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24日讯 “一身戎装虽已退,正气却留满乾坤。”退伍军人赖水顺秉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转换“调解战场”继续听党指挥,倾情调解诠释为民情怀。1996年从部队转业,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5年,保持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000余起,涉及金额达11.56亿元,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百姓和事佬”“金牌调解专家”。

赖水顺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境界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忠诚之歌、奉献之歌、奋斗之歌,他靠着一副“三寸不烂之舌”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热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口碑,成为群众心中的时代楷模。曾荣获“漳州市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感动漳州人物”“漳州市第二届漳州市道德模范”“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人物、福建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他的事迹屡见报端,先后被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单位报道,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为群众办实事,用真心换真情,用优质的服务架起一座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善总结勇探索的“和事佬”

一段军旅行,一生军人魂。二十年的军旅生涯,赖水顺从不叫苦叫累,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也培养出他过硬作风、坚毅品格。2007年,赖水顺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品质,工作中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挑战调解难题,追求极致。

尽管年过花甲,但遇到突发事件,赖水顺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纠纷现场;遇到疑难纠纷,赖水顺就会不分昼夜地连夜作战,直到纠纷化解。“群众遇到纠纷,习惯找我化解,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鞭笞。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面对群众的信任,赖水顺热心服务,一心扑在了调解事业上。2022年2月,赖水顺接到一起三死一伤的重大死亡案件调解委托,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及时介入调解,把握调解窗口期,调解过程中经历5人次下跪,5人次晕倒送医,连续奋战7天5夜,终于促成双方顺利达成民事赔偿部分的调解协议。

宝剑锋从磨砺出。赖水顺之所以能将调解工作做得如此出色,是因为他有共产党员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十五年的调解经验,他对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着深刻的体会,调解工作就是要学会运用“法、情、理、德”四个字做文章,达到法为度、理为先、情为真、和为贵的理想境界,他注重总结调解经验,探索提出“六六”调解模式,“十六个一点”等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

赖水顺调处的4000多件纠纷大部分是“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事,他说这就需要讲究晓之以情理,用之以窍门。特别要在调处过程中,善于察言观色,敏锐发现每一个可能让僵局峰回路转的细小机缘。形象地说,就是必须用好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张嘴和一个脑袋,用真心与智慧化纠纷,这就无难而不解。

助和谐保稳定的“急先锋”

调解工作中,常要面对激愤的人,甚至可以说,赖水顺和他的团队常常要被风暴挟裹,危险就如影相随。在处理这类纠纷时,赖水顺总是勇于担当,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记得有个医患纠纷群体案件,场面几乎失控。家属将尸体滞留在抢救室不让人搬走,并召集了100多人围堵急诊大厅,在大厅门口悬挂白布条,播放哀乐,洒放纸钱,公安干警只得暂时封锁现场。赖水顺临危受命赶赴现场。当他进入大厅时,一百多号人“呼”地一下子把他团团围住,群情激愤。有人气势汹汹地高喊:“你来得正好,还我们一个活人!”还有人喊道:“你肯定是和医院站在一边的,医院派来的,没安好心,敢在这里乱说话就打你的嘴巴!”赖水顺面带微笑,镇定地回答:“各位请慢,先让我说一句话再打不迟。不过,我有一个请求,等会儿你打我左边的脸,一定要再打右边的脸。如果只打一边,那我的嘴巴歪了,回家老婆不认识我了怎么办?”人群中发出了笑声,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这时候赖水顺抓紧机会劝解,赖水顺对他们说他不代表医院,谁也不愿意出现这样的情况,很遗憾,我能理解你们的痛苦,但既然出了问题就只能解决问题,你们这样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你们真的想解决问题,那么你们就选几个代表到调处中心去,我们谈谈,看看该怎么解决,认真分析到底医院是否有过错?我会秉公处理,坚持大错大赔、小错小赔原则,给家属一个公道。终于,家属同意派代表到调处中心调解。这些选出来的代表都是村里有威望的人,或是家族的长者。赖水顺就先做通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接着,这部分人去劝说那一群人。经过这样连夜协调,终于使纠纷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医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赖水顺用他的幽默与机智化解了这起医患纠纷,平息了一场风暴。他常说:“调解战场要研判敌情,观察细致,知己知彼,才能做到伺机而动、一招毙敌。”

医患纠纷往往成因复杂、专业性强,为有效化解此类医患纠纷,赖水顺带领工作团队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率先开展第三方介入医患纠纷解决的“调解新模式”,以赖水顺劳模调解工作室为“第三方”的角色介入调解医患纠纷,为医患双方建立起了“缓冲带”。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机制,很快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和医疗机构的认可,及时平息群体性事件。

敢碰硬常创新的“排头兵”

十几年的坚持,人民调解工作早已融入赖水顺的血液里,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纠纷有多疑难,赖水顺时刻保持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军人风采,始终坚守为民情怀,敢于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勇闯新路,敢当先锋。在赖水顺这儿受理的大多是层层调解无效的老大难,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最棘手、最尖锐、最敏感的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之难是可想而知的。用赖水顺的话说,这些社会难题往往是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也就是在解决的过程中,很可能既无法律依据,又无先例借鉴。赖水顺就是在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学、无方法可依的情况下,带领他的团队,创造性地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工作四者结合起来,首创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无缝对接的“漳州模式”,实施人调、行调、公调、检调、访调、诉调无缝对接。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使一桩桩信访案件得到了有效化解。

赖水顺的办公室就是矛盾双方的一块缓冲地带,他搭建“一听三帮一评理”平台,提供一个场所耐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诚心帮人民群众分析矛盾、热心帮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真心帮人民群众解决困难;通过以劳模牵头、各方评理员共同会商、合议、评理方式,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赖水顺常常甘当别人的出气筒。他这里能听到各种声音,不满的、有怨气的也当着他的面发泄,赖水顺对他们说,你们在我这房间里尽管骂,出出气,在这里说什么话都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是出了我这个门,你们就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了。所以缓冲地带并不安静,这里常常弥漫着对峙双方的愤怒。赖水顺简陋的办公室,生末净旦丑人间百态每日在这里上演。有人向他下跪,有人扬言要身绑炸药与他同归于尽。“让人间少一点怨恨,多一份温暖;让世界少一桩纷扰,多一刻温情”,这是赖水顺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初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