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明,也许许多市民会比较陌生,但相信不少人都吃过它家特别养殖的泥鳅。作为宜宾县第一个引入泥鳅养殖的人,李明的创业之路有着他独特的故事,而这故事也吸引了《致富经》节目的注目,节目组特别对李明创业背后的故事进行了采访。而他成功的秘密是一份“技术教程”的帮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教程呢?本报记者为大家揭晓
记者了解到,《致富经》节目是5月30日开始对李明进行跟踪采访的,昨天是两位记者采访的最后一天,下午,他们在李明的带领下又一次的来到的养殖基地,看着他如何管理、如何劳动。
早上六点起来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这些嗷嗷待哺的"家伙"弄"早饭"。”7月19日,李明向记者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
今年23岁的李明出生在宜宾县双龙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落榜后打工期间,看到了市场的泥鳅价格很贵,于是他自己找书籍学习,并从互联网上联系到了养殖技术教程,《中农泥鳅养殖技术大全》(官网),又从中学习了很多关于泥鳅、泥鳅等水产养殖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天然野生泥鳅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泥鳅的价格不断攀升。李明看到了这一市场前景。2010年8月,李明回到家乡投资6万余元,在该镇双龙村承包了4亩多泥塘养殖泥鳅。并与成都的那家水产养殖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有偿提供优质泥鳅幼苗并按最低保护价18元每斤负责收购,他首批买进泥鳅幼苗27万余尾。在自家的2亩田里养殖泥鳅。饲料用自繁自养的蚯蚓并辅以部分专用饲料,一年下来收获稻田泥鳅混养的第一桶金10万余元利润。李明给笔者算了一笔成本账:在稻田里养殖泥鳅,稻谷亩产能达到1000斤,按市场价1.05元/斤计算,每亩收入1050元。每亩稻田可投放800斤泥鳅幼苗,6个月可收获4800斤泥鳅,每年可投放两次,按目前市场价格16元每斤算,年亩产值将达15万余元,纯利润达5万余元。
像这一家有30张桌子的店面,一天的泥鳅消耗量就可以达到150公斤。原来泥鳅大多是野生的,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的供应远远不足。以泥鳅为特色的酒店经常是无米下锅,如果要保证泥鳅的供应,就需要到外地去高价进货。
今年10月,李明又成片租用30余亩田地,专门发展稻田泥鳅养殖。
一般每年的八月和第二年的春节前后为泥鳅和泥鳅销售的黄金时节。“今年我的泥塘能产泥鳅5000斤,成蛙1400斤,即使按照公司14元每斤的泥鳅最低保护收购价和目前成蛙25元每斤的市场价计算,除去成本,净利润也至少在 7万元以上。”李明说。
在当地,李明的创业故事在乡邻里广泛传开。由于李明从事的都是水产品养殖,村民们于是给他取了个代号“泥鳅王”。
“这次是节目主动联系我的,7天里,我带他们看了我的养殖场给他们讲了我这几年的创业之路。”蒋天明觉得,上节目可以讲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给全国的观众,也可以为《中农泥鳅养殖技术大全》(官网 )打开知名度,对水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