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全县深化“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工作现场推进会暨返乡创业人才座谈会在桐岭镇召开。县委书记高贤斌,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莫红兵,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陈丹,各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县委宣传部、统战部等17个县直单位代表和返乡人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前,参会人员参观了桐岭镇“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工作示范点。在桐岭镇返乡人才创业示范园区、武宣县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德渔家庭农场,桐岭镇党委书记梁文广向大家介绍桐岭镇返乡人才创业成果。
梁文广书记向大家介绍桐岭镇返乡人才创业示范园区
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建人何开峦和德渔家庭农场创建人廖春目在现场向大家介绍创业心得。
与会人员参观德渔家庭农场
参观结束后,座谈会在桐岭镇政府大会议室召开,桐岭镇党委书记梁文广代表桐岭镇就“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工作做了经验交流发言,介绍了桐岭镇的相关情况。二塘镇、三里镇和禄新镇返乡人才代表、东乡镇党委、县农业局分别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县委书记高贤斌就“万才返乡·共建小康”推进工作做了要求和部署,他指出返乡创业人才是我县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群体,是推动振兴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各乡镇和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认识,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宣传作用,为返乡人才做好政策解读,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为返乡人才创造公平的创业环境,努力构建全县上下支持返乡人才创业的新局面,促进更多资本、人才、技术聚集家乡,共同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桐岭镇返乡人才创业示范园区
自全市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以来,在市委、县委的精心指导下,桐岭镇“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工作有序稳步推进。两年多来,全镇共吸引外出务工人才返乡创业27名,建成返乡人才信息库1个,创办家庭农场和成立合作社10家,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贫困户215户致富,其中115户已实现增收脱贫。
梁文广书记向代表们介绍德渔家庭农场的水产养殖和果蔬种植情况
一、用心用情,铺设返乡路
桐岭镇是工业重镇,同样是农业大镇,2017年,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桐岭正处于缓冲期,非常急需一股“活水”灌溉。桐岭镇深刻认识到,只有引进返乡人才这股“活水”,才能让乡村经济发展登上新的台阶。为吸引返乡人才回乡创业,桐岭镇用心用情搭建“返乡舞台”。2017年以来,桐岭镇通过走访慰问、悬挂横幅宣传、召开座谈会或现场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返乡创业宣传工作。两年来,共发放政策宣传手册2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80多条、召开座谈会100多场次,重点宣传介绍了兴农哈密瓜合作社创业经历、209国道瓜果飘香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打造历程、桐岭镇“一路一带”的发展规划等等,让外出务工人才及时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相应的扶持政策,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如大同村返乡人才廖春目,在了解到家乡建设的需要和政府的优越扶持政策后,毅然收紧在浙江服装厂和化工厂的发展,回到家乡大同村投资500万元注册成立德渔家庭农场,农场现种植沃柑300亩,特色水产养殖100亩,园内存栏肉鹅300只,肉鸡500只。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德渔农场还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务工收入可达70元/天,同时吸收了2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增加收入,实现了家庭农场与家乡群众共同增收致富的“双赢”局面。
大同村返乡人才廖春目成立的德渔家庭农场
二、“零距离”服务,畅通创业路
工作有劲头、生活有想头、事业有奔头,才能让返乡人才有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为留住返乡人才,让他们全心全意在家乡干事创业,桐岭镇按照“零距离”服务的要求和结对帮扶不漏一人的原则进行精准扶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一是成立创业服务指导团队。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在技术、用地、资金、项目推介、产品宣传等方面提供服务。如和律村返乡人才何开峦,回来后一直想发展生猪养殖,但难于没有场地。我们知道后,积极为他协调征地120多亩,创办了广西五星级禽畜生态养殖场——桐岭镇金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000多头,带动31户贫困户参与养殖,年增收4000元/户,同时还创建了巴禾山建筑公司、百花山农业有限公司、百亩沃柑种植基地等,为当地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据统计,2017年以来,桐岭镇共为园区返乡人才创业协调土地310亩,投入资金50万多元为创业人才完善展示牌以及产品推介、产品宣传等,通过整合一事一议、扶贫产业等资金,共为返乡人才争取到配套资金200多万元,解决产业路、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立帮扶联系机制。根据每位返乡创业人才创业积极性、创业能力等因素,建立由镇领导、镇干部、村“两委”干部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机制,对返乡人才进行全程跟踪,力争创业一人成功一人。三是强化培训,提升创业能力。桐岭镇积极举办返乡人才专题培训班,强化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邀请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土专家”、种养技术专家、返乡创业成功人士作为授课者,提高返乡人才的创业理论水平。现场教学是组织返乡人才到其他成功的地方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优秀的做法、借鉴成功的经验。通过理论培训和参观学习,让创业人才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创业的目标和方向。两年来,共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171人次。
位于和律村武宣县金兴生猪养殖场,创立人何开峦(上图左一)向参观人员介绍养猪场的情况
三、党建引发展,壮大产业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镇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的意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一是支部引领,人才发力。有了党支部的引领,返乡人才就像吃了定心丸,齐心打造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如和律村党总支部牵头入股注册成立合作社,并吸引9名返乡人才参与产业发展。目前和律村党总支部牵头成立有哈密瓜种植、生猪养殖、砂糖桔种植3家合作社以及1家农业开发公司,是千亩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代表。二是整合并进、组团发展。为给返乡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业空间,结合打造首个特色农业示范区落户的有利契机,通过整合土地800亩,打造完成了首个镇级返乡人才创业示范园,产业面积破1000亩,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三是创新发展,种养循环。通过技术扶持,指导示范园区探索实施种养循环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即生猪养殖场微生物发酵猪粪为哈密瓜农家肥主要来源,哈密瓜藤叶用来喂鱼和喂猪,哈密瓜基地废料和泉水鱼塘泥可作为水果的基肥。产业间实现有机循环利用,实现环保零排放。通过此模式实现产业抱团式的发展,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强了产业之间的协作发展,为返乡人才发展壮大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镇深化“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离市委、县委的要求还很远。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围绕“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实施的总目标,继续开展调查宣传、培训扶持、产业扶特、财政金融扶持、电商扶持、组织扶持大行动。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深化“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工作,不断充实扩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证。
图:覃献艺
文:熊绍武 覃献艺
监制:张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