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南浔区双林镇箍桶兜村稻虾养殖基地,“稻虾共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0余亩绿油油的稻田连片成画,一派丰收美景映入眼帘。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村里的稻虾卖了一个好价钱,亩均产值达到7000元,全村小龙虾产值超1300万元。但在2017年以前,这个以纯种单季水稻为主的农业村每亩水稻的收入只有1200元,扣除人工、肥料、农药等支出,收益所剩无几,村里的青壮年只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村里部分土地常年荒废。
箍桶兜村村委会主任谢明杰早年在外经商,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重点对“虾稻共养”进行了调研学习,给村民念起了“致富经”。所谓“稻虾共养”模式,就是让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稻田不仅为虾遮阴避阳,还能为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使小龙虾肥壮,肉鲜味美,而虾的排泄物和壳又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实现有机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
“以前种植水稻效益不高,大片农田抛荒,现在大不相同了,农田都是抢着要。”谢明杰介绍,“虾稻共生”是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但也是个精细活,适时捕捞、保护好水草、调节水质和水位,以及病害防控等工作,都需要科学管理,才能确保不发病不死草,稳产增收。
由于“稻虾共生”生态下生产出的大米未受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大众认可度较高,价格也要比普通大米贵得多,亩产值可以达到4000元。优质龙虾与浔稻米品牌良性互动,形成了虾稻互促的品牌效应。看着大家伙干得风生水起,不少村民“怦然心动”,多次“上门”请教谢明杰,希望加入“稻虾共养”模式。
“‘稻虾共生’不与粮争地,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调动农民养殖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双林镇科技特派员沈国康介绍,稻虾生态养殖模式开展以来,共吸收100余人次再就业,今年的目标是再扩大500亩养殖基地,也是套养水稻和小龙虾,实现绿色的循环供养。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如今,干劲十足的箍桶兜村,正通过扩大承包面积、提高养殖技术、增加稻虾产量等方式,力争在发展“虾稻共养”产业上再打一场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