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陕西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陕西有3个,107个县区中96个有扶贫任务、56个是贫困县。2月2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铜川市印台区、渭南市白水县等29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陕西省5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首次实现“见底清零”,标志陕西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记者注意到,陕西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592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8.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1.40 %下降到0.75%。全省96.2%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其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进展之快、成效之好前所未有。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陕西省自然条件最恶劣、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40329户133057人,但到了2019年末,该县累计脱贫退出3.83万户12.9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7%。
绿叶变“金叶”、女县长变“主播”、乡镇人大代表当“猪倌”——在紫阳县工商联的帮助下,本报深入采访了秦巴山区紫阳县几个鲜活的脱贫故事,对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乡镇人大代表当“猪倌”
“疫情期间,尤其要把圈舍打扫干净,做好消毒……”3月12日,与客户谈完生意后,覃培均像往常一样,边查看猪舍,边叮嘱工人们小心仔细养殖。
经过10余年的摸爬滚打,现在谈起养殖,覃培均说得头头是道。从一个门外汉到现在的养殖大户,他的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更是成倍增长。
38岁的覃培均是紫阳县东木镇燎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东木镇一名镇人大代表。两年前,他创立紫阳县森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妻子黄先英一道,带领合作社贫困户发展养殖,帮助贫困户增收。
覃培均的家位于燎原村平和梁,以前,由于山大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家家户户只能靠种玉米、土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2014年,覃培均家因交通条件落后被识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初中毕业后覃培均一直在外务工,干过煤矿,他深知挣钱不易。在外漂泊多年后,2010年他回到家乡发展,并从眼前的连绵大山里找到了发展方向,平和梁山大草多放场也宽,在这里发展养殖业,又能挣钱还能照顾家人,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说干就干,很快,覃培均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在当地信用社贷款3万元,从本地购买种羊30只,开始细心饲养,第二年羊群便发展到100余只,年底出栏肥羊50只,信用社3万元贷款还了,净获利2万元。
随着覃培均的养殖产业越做越大,换来的随之收入也在增加,2015年覃培均在燎原村六组田坝河安置点购买了新房,享受了生态移民避灾安置补贴。2015年年底,覃培均一家顺利摘掉了贫困“帽子”。
为了壮大养殖业,彻底拔掉穷根。2017年底,覃培均又购买了8头母猪。然而发展养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毫无母猪养殖经验的覃培均,8头母猪先后染上猪瘟全部死掉。
“本想通过养殖母猪赚钱的,母猪全死了,养殖资金链突然断了,自己的养殖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时,覃培均一度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不要气馁,猪要养起来,猪厂要办下去,我们帮你走出困境。”就在覃培均沮丧的想放弃养猪的念头时,东木镇人大主席、包村干部卢升乾第一时间向其送来了安慰。卢升乾随即与县农林科技局对接,组织覃培均外出学习母猪的喂养、繁殖、防疫等实用技术。
覃培均积极好学,很快学到了养猪技术,镇上又帮其衔接信用贷款、申请扶贫受益资金、互助资金、小额贴息贷款等,多方筹措资金共计60万元,解决了他的资金困难。
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覃培均发展信心更足,继续发展养殖业,2018年新建了400平方米养猪厂,购买了60头母猪。2019年,他的养猪数量达到1088头,加之猪市一片红火,覃培均当年仅靠养猪就赚了70万元。
覃培均养殖的事迹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村里贫困户看到养猪能赚钱,纷纷跑来看“稀奇”,旁敲侧击地询问“致富经”。
“取经”的贫困户越来越多,覃培均产生了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的想法。“大家养猪不赚钱主要是因为没销路。”覃培均说。
