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提取

提取自身已有的有益学习经验——这个写起来的确平淡如水,但却是我最要苦口强调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看一看自己曾经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或高效的方法或者学习工具,你在高一用的方法总结了高二还能用。而不是先到处跑去到处看别人的方法,你还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什么,你优化什么?

第二步,借鉴

看看那些学霸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不过这个只是给你说个观察方向,通常你看看那些人,要是只能看出“他们学习时间比较长、特别努力”这样的结论,那还是算了,一点屁用没有。你要是没有这种观察的天赋,那就去看别人的经验总结吧。

总结:记住,平均分以后就要开始琢磨并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上面的这些话恐怕一般人想想也能够说得出来。为了不让大家白来,下面透私货————

看看你这些年来,在学习上有哪些可赖以生存的优势,有哪些学习习惯让你持续吃香。比如我从初中开始,通过英文背诵,在高中学习就很省力省时间,这就是王牌科目,对其他科目相当有好处。

上面这句话实际上写得不够吸引人,实际上我只是想引出一个更加细化的小小建议,值得你大大注意。

如下:

1.现在就找出你几个科目中最擅长的科目

2.集中精力、彻底在一段时间内把它搞成你的王牌

3.第一个王牌科目稳定之后——强调稳定之后,着手建立第二个王牌科目

4.以此类推,逐渐迭代加强王牌科目的建立

5.一轮渐次强化完毕,重新进行科目排序,回到第1步

注:虽然是讲一个科目的集中加强,但是不可忽视这里面时间的限制,因为一个任何一个科目的加强都需要不少的时间,因此越早进行越好——因此上面的建议也是针对高一高二所说的。

特别注意——王牌的意思是*:平时所花的时间比其他科目平均用时要少,但是成绩还是不错——因此,这里的「王牌」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王牌,也不是打不死的「王牌」,而是相对的好的那一科。

这里我强调的是*:科目之间不要平均用力,而是渐次有偏重地、集中用力*。

你平时的学习,如果目标只是简简单单的要维持在一定的分数,或者只是简简单单地想要在班级上保持类似前几前几的排名——这简直太累啦,这整三年他妈都太累了——你做广播体操的时候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考虑吗?!

我主张在维持不难看的成绩之上,你就要有暗地的小阴谋:有目的地去渐次构建你的王牌学科——是渐次*。

这样学到后来需要操心的科目越来越少。

当你操心的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你再和别人一样努力,甚至更努力的时候,真他妈的可以把竞争者一个打一个趴。

这种人在后期是强劲的。

所以我真不知道那些高一开始就力求每一科都好看的人折腾个什么劲儿。

照我这个思路干,照样最好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

一定要记住,如果你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维持类似前级前几的做法,意味着你同时就没有足够的精力花在方法的优化上。

这种打法,越到后期越累。

不要简简单单地看平时明面上的学习成绩比较,那都是浮表的东西。

亲爱的宝贝,去逐渐地有目的建立你的王牌科目,这是你平时暗地里都应该上心的事情。

注意*:第一轮的王牌建立过程,我建议你可以稍微把每一科王牌搞得扎实一点,搞得稳定一点,不要到了建立第三个王牌的时候,你忽然发现第一个王牌掉得厉害,这么让你不省心,当初你建立的那还是王牌吗?杂牌。

上面的这些建议你们自己总结吧,这不是心情日志,应该对一些人有好处的。

算了。。。还是我替你们总结吧:

1.进入高中后,基础差的先通过轰炸式努力迅速达到班级平均分水平,这个时间越早越好。

2.基础补起来之后,就要有意识分配注意力——有意识优化自己的学习学习方法,不然瓶颈可能就要来了。

3.我反对的是那种每次立求维持排名前几式的努力方式

4.我提供的是一个优势学科逐渐迭代,最后系统得到加强的具体优化方

式。

第二节完。

我们继续来考究「方法」这个词,看看它在高中学习中,是否能产生一些具体性指导的意义。

我一向认为,高考面对的不是一份一份的试卷,你的整个高中学习,面对的不是一摞书、一堆试卷,你的每一个当下,其实你所面对的只是一个问题——仅此而已!

如果有谁能够帮助我把一个个题目都顺利地解答出来,那我就把他叫做“最好的方法”或“最好的老师”。

最好是一个题目出来,你给我一个标准答案,我直接从脑中抄过去,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

这是不可行的,因此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是你告诉我那个答案是怎么来的——而能够实现这个工种的有——老师、同学……千万不要忘了,还有参考书!

