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大数据历史专业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我现在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大数据历史专业。我考过两次研,第一次2019年考研,报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方向,历史学统考313,初试成绩很高,但是由于复试没有正确的应试策略,最终没有被录取。遗憾的是3月底复试,时间比较晚,就没有调剂的机会了。所以就决定再战一年,但是不想战线拉太长,就决定先工作几个月,到暑假辞职备考。幸亏之前考研的时候抽空考了初级会计资格证,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门槛不高、收入尚可的会计工作。所以提醒大家考研的时候也可以同时考其它的重要资格证比如教师资格证。辞职后我准备考研的同时又考了教师资格证,后来再复试的时候还是有加分作用的,复试老师对于你取得的证书都是认可的,因为这体现了你的学习能力和勤奋程度、自律能力。

第二次考研决定考一个相对容易考的学校,选来选去觉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招生多(共100人左右,中国近代史所大数据历史方向招10个人,这个方向每年都招不满,只要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门槛比华东师范大学(985)低些,但实力也很强,部属211,中国史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是A-排名超过华东师范大学,而且在武汉地理位置还不错,交通方便,校园环境很美(暑假我特地去学校看过)。听说上海会压分,我想湖北肯定没有上海压分。于是我就报名了,这次有了上次失败经验,我反而不像上次考研复习时那样焦虑。因为我已经放下了,找到了工作我不再那么渴望上学,之所以再次考研主要是心有不甘,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足以考上心仪的学校。吸取了教训,我意识到决定上岸的不是初试成绩,而是复试成绩。复试重视学术能力,我就提前训练自己的学术能力,多看学术著作、重要史料、论文。考研的同时我还做好了再次失败的准备,那就是考教师资格证以及考银行。即使我没考上研我也可以去当教师或者去银行。后来银行先录取了,我就去上班了。上班的时候看到成绩下来了,这次没有上次高,但是也远高于复试线。也曾犹豫到底还去不去上学,最后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前途,还是决定去上学。因此我和一些从未工作过的同学不同,他们没有见识过社会的残酷,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我时刻提醒自己是来干嘛来了。如果辞去好不容易得到的国企岗位,玩游戏、睡懒觉,虚度年华,浪费宝贵的学习机会,还不如在家待着抱孩子(我这时刚结婚,妻子已经有孕)。我本科是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我对专业不感兴趣,数学、计算机也不好,加上没有目标,就经常打游戏、看小说、睡懒觉,毕业后方后悔没有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于是又想重新回到校园,发奋图强,改变自己,这才有了换专业考研的经历。回首考研经历,我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是:

1.考得好不如选的好。选择一个竞争压力相对小的学校和方向会容易很多,比如中国史下的一些方向每年招不满,有的方向人太多,对于就业来说毕业后都一样。(第二次选的学校本来是自命题,后来突然改成统考,由于我上一次考的就是统考,所以对于我来说没有影响,而且后来疫情爆发,学校实行线上复试,等额录取,等于我过了初试分数线就能上学)

2.初试过线即可,关键是专业课面试。不要等初试后才准备复试,因为两者可以并行不悖,还能相互促进,晚上复习初试累了可以看看专业书调剂生活。我第一次考研失败就是太过重视初试,忽视了复试,总以为初试考得高就可以有优势,其实复试尤其是面试才是决定性的,特别是对于竞争激烈的方向来说。

3.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考研的时候就可以多方押注,规避风险。考研复习的时候只要不影响学习,可以考教师、事业编、公务员。初试成绩下来后就可以调剂,不管分数多高,给自己多一条退路,如果很想读研的话。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