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
我叫卢胜旺,是河南省邓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跟大伙儿讲讲我的脱贫故事。
我家祖辈跟土地打交道,一年辛苦下来,勉勉强强混个肚子圆。因为家里穷,早些年媳妇跟我离了婚,留下了年幼的女儿。我还有一个常年多病的老母亲。为了照顾她们,我只能一边种地一边打零工,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6年,我母亲因脑梗住院。那段时间,我非常煎熬,担心万一自己撑不下去倒下了,老娘可咋办?守在老母亲的病床前,我整宿整宿睡不着,焦虑得脑袋嗡嗡响。
幸好,扶贫政策帮了我大忙。我清楚地记得,2017年5月,我家被评为贫困户。市、镇、村各级扶贫干部三天两头来,询问我有啥需求,跟我一起想点子、找出路,竭尽全力帮助我家,终于使我们这个将要陷入绝境的家有了光亮。
听到市人社局要在镇里举办创业培训班,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在这个班上,我第一次接触到莲虾混养技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技术。10天的培训时间里,老师们把养殖技术要点教得清清楚楚,把市场调研、管理、销售价格等方面的知识讲得明明白白。
我学到技术,很想创业,但是毕竟穷怕了,虽然动了心,还是缩着胆。我每天抱着膀子在家里打转,一会儿想想咋创业,一会儿想想失败了可咋整。市人社局的侯学良老师和陶营镇党委书记刘小莉知道我内心的想法后,就鼓励我说:“胜旺、胜旺,你不战胜自己,日子咋旺哩?”我说:“谁不想致富?但是我怕呀。”面对大家的好意劝说,我很纠结。那几天,我把过去的日子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想到这个家一直走下坡路,眼泪就流下来了。我想,大家都想尽办法帮我家脱贫,我再缩着头不干,对得起谁?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虾养好,多挣钱,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迈过心理上的坎儿,我又面临缺少资金、没有场地的难题。刘小莉书记了解情况后,帮我牵线搭桥,联系了邓州农商银行陶营支行的工作人员。不到一星期,我就拿到了贷款。与此同时,刘书记帮我协调流转用于养虾的土地。市人社局帮忙协调免费的挖掘机、吊机等,帮助我挖坑塘。他们还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根据我家实际情况,帮我规划莲虾混养的养殖模式。
在市人社局和镇政府的帮助下,我在自家地旁流转了12亩地。挖坑塘、下藕种、安装隔离网、买虾苗,我开始创业了。为了提高养殖技术,我经常给省农科院的专家打电话请教。老师们很用心,从水质、水草、养殖密度、喂食方法等方面指导我。每天早晨4点多,我就起床喂养小龙虾。看着清澈的丹江水哗哗地流进坑塘,看着虾苗在水中活蹦乱跳,我特别激动,感觉生活总算有了盼头。
在我专心养虾的同时,市人社局已经为我考虑销路问题了。他们举办了电商培训班,组织动员跟我一样的贫困户参加,学习怎么在网上销售。他们建立了信息沟通平台,根据我们养殖的种类联系有需求的商家,把我们加进一个个微信群,让我们与商家沟通。我的产品不但不愁卖,而且能卖上好价钱。微信群里有全市各商场、超市的采购经理和餐饮店的负责人。虾还没到收获时间,一些人就提前联系我,实地考察,预定龙虾。我的养虾技术越来越好,龙虾产量明显上升,现在基地每天能出虾70到100斤。由于我养的虾品质高,价格合理,不但卖给市里的商场、超市和饭店,还卖到南京、西安。
2018年11月,在镇政府举办的“志智双扶”表彰会上,我被评为“脱贫之星”,一举甩掉了穷帽子。在市人社局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去年我又贷款10万元,把莲虾混养基地面积扩大到31亩。我还在坑塘边栽种了五角枫、梨树、枣树、海棠、连翘,散养4000只鸡和300多只鹅,探索生态立体的种养结合模式。
我总觉得,我享受到这么好的政策,在政府帮助下走上致富路,咱不能忘了乡亲们。我们村的卢大硕流转10亩土地养殖小龙虾,我毫无保留地把养虾技术教给他。高集镇肖营村的肖建根在我们基地学了技术,不仅靠养虾挣到了钱,最近还养了2000多只鸡。
今年疫情严重的时候,农产品不好卖。我用在市人社局培训班上学习到的销售技巧,通过发微信朋友圈,为小龙虾拍小视频,无接触式送货,在网上做生意。同时,市人社局积极帮我宣传推介农产品,协助我办理运输通行证,并联系了南阳市的大型商场超市,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到4月初疫情形势变好的时候,我只依靠销售小龙虾和肉鸡,就赚了3万多元。
莲虾混养搞起来后,我又有了新想法,就是瞄准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园。今年6月,我找到市人社局的创业指导老师,说了我的打算。市人社局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为我办理了15万元贷款,支持我进一步发展,引导我发展种养结合,搞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对这条新路子,我很有信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人社部门的扶持和关爱。现在,我母亲己康复并能帮我干活,女儿已经出嫁,我们全家过上了幸福生活。今后,我要尽自己所能,将生态园做大做强,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奔小康。
转发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