我们先来一个个论述,以防遗漏了什好用的建议。

最有机动性、最高效的当然是老师——因此,爱问问题的学生容易进步。而把这种“老师——学生”学习形式做到更极致的,就是拥有能够随时解答疑惑的贴身老师,我国古代早有先例,比如皇帝小时候的学习,就有这种学习资源。又比如诸葛亮之于刘备,这是军师的作用。平常人是没有这种学习资源的,我们想,次一点的是什么?是培训,这也是很有效的方式。

排序是:贴身老师(比如他爸李刚刚好教物理,他就近乎于此身份)>>参加培训班(很多学霸都有上培训班的经历,遇到好老师真有效)>多问问题(看看那些脸皮够厚的孩子,也能成长)

因此我的建议也很俗气,就是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来解决眼下遇到的每一个题目,能多问就要抓住机会。

又到见证私货的时刻:

平时你去问老师问题,问多了是不是不好意思?

我告诉你这么做:

1.事先和小伙伴交流

2.列出共同的疑难问题

3.每个人问老师一个到两个问题,老师讲的时候记住解题要点

4.和小伙伴们通过交流,于是所有疑难得到解答——其实这还有一个特好的好处,就是你把一个刚刚老师给你讲明白的题给你的小伙伴们讲明白,会极大加深你对知识的印象和融汇贯通的能力

注*:以上这个小方法,女孩子们比较适用,她们更容易形成学习小团体。

其实自习课上,学生问老师问题,可能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有没有这种情况,就是你不懂的题目别的同学也很可能不懂,于是你这边问完,到了那边,另外一个同学又问了相同的问题。但如果这两个同学事先「沟通」呢?

事先在课下和两三个同学交流一下,把共同的难题给找出来,每个人负责问老师一个,之后相互讲透。这样个人既不会因为多问老师太多问题而感到不好意思,也可以减少老师资源的浪费。

所以,学习可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哪怕是问问题,也可以有策略实施。

我是很乐意见到类似这样的学习小集团——或者是以感情导向的“常规型”,或者是以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型”——关注我的人有不少老师,我相信他们也应有同感。

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学习问题吗?一个领导可能一次不会给你透露某件机密的全部事实,但是通过不同有意无意的侧重询问,你可以通过零碎的细节拼凑出事件的全貌。貌似前苏联专家就有通过类似的方法刺探到美国导弹相关情报的例子。虽然我写的是学习内容,其实也有在借此思考一些必要的事情。

上面说完了“老师”和“同学”,请认真体会。

接下来我们说重头戏——参考书。

很少有人会把参考书的重要性提升到高考指导的战略层次上,使用方法更是不得其所,而我这里要送你一位“老师”。

在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的那个答案里面,我说教材特别重要——这是大学或者自学领域。而高中,面对着钦定的教材,这一个结论就有点勉强。但是仍然需要强调学习工具的重要性,只不过这一次是参考书:参考书十分重要。

字不多,先给一句话:

1.不仅要多挑选,挑选标准是答案一定要有详细解题过程。

2.而且要多买,我建议对应科目是2~三本——你父母不会反对吧?

注*:此建议针对具备理科性质的科目,文科科目请酌情参考

你们还是先反对吧,之所以有人会反对多买参考书,那是因为我要说的参考书的用法就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下面关于参考书用法,下面字就多了——

1.一定要多看——指的是频率!

2.一定要多「参考」——指的是还是频率!

2.一定记住,参考书最大的作用一定是还原「参考」本身——参考!

很多人参考书买来做一点就放那里了,厌倦得很快,后面的大部分是新的,这是浪费——浪费资源。这样的人,你一定要反对我,不然我连批评你的成就感都没有。

很多人参考书买来是拿来做的,我拉个大去,我说这样还是浪费——浪费时间。这样的人,一定要猛烈地反对我,不然我会猛烈反对你。

这都是参考书错误的用法。

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嫌不够多,是吧?!练习题、练习册做完了,时间还大有盈余是吧?!

很多人拿参考书当做练习册做——这不仅使得学习时间紧绷。还因为参考书下面的解题过程比较详细,很多人甚至重视参考书而忽视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这都有点本末倒置了。

「参—考—书」——这就是它本身的用法。

我们还原参考书的原本作用——参考,而且一定要参考,多参考——多指的是频率,等下我让你看看什么是频率!

