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新闻网讯 在龙湾镇双丰村,42岁的李华权是远近闻名的养虾大户。3年前,他将原有的15亩虾蟹混养池改成虾稻田,并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养面积到100亩,靠着勤奋与努力,短短数年间,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还带动乡亲走上致富路。

近日,记者来到李华权的虾稻田,清淤、消毒、肥水,只见他忙得不亦乐乎。“一般精养池至少3年清淤一次,眼下正是小龙虾冬眠的时候,趁着这个时机,将虾稻田里的大量沉淀物清理干净,可以有效地避免小龙虾来年受到细菌、病害及致病原生动物的侵害。”李华权乐呵呵地说。

“稻田养虾粮食产量不减,小龙虾在田里游动可以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排出的粪便还起到了增肥的作用,从而使化肥、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现在平均每亩田所产出的虾和稻可以实现1.2万元的收益。”谈起虾稻共作,李华权滔滔不绝。

2009年,李华权尝试进行虾蟹混养,虽然收益比传统农业高出许多,但虾蟹相互为敌,互相蚕食。大蟹吃虾,小虾吃处于蜕壳期的成蟹,养殖过程不太好控制,所耗费的精力与成本相对偏大。

2015年底,受邀参加市农业局开展的农技培训课程时,李华权对课堂里提到的虾稻共作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面对技术及许多未知领域的困难,他迟疑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华权向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没想到,隔了几天,市农业局就组织技术人员来到他家田边提供技术指导,解了他的后顾之忧。

一边钻研虾稻共作技术,一边跟着技术人员学习管理经验。第一年,15亩虾稻田让李华权不仅收回了池塘改造成本,还有着近10万元的纯收入。

走上致富路的李华权心怀感恩之情,不遗余力地向同村村民推广虾稻共作模式,让更多的村民得到了实惠。

今年65岁的侯开福是李华权同村村民,因为其独子存在智力缺陷,没有劳动能力,家中唯一的收入仅靠着他与老伴在几亩薄田里种植水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因为李华权的帮助,如今,侯开福通过虾稻共作致了富,每年都可以获纯收入7万多元,还将原来残破不堪的房子修葺一新。谈起李华权时,侯开福竖起了大拇指,他说:“小李是我们家的恩人,我们一辈子都会感激他!”

谈起今后的计划,李华权说:“如今,村里发展虾稻共作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今年,我准备在扩大种养规模的同时,争取村里的支持成立合作社,走品牌之路,也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来源:潜江日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