在充分走访动员后,许多贫困户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干,覃培均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紫阳县森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为一名镇人大代表,也是合作社负责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村里贫困户一起脱贫。”覃培均说。
起初,一些养殖户担心养了猪没处卖。“只要你养出猪,不管大小,也不管有没有人买,我都照单全收。”覃培均的一句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不仅口头保证,他还与每户养殖户签订了销售合同,实行订单养殖,彻底打消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有些农户想养猪,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覃培均二话不说,直接从自己的母猪场中抓起仔猪送到农户家,卖了再算钱。
此举表面上是覃培均的生意越来越大,而实际上是为养殖户们扛下了风险。许多养殖户技术不过关,他手把手地教学。多年经验不够用,他就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养殖培训班,系统地学习掌握养猪技术,再传授给养殖户。
截至目前,覃培均的紫阳县森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羊存栏150只、猪存栏400头,累计带动全村32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户均年增收达到1万元,这些养殖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覃培均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路在脚下,希望在前。近年来,该县187名县人大代表和907名镇人大代表率先垂范做表率,并结合自身岗位特点、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为脱贫攻坚工作现身说法,出良策、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确保扶贫脱贫实效,真正做到了“人民代表”,代表人民。
绿叶变“金叶”:王洪德打了一场“翻身仗”
最近一次见到王洪德是在今年3月初瓦滩村的茶叶技术培训会现场,一身干净的西装,戴着口罩专心聆听茶叶技术人员讲解,精气神十足,很难想象六年前他还是一位灰头土脸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疫情当前,很多人为收入犯了愁。王洪德说,如果要放在过去,他肯定比谁都慌,但现在他有7亩茶园,很快就到春茶采摘季了,绿叶即将变成“金叶”,他心里很踏实。
42岁的王洪德是紫阳县毛坝镇瓦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缺技术致贫。家里虽有5亩茶园,但疏于管理,茶叶收入微薄。
6年前,王洪德一家6口人还住在3间破烂的土坯房里,年近70的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是精神残疾,两个孩子在当地中学上学,加上日常生活开支,重担全部“压”在他和妻子覃培琴身上。
“那时候产业发展信心不足,收入靠打零工,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咬牙坚持,生活别提多难了。”尽管王洪德夫妇每天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也很难改变生活的现状。
以前的生活,对王洪德来说是“满地鸡毛”,充满心酸。对驻村扶贫工作队来说,也是一块“心病”,如何才能让像王洪德一样的贫困群众发家致富?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来后,瓦滩村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按标准和程序将像王洪德一样的贫困户330户1166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同时,毛坝镇将包括瓦滩村在内三个村作为镇上茶叶产业村,加大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
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王洪德的实际情况后,便与王洪德商量脱贫的对策。“考虑到王洪德家实际情况,除了发展茶叶产业,当时他家没有其它的产业可以选择。”驻村包联干部董长军说。
由于之前发展茶叶增收甚微,王洪德很不情愿继续发展茶叶产业。
“一季茶能卖多少钱?”
“家里两个学生等着用钱,发展茶业见效慢还不如出门打工呢?……”刚开始时做茶,因为心思不定,顾虑重重,发展茶产业也停留在“表面”上,他在茶园管护、茶叶采摘技术等方面投入很少,镇村干部通知他去参加镇、村茶叶技术培训,他嘴上答应实际上也并不去参加。
“种了几十年的茶,参加技术培训就能提高收入?当时有点不相信科学。”在王洪德看来,有那点“闲工夫”去参加技术培训还不如下地忙点其他农活。
2016年,到了茶叶采摘季,王洪德发现没参加茶叶技术培训是“吃亏”了,他看到村里其他规范管理的茶园明显比自家的茶园长得好,鲜叶价格也比他家高好几倍。
“不相信科学收入确实上不去。”王洪德后来认真反思。
穷则思变,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2017年,王洪德夫妇主动参加镇村组织的茶叶技术培训,潜心学习茶叶种植、管护、采摘技巧,对自家5亩茶园进行科学化管理,当年便增收5000元,镇上每亩茶还补助200元。
同时,不让茶农操心鲜叶销售问题,村上新建两个茶叶加工厂,到了采茶季,像王洪德一样的茶农可以就近将鲜叶卖到厂里。王洪德尝到了科学化管理茶园的“甜头”,发展茶业信心也更足了,除了管好自家5亩茶园,王洪德又多种了2亩茶。
