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开局多壮丽 奋进正当时——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引领开启新征程新年速写
新华社记者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迎来充满希望的2021。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2021年恰是农历辛丑牛年。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在逆境中顽强奋起、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也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展现新气象,担当新作为。新征程开启之际,各地干部群众乘势而上、只争朝夕,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向着未来阔步前行。
永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元旦一大早,余静就悄悄离开了还在熟睡中的女儿,开车回到了工作岗位所在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
这是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六年。每逢年节,余静都坚持在工作岗位,操心着村民们的用电、用火等安全问题。刚到办公室,电话就来了:大湾组一处背光的路面覆冰严重,影响村民出行。
二话没说,余静带着几个同事就钻进了车。车行在山路上,路两旁的牛成群结队。余静告诉记者,这些牛都是当地村民放养在山上的,越是海拔高的地方,它们的生命力越是顽强。
“咱们扶贫干部就是要做一头‘孺子牛’,继续在基层扎根,扎得住、扎得深。”余静说。
做“孺子牛”,就是任劳任怨、苦干实干,甘当“勤务员”。
“希望大家不要再关注我的白发了,多关注下我们村子吧。”面对记者,四川理塘县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笑着、也有些无奈地说。
文雪松的“无奈”来自一次意外“走红”。2020年底,一头白发的文雪松手捧特产的照片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在得知这位第一书记只有37岁时,网友们吃惊之余,更多的是对高原扶贫干部辛勤工作的敬意和感动。
“领导、同事都很关心我,喊我多休息,但我只想把工作干好。”文雪松说,如果自己的白发能为村子争取到大家的关注,让大家多来旅游观光,那也值了。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汉戈村的特产黑青稞饼干等一度滞销。思来想去,文雪松决定“亲自上阵”,当起了“带货主播”。5场直播下来效果颇为不错,村里的黑青稞饼干在2020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0万元。
“大家都辛苦,不止我一个人。”文雪松这样说道。
做孺子牛,就是要把百姓利益装在心里,俯下身子为百姓办事。
元旦假期到了,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晓楠却仍然在村里新建的小学里忙前忙后。
“学校规模从占地4亩扩建到15亩,有三层教学楼、300多平方米的独立餐厅、培训教室等,硬件设施比起城市里也不差。”面对记者,王晓楠的“骄傲”溢于言表。
兰考是河南省首个“摘帽”的贫困县。张庄村脱贫后,在王晓楠的带领下,村里在巩固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补齐民生短板,教育问题就是重中之重。
“今后要进一步充实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让孩子们在村里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王晓楠说。
元旦期间,同样“闲不住”的,还有民警老蔡。
老蔡名叫蔡军,是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民警。虽然是元旦,年近半百的老蔡在家仍然捧着手机,给工作日期间上门咨询业务、自己来不及回复的群众发去问候,耐心答疑解惑。
“群众利益无小事,交管工作也无难事,需要的就是一颗持之以恒为民服务的心。”老蔡说,2021年他会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更加高效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
2021年1月1日清晨5点40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800多名在新片区工作的建设者、奋斗者们,迎着日出的方向,以跑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奔跑,已经是临港新片区的常态。自2019年8月20日揭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围绕政策制度创新、特殊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建设等全面发力、加速奔跑,一派日新月异、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在这片“制度创新试验田”上,10平方公里的“东方芯港”特色园区不久前正式开园,已落地亿元以上规模企业40余家,总投资累计超过1500亿元,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站在新的起点,更需要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临港新片区将深入谋划“十四五”,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争当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奋发扬蹄、披荆斩棘,就要敢蹚没走过的路,敢拓没垦过的荒。
广东深圳,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源浩把自己的办公室命名为“东土大唐”。作为一家人工智能3D传感技术“独角兽”企业,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和企业的雄心壮志。
经过多年艰苦创业,目前奥比中光拥有3D感知专利超过800件,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尽管已经成绩斐然,在2021年的崭新起点上,黄源浩依然下定决心要走一条并不容易的道路——沉下心专注研发,从底层的算力芯片,到微纳光学器件,再到人工智能算法,都要握在手中、跑在前沿,掌握全链条能力。
“这样的战略一方面是为了不被人‘卡脖子’,坚持全产业链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这也是不断追求卓越、追求世界顶尖水平的必然选择。”黄源浩坚定地说。
从个人到企业,从城市到国家,创新大潮奔涌东方,迸发出未来发展的澎湃动力。
从高空俯瞰河北雄安新区雄安火车站,仿佛一瓣青莲上的露珠。就在几天前的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古都北京与雄安新区通过高速铁路紧紧相连。
几年来,在这个未来之城,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见规模,新型“云架构”、算力协同、算法协同、自主可控区块链底层系统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城市智能应用创新蓬勃发展。
“在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雄安新区将牢记初心使命,勇立创新潮头,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迈向规模化自主创新之路,做好未来数字智能之城建设这一新事业的突破者和开拓者。”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说。
甘当“艰苦奋斗老黄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老黄牛在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代名词,也是共产党人吃苦在前、甘于奉献的生动写照。
“我出身农村,小时候看惯了老黄牛耕地,它们总是在自己的一片田地里默默劳动、不哼不响,这种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中铁一局西安地铁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共产党员梁西军说,“作为施工企业,一旦工程开工,在竣工之前基本没有节假日。但是一想到以后市民们出行的方便,想到我的亲人可以乘上自己修的地铁在城市里穿梭,我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此前,在一座暗挖车站下穿西安火车站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复杂、操作难度大,梁西军与工友们几乎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完成了这一具有世界级难度的施工。
“在这个特级风险工程全线贯通之后,我和工友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之前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比起胜利时的激动和喜悦都不算什么。”梁西军说,“就像老黄牛的耕耘换来了丰收的喜悦,越是困难,越要发挥这个劲儿。我们要继续努力,攻克更多技术难题,在世界地铁建设标杆中留下更多中国名字!”
老黄牛精神为工程建设者汇聚精神力量,更照亮了贫困群众的脱贫逐梦路。
江西省修水县黄沙镇,一阵热闹的锣鼓声,打破了汤桥村姜家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里的宁静。脱贫户林英华第一次参与村庄演出,在村民喝彩声中舞起龙灯。
林英华说,脱贫致富的秘诀藏在墙角锃亮的锄头上,那就是要有老黄牛般的勤劳。“国家鼓励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我也抓住机会种了金银花、菊花等不少作物,还打理了5亩鱼塘,加起来能赚七八万元哩!”新的一年,林英华打算把房子再加盖一层,让“楼房层层高,生活节节高”。
发扬老黄牛精神,需要勤恳奉献、忠诚实干,面对挫折更需要艰苦奋斗、负重前行。
“我们聚焦克服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条件,一路走来深感不易。”贵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陈丽说。
召开就业指导会、宣讲各项就业政策、及时搜集提供各类医学毕业生招聘信息、及时为学生缓解压力做好思想工作……
回忆起自己一年来负责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陈丽说,面对压力和挑战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埋头拉车、抬头看路,为学生保驾护航,不负人民教师崇高事业!(记者林晖、孙少龙、王子铭、何欣荣、杨有宗、熊家林、陈诺、陈宇轩、康锦谦、陈地、郑昕、张晨俊、汪军、孙清清、曹国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