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各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村一本致富经 集体经济有“钱”景

深秋时节,来到著名的“蚝乡”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只见海面上蚝排连绵不绝,收蚝的小渔船不停穿梭,岸边一个个简易棚下,蚝农对收获的生蚝进行分拣清洗,把准备售出的蚝苗装车,一派丰收盛景。

赤岸村地处考洲洋畔,海洋资源丰富,生蚝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该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村里6000多亩海洋滩涂,持续在“一村一品”即生蚝养殖特色产业上发力。

“2022年,村里通过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三倍体’新品以及蚝苗养殖模式,有效提高了滩涂养殖利用率。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的同时,也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全年达到120万元。”赤岸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容祥说。

赤岸村是我市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多元化产业,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的连片蚝排迎来收获季节。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赏花海美景、品特色山茶、采摘蔬果,还有丰富多样的儿童游乐设施……每逢节假日,博罗县城之郊的田牌村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近年来,我们抓住‘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机遇,挖掘村里的特色资源,以发展文旅产业为支撑,通过村企合作引进‘花为你开’‘河谷樱花’等农旅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田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金柳说,加上大力发展传统茶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7万余元增长至2022年的65万元。

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许多乡村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餐饮民宿、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产业,让村级集体经济“壮”起来。

龙门县地派镇芒派村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2017年年底,广东省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芒派村被列为“红色村”示范点。为用好丰富资源,地派镇党委谋篇布局,成立龙门县首个村级旅游发展公司,将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建设振兴饭堂、党员教育基地、村史馆等,通过提供讲解、培训、食宿、参观等一条龙服务实现营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研学、培训、观光,带动了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芒派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荣华说,通过深化“红色+绿色”协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下从2021年的4.6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6万元,今年更是突破了20万元。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我市各地围绕乡村旅游做文章,不少资源丰富的村子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助力集体经济“更上一层楼”。

深化村企共建,拓展增收渠道

593亩葡萄园、302亩无土栽培蔬菜基地、350亩火龙果种植园、1480亩水产养殖、380亩香蕉园、300亩四季蔬菜种植基地……这不仅仅是一串串数据,也是惠城区马安镇龙塘村通过盘整和有效规划土地,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推动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也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蛋糕’。”龙塘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荣华说,近年来,龙塘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切实做好土地流转、资源盘活,吸引多家优质企业进驻,发展特色农业,极大地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40余万元。

农业产业要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焦产业振兴,我市各地乡村因村制宜、大胆探索,深化村企共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构建企业与村集体、村民利益链接的新模式,实现“企业有效益、村级可增收、农民能致富”。

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三黄胡须鸡”养殖,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村企合作、保底价等多种方式,带动本村及周边村镇3000多户村民加入养鸡行业,实现产业发展联农带农。

“村域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年产20多万羽套种鸡,年出栏鸡1600多万羽,三黄胡须鸡养殖产业年产值达6.8亿元。”乌坭湖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文辉说,乌坭湖村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产业发展也壮大了村集体“钱袋子”,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44万元。

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一颗颗金黄饱满的百香果已经成为村民的“致富果”。2021年,上东村委会在蓝田瑶族乡党委政府的推动下,与企业合作运营,建成百香果种植及繁育基地305亩。

“村集体与企业合作,以资金入股,企业每年给予上东村集体资金投入分红和纯利润分红。”上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介绍,目前,基地给村集体年均分红30多万元,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2万元。同时,基地还为村民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

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产业链”带动“致富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此,我市各地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惠东县安墩镇葵双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条件,引进蜜柚种植,利用村两委干部、党员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势,成立种植指导队、行业协会,并领办10多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支部+协会+合作社+N”模式,引导村民以土地作为股份入股,带领村民“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产业基地”。

目前,葵双村累计打造10多个蜜柚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1万亩以上,年均产量超过5000万斤,辐射带动500多人就业,户均年收入增加6万元以上。同时,开发出柚子果汁、柚子月饼、柚皮糖、柚子茶等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通过“种、产、销”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特色发展路子。

博罗县横河镇环罗浮山核心区的郭前、西群、西角、嶂背、老圩、横河等村,紧邻显岗水库,既有国家3A级景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基础,又有丰富的山水和畲族风情文化等资源,通过做大做强景田百岁山、罗聚源、畲寨山泉等水产业,引进富春山居田园林综合体、九品香水莲新型水稻主体联合种植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我市各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让乡村振兴、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的后劲更足了。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