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秋霞

罗秋霞,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任教于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关键词:统编教材 中考真题 核心素养 备考策略

内容摘要:笔者基于对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认识,根据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的特点,结合九年级下策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备课、授课体会,浅谈2020年中考历史备考策略:立足教材,科学备考,树立教材意识、生本意识、真题意识和热点意识。

一、对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认识:

1.统编教材的优点

1)突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体现国家意志。即时空观念(通史体例编写,“点-线”结合。)、唯物史观(八上正面战场的抗战)、史料实证(精选增补了更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史料,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信度,增加直观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七年级古代史中关注民族团结、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的教育;八年级上下两册,中国抗美援朝、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往凸显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问题,八下第2、3单元,突出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另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与时俱进,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等内容无不体现浓厚的家国情怀意识。)

2)注重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树立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抵制不良的思潮、意识。如,七上青铜器与甲骨文,两汉、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七下宋元都市和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等内容都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扎牢中华民族的根。如,七年级历史并非仅仅局限于朝代更替,中国传统正面的礼制道德文化教育占比很大。七上第八课百家争鸣一课中的“材料研读”、课后活动中“孔子言论的现实意义,对孟子言论的感想”,七下活动课“传统节日的起源”等等,既突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又特别关注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4)关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增强国际意识。如,九上增加古代欧洲文明和封建时代的欧洲3课内容——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尤其是哲学、罗马法、查士丁尼法典等内容加入,完全与高中必修一专题六第三课罗马人的法律衔接;九下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题目跟高中必修二专题六第3课一样,连课本标题一欧洲的联合,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都一样,多了一目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则对应高中岳麓版教材本课内容福利国家的出现。

5)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教材中不仅设计了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等栏目,课后练习也不再是简单地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机械记忆式的题目,而设计了赏析,分辨,比较等课后活动,更突出的特色和亮点是每册书后面的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考察近代历史遗迹、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唱响国际歌、时事溯源等),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统编教材的不足

1)某些单元内容设置,重难点分布上有待取舍。如八上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课程。“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这四课,从目前初中生认知水平来看可以分三节进行,或者用人教版旧体例进行教学。第17课工农红军长征在前,九一八事变因为属于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却在后,这也使学生在学习长征时不了解整个中国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大背景而稍显突兀。

2)个别章节内容增多,教学难度增大。如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高中教材是一个专题分三课上,而九下则一课包含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所有核心等内容,对教师驾驭教材、整合知识的能力要求颇高。否则,一课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3)强调民族团结,七上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八下12课民族大团结均为独立成一课,而淡化了大众认知基础上的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历史史实。

二、2019年中考试题考向

1、试题难度降低,注重历史基本史实和规律特征的考查。

1)试题答案侧重来源于教材。(直接来源于教材的有28分,从材料中直接简单解析中获得答案的有6分)

2)非选择题从减少材料阅读量及设问方式上降低难度。

2、试题材料来源、设问回归教材特点明显。

3、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作用。

试题着重考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公民有关的历史知识,也考查了与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相关知识,与教材主干知识相吻合。

三、备考建议:

1、 立足教材,用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工具,但不能为教材所束缚。以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例。

首先,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备好课。备课时注重提取本节课的“灵魂”,“站高望远”。授课的价值立意是授课定位的关键,也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我通过读完教材之后,确定本课立意:致敬列宁、致敬斯大林、致敬苏联。

备课时先不看教参,做到“裸备”。认真阅读教材,读四遍。

第一遍“瞻前顾后”读教材目录,厘清教材编排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把握本节课在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高屋建瓴,心中有数。如,我在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时,先“瞻前顾后”,本册书前有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改革、第三单元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后有第五单元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六单元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所以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承前启后,地位重要,意义重大。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列宁通过理论创新,实行新经济政策,领导苏俄人民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导师列宁致敬。掌握斯大林通过制度创新,结合国情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途径和道路,实行计划经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50-100年走过的路,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为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而向钢铁般的巨人斯大林致敬,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大国苏联的责任担当致敬。

通过学习苏联模式的利弊,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取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成就感不断增强,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进而向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致敬,这样的生成课堂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疑惑的解答,而是水到渠成的让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因此,教师只有真正读懂教材,才能升华教材,做到与编者“心心相印”“心灵相通”。

第二遍“左顾右盼”读高中教材。授课过程中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做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如,高中教材里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在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分三课,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第2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讲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第3课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而初中教材所有内容合一课,容量大,难度大,必须重点突出,化繁为简,否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做好初高中衔接,我设计的教学重点为新经济政策和工业化建设,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苏联模式则是了解掌握。

第三遍“温故知新”读旧教材相关章节,对比编排优劣,择优使用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为我所用。

第四遍“专心致志”读所教材。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读完教材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对教材的理解,“裸备”教材,确立“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要落实的核心素养,确立重难点,明确中考考向,如果“裸备”确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与教参不谋而合,或者偏差不大,就说明你的备课是高效的,是成功的,更说明你驾驭教材的能力是超强的。

其次,跳出教材,整合知识,上好课。本课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对比教学法,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模式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模式的不同,所教授的知识已经跳出了教材,所讲授内容也完全高于教材,但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也尽量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的境界。

再次,回归教材,链接中考,复好课。教材统一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教材统一后,中考命题回归教材必定成为新趋势。因此更要回归教材的过程中更要重视教材设问、图片、注释、知识拓展、相关史事等边角料的知识,如,对本课关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和注释的关注,一目了然,教师不提,学生可能关注不到。尤其是考纲取消后教师更应该关注教材,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无论考试形式如何变化,无论教材如何变脸,对历史学科而言,万变不离其宗,主干知识永远在那里。另外,本课作业设计完全用中考真题,真刀实枪操练,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让让知识点落地生根,让学生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明白中考要求,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

最后,读教参,参考优秀的教学设计,体会感悟备课上课心路历程。反思总结得失成文以利再战。

2、构建框架,强化记忆。构建知识框架,高屋建瓴,抓大放小。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专题复习(二轮),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3.研究真题,洞悉考向。2020年中考历史考试由开卷到闭卷,由合卷到分卷,第三天上午第二科考历史,60分钟60分,分秒必争。分值增加,题型变化。专家预测,难度会有所降低,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难题=4:3:2:1充分体现合格性、等级性、选拔性。题型可能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及材料解析题。各模块分值比例为:中国古代史25%(15分),中国近现代史40%(24分),世界史35%(21分)。

4、关注热点,政史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回避热点,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特点,关注社会、回应现实,回归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2020年更要关注建党100周年历史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5、关注前沿,研究动态。关注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多读专业书籍,厚积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深度决定课堂的高度。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保持敏锐的学术思维和习惯。

6、规范答题,“五化”在胸。方向化即写关键词。段落化即每小问一小段、序号化、简洁化即答案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多写化即实在不会时秉承一个原则“不留白”,少写比不写好,多写比少些好。让答卷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美观大方。

总之,2020年中考历史备考,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历史教师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立足教材,科学备考,以更严谨、更务实、更高效的方式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杜绝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现象出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各个击破,争取2020年中考战役的重大胜利。

参考文献:

1.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七上、七下、八上、八下、九上、九下全册。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1.4

4.《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1.9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