再次记住:参考书的第一作用是——提供参考。

使用方法可参考如下:

1.挑好对应学科具有详细答案的参考书

2.看。看目录,熟悉就可。

3.看。看章的提要、节的提要,圈出那些考试要求里面设计的概念性词汇

4.看。这是重头,也是你的“日常”——看参考书的题目,理解其题目大意

5.反复进行第4步,直到熟悉2--3本参考书

这样做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熟络参考书的题目分布情况

我的意思是——我现在是在给你造一个私人老师啊!

若是不懂我说的,且继续看——

平时试卷上面的很多题目是不是错了也搞不懂,难了又不知道问谁?想要找老师也不好意思,又或者找了老师还是搞不懂?很多题目是吧?那学生学习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说到细节里当然是遇到题目不会做,而是遇到题目不会做,他最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指导他的老师——最难的是他没有一个能够呼之即来的老师!

这个时候表白内裤诗诗的作用就来了,因为内裤诗诗告诉你———可以把参考书打造成这位“老师”!

照着上面的用法,你可以熟悉参考书的脉络甚至细节,就可以根据你不懂的题目,你可以迅速找到参考书上面同类型的甚至是相同的题目,到了那里,你自然可以参考下面的详细的解题思路——我前面说只看题目不需要看下面的解题过程,因为那些详细答案的解题思路,其作用正是在于这里。

其实你是在大脑里面建立一个庞大的例题库索引——当你遇到不会的,就可以根据脑中记忆索引找到对应的参考例题,甚至是相同的题目。而我并不是说这样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答案,而是可以通过题目索引找到相对应的解题过程,你就可以依此获得思路的参考——而这些思路参考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位“老师”对你的作用。

因此,诗诗我送了你一位“老师”。

再次强调,参考书的用法在于「参考」,而关于参考书你所要做的就是——熟悉题目分布,很熟悉,甚至超级熟悉。

熟悉2--3本左右的参考书,一个学科的学习能够大有顺畅了。

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看,平时没事就去翻看,翻透它。

时间上我们考量一下:

1.实际上做完一本参考书的时间远远大于看完一本参考书的时间,可行

2.看的时候只看题目、题型,不要求去看解题过程,很多参考书里面的解题过程幅面字数远大于题目的篇幅。因此,刨去大幅面的解题过程的阅读时间,你熟络参考书本身的时间将会大幅度的减少。可行

唯一一个小情景剧:平时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想遇到过不出来,脑袋瓜忽然一闪,“哎,这个题目我好像在哪里遇到过!就是想不起来!”

哎!现在诗诗告诉你,这个题目可以在参考书里面遇到过,而你要做做的就是尽量去把参考书熟悉起来——你或许就可以“想起来了”。

后话:平时若实在有盈余,把参考书当做练习册也未尝不可,但不要做太多,一个学科对应一本或许够。

另注**:当然这不是排斥对网络的利用,有很多学校是允许学生带手机的,新时代了,会利用的也要学会好好利用网络资源。

最后,私信里面问的最多的是高考,问我要不要做真题,模拟题怎么用等等。

所以下面说的对象是高考。高一高二的小朋友请点赞或打赏有序离开。

我回答:要做真题——不过这回答太庸俗。

我真的很讨厌五三这样的书,接触这样的书,一来让你对高考恐惧——妈的,原来这么多题!二来把真题卷的完整感搞得支离破碎,以至于有些人在市面上买了卷子都不相信那就是往年真题。因此,我得说,那就是真题!对,就那样,无论你感觉简单还是略难,请忽视这种疏生感,因为那就是真题!

得认真对待。

做法程序:

1.像对待高考一样,把真题卷计分计时地——「考」一遍。

2.同一科目近五年五份高考真题卷,争取在一天或者一个周末内做完。先不要对答案,做到恶心,恶心也要做完。

3.五套做完,再慢慢对答案。

做这些试卷,一来考得一些分数,让你做些无聊的参考。二来重大的意义还需要我来告诉你——

其实你是在塑造一个复习时段的选题标尺。

在你没有接触高考真题卷之前,老师给的很多题目,还有那么多繁复的试卷,你基本上不能确定哪些题目是高考重点的,哪些又算是偏题,这真的很令人恶心的。由于心中没有一个高考题目的参考标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是被“难题”和“错题”所吸引,他们以为把“难题”攻克了,把“错题”解决了,高考也会顺利了。

