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勇在田间查看桃树长势。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阚莹莹
近日一大早,家住成都市新津区的文勇再次启程,驱车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简阳市雷公庙村。作为雷公庙村的第一书记,文勇还记得,2018年7月1日,当他第一次前往这个距离简阳城区35公里的偏远贫困村时,对路况不熟悉的他花了4个多小时。如今,雷公庙村已成为他的“第二个家”,除了节假日,他都在这里。
早在2016年,雷公庙村以村民外出务工增收为主要收入来源实现了脱贫。但产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村集体经济力量单薄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这片土地。
作为雷公庙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党委组建了一支多学科专家团队予以科技支撑,并派遣高级农艺师文勇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两年间,雷公庙村完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村集体经济分红、土地流转奖励分红等多个“从0到1”的突破,一改过去落后村的面貌,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这里一笔笔描绘。
从“0”到“1”
雷公庙村迎来第一次分红
尽管曾经的两次驻村经历让文勇积累了丰富的帮扶经验,但初到雷公庙村,眼前所见还是让他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村民种植水稻、玉米的收入极低,增收只能依靠外出务工。而村集体经济只有每年6000元左右的大棚租金。”近日,在雷公庙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文勇向记者回忆起两年前的场景。
要想富,村集体经济必须活跃起来,必须做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发展什么产业好?村子里有近40亩李子果林,经过论证,这片李子林适合养鸡,发展林下经济。
说干就干,2019年,雷公庙村成功举办了“雷公庙村第一届捉鸡节”活动,文勇联系到“苏宁小店”衔接,拓展了销售渠道,并在市农林科学院专家的帮助下成功创建了“雷公鸡”品牌。
随着林下经济越来越红火,村民产业致富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趁热打铁,在文勇和村“两委”的牵头下,稻虾共生综合种养基地、大棚种植采摘基地、苗木繁育基地在雷公庙村建立起来。
“2018年底,我们进行了雷公庙村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村集体经济分红,每位村民15元。钱虽然不多,但是实现了由0到1的巨大突破。”文勇告诉记者,不仅如此,2019年底,稻虾共生综合种养项目进行了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除土地租金还额外获得了60元/亩的土地流转二次奖励分红,实现了第二个由0到1的突破。
从“1.0”到“2.0”
党员致富发挥头羊效应
2019年6月,文勇开始担任雷公庙村第一书记。与此同时,雷公庙村产业版图一步步拓展,但文勇心里明白,村民长久以来形成的对产业增收积极性不高,仍旧是制约村产业壮大的最大阻碍。
“谋事在人,关键在带头人。”文勇说。多次调研后,他决定以村民唐仕海的家庭农场为基础,建立党员致富示范园。
在此之前,唐仕海家庭农场发展得不太理想。“我种了50亩桃树,要3年才开花挂果,但是每年要修剪枝叶,人工成本和土地租金压得我快喘不过气。”面对建立党员致富示范园的想法,唐仕海不无担心。
文勇帮他理清了思路:一是管理好蔬菜大棚,以种植苦瓜和秋辣椒为主;二是修剪好桃树,维护好园区最核心的产品;三是利用好现有资源发展立体种植,在桃树下套种羊肚菌、魔芋等经济作物。
今年3月,唐仕海在树下尝试套种了9亩多(净面积约5亩)的羊肚菌,赚了3.7万元。他告诉文勇,今年打算继续扩大林下种植面积,等桃树挂果以后,树上树下的收入将非常可观。
“党员致富示范园只是1.0版本,我更期望的是2.0版本——‘党员致富带富示范园’能够更快建立起来,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发挥‘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头羊效应。”文勇表示。
2019年,雷公庙村迎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村集体经济总收益近10万元,村人均收入14672元。但让文勇感受最深的是,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等靠要”的思想消失了,通过产业增收的积极性提高了。目前,雷公庙村已初步形成以村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党员致富示范园和稻虾共生综合种养基地、大棚种植采摘基地、苗木繁育基地为主的“两园三地”产业发展格局。
文勇说:“今年是我驻村最后一年,我希望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每一片田里都能盛开致富花,每一株树上都能结出致富果,每一户村民心中都有一本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