将准备的时间花在以下三个方面:
语言习惯和基本礼仪
“然后”、“呃”、“我想……”这些常用的口头禅如果面试时出现太多,显然是“减分项”。因此,面试时有意识地注意一下自己的语言习惯,会挽回很多不经意丢掉的印象分。此外,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穿着礼仪也是面试时的注意点。起身后能够主动将凳子推回到桌子下方,或是进入面试考场时的一个简单招呼,都能给面试官带来不同的印象。穿着上宜整洁大方,不应着奇装异服“求出位”。
实事求是回答所有问题
面试时总要向面试官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于是很多求职者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历“拔高”。其实,所有问题的回答都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且,面试时真正的“套路”是面试官很多时候都不会在意你回答的内容是否“高大上”,他们真正想看的是你在面试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
但要注意,“实事求是”并不代表着毫无准备地“临场发挥”。面试之前,“自我介绍”“优缺点”等内容完全是可以提前准备的,面试中可以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达方式符合岗位特点
部分求职者对于面试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不能表现得太过积极,以免让面试官觉得“没面子”。实际上,面试时的表现需要根据自己应聘的岗位来定。偏技术类的岗位,面试时多半是面试官提问,然后求职者回答的“问答模式”。但如果应聘的是行政管理人员,或是策划等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的岗位,面试官偶尔也会故意采用“冷场”的方式来考查你的临场发挥。此时你需要“反客为主”,通过自己的活跃来调整面试考场里的氛围,比如说故意找话题来和面试官聊天等。
看看用人单位有啥建议
有时会安排特殊环节,让求职者“发问”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郝兆告诉记者,单位在面试新员工时,除了基本的自我介绍,技术人员对新员工的项目能力做评估之外,还会安排一个特殊的环节,让求职者向面试官“发问”。
“我们会问求职者,‘你对我们单位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吗’?” 郝兆说,招聘和应聘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面试时安排这样一个特殊的环节,是基于对求职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希望求职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
此外,郝兆还会通过提问的方式给求职者现场测评。“比如说,我们要考查求职者的创新能力,就会问他,‘你在实习时碰到的项目,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或是‘我们刚刚结束的校园宣讲会,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内容’,以此来测评求职者是否具有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