经过王洪德的精细化管理,他家2019年仅茶叶一项就收入2万元,王洪德打零工还能挣2万余元,再加上享受国家的优抚补助、高龄补助、残疾人补助、产业奖补等各项奖补1.4万元……掰着手指头一算,收入早已达到脱贫标准。
如今,王洪德的大儿子王波在福建福清市从业修脚足浴年收入有4万余元,小儿子王涛在陕西咸阳一所高校就读大一,家里还盖起了新房,一家人不仅把“贫困帽”甩掉了,王洪德还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截至2019年年底,瓦滩村318户1136人脱贫退出,整村实现了脱贫“销号”。
“只要勤劳肯干,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多亏了各级党委政府、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关心帮助,我有信心到2020年同步进入小康。”王洪德信心满满地说。
在毛坝镇,像王洪德一样靠产业增收脱贫的例子还有很多。一村一品一主体,毛坝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确定产业思路,宜林则林、宜药则药、宜旅则旅、宜茶则茶,先后培养壮大艾草、花椒、中药材、中蜂、果树、油用牡丹等新兴产业,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和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长变身当“主播”
“绿叶变金叶”、人大代表变“猪倌”,在陕西省全脱贫的大背景下,除了建档贫困户积极转型脱贫致富,基层父母官也开始流行“变身”。
近日,紫阳县委副书记、县长陈莲便化身“主播”,“喊麦”一档叫“微视抗疫助农,女县长们来了”的直播节目。获得全国各地100余万网友的关注点赞,并转化了超过13万人次的购买和互动。
“紫阳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方,我们的茶树都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中高山上!”
“阳光充裕,土壤清洁,我们的茶叶常年经受云雾浸润,所以紫阳茶具有富硒、绿色、生态、有机的独特品质。”
“我们紫阳富硒茶不仅健康好喝,而且还有颜值、有内涵、有担当!”
“茶中含有珍贵的硒元素,是国内首个经过科学界营养学界医学界认定的富硒保健茶!”
在直播活动现场,陈莲大大方方地面对镜头向广大网友全面细致推介紫阳富硒茶,并热情参与互动。
她拿起现场冲泡好的一杯富硒茶,回答好奇富硒茶口感的一位网友:“形条纤匀、色泽翠绿,栗香浓郁,入口回甘!非常好喝哟。”
网友们也在“陈莲主播”的介绍中了解到,紫阳是全国产茶大县,截至2019年底,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24万亩,年产茶7538吨,茶叶综合产值43.4亿元,12万农户因茶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紫阳县始终把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支柱产业,不断完善三品一标、十百千万、全域绿色生产和线上线下销售四大体系,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茶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懈怠、一手抓经济发展不松劲,目前全县24万亩高山生态茶园即将开园,正全力以赴投入紧张的备耕备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今年的茶叶销售将产生一定影响。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诚挚希望借助直播平台,让紫阳富硒茶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帮助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奉献一份爱心和力量!待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到紫阳品茶论道、乐享安康。”陈莲结束了本次直播。
在短短20分钟的直播时间里,“陈莲主播”的人气持续爆棚,最高观看率达109.8万人次。抖音、有播、微视等直播平台也在当天进行了同步直播,在淘宝、京东、善融、邮乐网、832扶贫网等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同步销售和预购下,紫阳富硒茶产品吸引了13万网友参与互动。
记者了解到,每年清明节后是紫阳富硒茶生产销售的旺季,受疫情影响,农产品传统供货销售渠道收缩,广大茶农正面临着春茶滞销的难题。
为打通农产品供销“中梗阻”,帮助解决销路和效益问题,紫阳县先后印发了支持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奖补办法、特色产业贷助力脱贫攻坚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办法措施,鼓励通过大户带动、经营主体集中收购等形式,切实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紫阳县还积极与京东、建行善融、国家扶贫网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合作,积极拓展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新渠道。
记者手记——
绿叶变“金叶”、女县长变“主播”、乡镇人大代表当“猪倌”。不同的身份,同一个梦想。
紫阳县的脱贫致富经是中国所有基层深度贫困区的一个真实缩影。作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只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精准施策,相信中国彻底写完这本脱贫“致富经”的那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