理论上的确说得通。可是人的精力有限,难题和错误的题目是无限的,你永远消除不完。而且你一定要知道,高考百分之七十是基础题,平时你绞尽脑汁的题目它根本就不考。

所以,上面的练习思路是很“不懂事”的。当然大多数人就是这样“不懂事”——因此大家也就是“相对不懂事”,也等于说是都“相对懂事”。所以,蠢不要紧,最好大家一起蠢。

因此一个反蠢而动的做法就来了,还是两个字——熟悉,甚至超级熟悉——但这里熟悉的对象不再是参考书,而是那五套真题卷。

让你集中大量做高考真题的目的在于此——不是让你测试一下自己的成绩到底是什么水平,目的是让你对那些真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后能够判断什么题目是高考类型的题目,哪些不是——这是相当重要的区分能力。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哪怕你把那五套试卷背诵下来又何妨!

这种做法是不是很死板?——你死了又如何?!我的意思是记得越牢越好——

1.有了这五套试卷,你就知道高考一般考什么样的题目题型。

这样做的效果是,当老师发给你一堆做得完的试卷,你一看就能够认出哪些属于高考会考的题型或者题目,你可以分配更多的精力在这些题目上,当你知道高考会考这样的题目,你做这种题目就会更加有耐心细心,能做对就能直接对高考有更多的把握——能够做对高考类型对应的一个个题目——这他妈的就是硬邦邦的信心来源啊!比那些打气啊的人生道理硬气多了!

2.对于老师发给你的做不完的题目,或者是某一个考试上面的错题、难题,你有了一个更加知根知底的把握。

我意思是,如果你可以判断那些不是高考题型,大可以放弃,哪怕是做错了也不必过于沮丧。能有选择地去攻克某些高考类型的难题错题,由于具备这种针对性和方向性,你比别人所省下的精力,真他妈不知道是半点还是一点!

我觉得在整个人生里,最简单的就是一份高考试卷了,而上面的所发的这一切就只要做一件事——高三总复习之前,尽早背下五套真题卷。

背下很难吗?-------这不是反问,只是问句。

这是你高中最后阶段最简单却能够讨到大便宜的一次背诵——并不是需要你一字不漏的背诵,只是让你十分十分熟悉题目题型,知道题目大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另外,如果你真做这件事情,我建议你可以背得牢固一点,因为——

1.你背下了这些题目。在你走路、吃饭、坐公交车、高铁等等等,在一切不便利看书做题的情景里面,你可以在脑中想这些题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思考这些问题——这方法太好了,不是吗?

2.不要模模糊糊的背,要背就背清晰一点。因为你还可以在脑中“玩”你的这些题目,比如给它们换一换条件,或者自己出题目什么的——这是高级一点的玩法,不必强求,但我认为它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

3.在此基础上,我附加给你一个建议:把平时感到困难的题目背诵下来,没事的时候想一想,想不出来没有关系。

因为,一道思考过的题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搁置后,可能等到它重新回答意识中来的时候,你的思路基本上已经一清二楚了。

4.模拟卷的用法——以高考真题卷为骨筛选题目。根据高考真题卷的题型分布,可以通过浏览模拟卷的方式,划出与高考真题卷相对应的题型——人工造出一份类似的“高考真题卷”。此法弥补高考真题卷数量少的遗憾。因此,这里我也说,模拟卷不要完整做,而是根据高考考点来打碎性地做。这是对大量模拟卷的用法。

5.其他省份真题卷的用法——我建议不做。如果非要做,那去做比你省份题目难的,不要去做比你省份简单的。如果大家觉得不去做就会觉得失去什么,那我说,可能会失去一个屁。

关于考频——我的主张需要自己统计,以及做作业的省力方法,这两点参见——本人历史答案排序第三的那个答案。

文章太长了,我随便提个要:

1.进入平均分之后就要开始关注学习方法的优化

2.我反对平时被动维持排名或者被分数追着跑的做法,我主张的是逐步建立自己的王牌学科,循环迭代加强

3.我送了你一位“老师”——具体请回去看

4.我给高三学生提供了一个大大提高筛选题目能力的简单方法——背五份真题卷——我又送了你一个尺子

后三项建议每一项至少值100块,三项至少值300块,加之我怂恿你多买参考书,那就把花这些钱拿去花吧,不够的就不要再来问我要了。

高中学生经验分享_优质高中生学习经验_高考优秀学生经验分享

518姚峰峰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采纳数:50837获赞数:562761

大学班长,中共党员。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及计算机二级,现任公司综合办主任。为百度金榜题名时团队团长。

向TA提问私信TA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