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的种植沙窝萝卜的大棚。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新华社天津1月17日电(记者张宇琪、宋瑞、黄江林)翠绿硕大的萝卜在大棚里舒展着绿油油的叶子,看得郭芝振心里美滋滋的。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沙窝萝卜的销售旺季,郭芝振忙得不可开交。
年过五旬的郭芝振,是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的致富能人。一辈子没离开过土地的他靠种植沙窝萝卜,不仅自己富裕起来,还带动了周边几十户村民共同致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沙窝老郭”。
在种植沙窝萝卜的大棚里,记者见到了老郭。老郭家有二十多亩地,萝卜总产量约20万斤。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郭芝振在大棚里检查萝卜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辛口镇有300多年种植沙窝萝卜的历史,这儿土壤上沙下粘,种出的萝卜又脆又甜,人们都夸‘沙窝萝卜赛鸭梨’。”他弯腰在地里拔起一个萝卜,在旁边柱子上轻轻一砸,一下裂成几瓣。
提起萝卜的品质,老郭可是滔滔不绝,他随手拿起一个萝卜说:“我们种的沙窝萝卜在地上的部分特别多,只有五分之一的白皮在土里,呈圆锥形,小脑瓜小尾巴,掉地上就裂,甜辣可口、酥脆。”
谈起靠萝卜致富的经验,老郭回忆道,2005年,小沙窝村80%的大棚里种的都是萝卜。“眼瞅着种萝卜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农户在销售上犯了愁。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商机。”老郭说。
老郭果断申请建立了沙窝萝卜销售中心,办了营业执照,给萝卜注册了“津农”商标,当起了“萝卜”经纪人。
之后,老郭联合其他7位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形成统一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链条,不断吸引周边农户加入进来,“沙窝老郭”的名气越来越响。
郭芝振(左)和员工一起将沙窝萝卜打包装箱。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2007年底,意识到周边区域已经“消化”不了村里的萝卜产量,老郭想到了一个新点子:在博客上卖萝卜。“我把萝卜选籽、种植、养护、出棚和鉴别的照片都发到了博客上,还留了联系方式”。不怎么会打字的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居然真在家里等到了订单。
当时很多农户还都在路边卖萝卜,老郭的订购电话却忙个不停,这次尝试,让老郭成了小沙窝村“上网卖萝卜”的第一人。
老郭兴奋地带记者去看了他的萝卜仓库。几名工人正忙着将萝卜按品质分级装箱,仓库里满满都是装好箱的萝卜。
老郭说,儿子2011年从国外留学回来后,在线上销售方面帮了很大忙,合作社也更名为天津市西青区祥裕家庭农场。“现在,线上销售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一天的销量高时能达到200多箱。”
走进老郭的办公室,进门就看到墙上的书法作品“沙窝老郭,网萝天下”。
2014年,老郭带头引进了新品种。目前,辛口镇小沙窝村的新品种萝卜种植率已达70%至80%。“新品种是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研发的。老品种出苗后容易长歪,要人工一个个‘扶正’,新品种省了这道工序,而且品相好,装箱率能达到90%。”老郭说。
采访期间,老郭电话频频响起,一会儿是催发货的老主顾,一会儿是催着装车运输的物流公司,一会儿又是咨询周末预约采摘的客户。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郭芝振在和购买沙窝萝卜的客户联系。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老郭算了一笔账,家庭农场现在共有50多个合作农户,总计200多亩地,2018年共卖出约100万斤沙窝萝卜,总销售额达400多万元。
谈起老郭,合作社的一位老社员李庆三说:“各家萝卜统一销售,老郭联系销售渠道,靠着种萝卜,我每年能收益十几万,年底大家还能拿到分红。”
在辛口镇,除了老郭的“家庭农场”,还有2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如今,辛口镇获得了沙窝萝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沙窝萝卜不仅在国内打开了销量,还走出了国门。
从最早成立合作社到几年前创办家庭农场,从网上博客宣传到打通网商渠道,老郭一步一个脚印将沙窝萝卜卖到全国各地。“未来我们还会继续踏踏实实搞萝卜种植,依靠沙窝萝卜走好我们的致富路。”老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