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郭得侠胡发伟

提起马文奎,东乡县赵家乡的群众无人不知,人们都说他是念“羊经”的致富“明星”。

马文奎是赵家乡墙头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他成功创业致富后,不忘初心,回到家乡创办养殖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健步前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上了一年学的马文奎,由于家庭困难,加上母亲去世早,15岁就去武威闯荡做买卖。说是买卖,实际上就是在武威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收羊皮。

也正是有了这些磨炼,让马文奎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还赚到了创业致富的第一桶金。2005年,他开始尝试着向江苏、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批发羊肉

马文奎是个细心人。批发羊肉时,他发现武威没有清真屠宰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经多方考察学习后,决定放手一搏。2010年12月,他在武威成立了文奎清真屠宰场及活畜交易市场,由于这是武威地区唯一的清真牛羊市场,生意相当红火,赚了不少钱。他又趁热打铁成立了武威文奎牧业公司,紧接着,他在活畜交易市场开了餐厅,形成了养羊、屠宰、销售、餐饮一条龙。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马文奎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的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餐厅等吸纳了百余东乡人,月工资均在4000元左右,同乡同村的许多人走上了致富路。

富起来的马文奎一直在想,要想让更多的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还得充分发挥东乡人善于养羊的传统优势。他决定带动乡亲们养羊致富。2016年5月,他回到家乡,与同村的4人合作建成了文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羊时,他们主要用玉米、麸皮等喂养,因而羊肉品质格外好,受到了县内外广大消费者的“追捧”。目前,合作社羊存栏1000多只,每天屠宰20多只,销往永靖、广河等地。

马文奎辛勤努力,从贫困走向富裕。更可贵的是,他致富不忘家乡,以实际行动激发乡亲们的发展动力和创业活力,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