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印加人赶着羊驼组成的运输队,在安第斯山脉间建立起独特的印加文明。如今,“神兽”羊驼已不仅是长相呆萌,偶尔会“吐口水”的观赏性大众萌宠,它更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羊驼毛出产国的“致富经”。
秘鲁手工玩偶销售额翻12倍
正在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身着印第安人传统民族服饰,秘鲁手工艺人奥斯瓦尔多·马马尼用自制的工具将羊驼玩偶的皮毛梳理得柔顺蓬松,一旁的妻子格洛丽亚则为玩偶缝制着表情。
现场,马马尼夫妇制作的“小羊驼”,引来众多顾客驻足拍照,问询购买,洽谈合作。“对于我们这样的小手艺人来说,从没想过有一天真的能来到中国,还是参加世界级的博览会。”马马尼说。
制作羊驼毛皮制品是马马尼的家族传统。他和妻子在旅游名城阿雷基帕市经营一家小店,出售自己制作的坐垫、拖鞋、玩偶等羊驼产品。然而因为销路闭塞,多年来全家收入有限。“之前我们每年勉强卖出百余件产品,偶尔会有一两笔零散订单,有时一连三个月都没有生意。”
但情况在首次参加进博会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转变的契机要从7年说起。
2016年,一位中国顾客来到马马尼的小店选购了两只羊驼玩偶,就是这两只玩偶将他们的命运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大国联系在一起。
当时,从事外贸行业的马玉霞来到秘鲁考察羊驼毛产业,临走时购买了一批羊驼玩偶送给国内客户,并意外获得了回购一千只的订单。寻找生产者时,马玉霞就想到了马马尼,因为他制作的两只小羊驼质量好、颜值高。
“得知要做一千只小羊驼,我大吃一惊,那时五十只、一百只已经是我们接到的最大订单。”马马尼发动兄弟姐妹一起制作,总算是如期交付了产品。这批造型可爱的羊驼玩偶初次试水中国市场就迎来畅销。嗅到商机,马玉霞和几位秘鲁合伙人由此创立品牌“温暖驼”,并开始了和马马尼一家的长期合作。
“参加进博会前,我们一整年的销售额也到不了现在一个月的。粗略计算,如今的销售额相比过去翻了12倍。”马玉霞对记者说。
“小羊驼”在进博会上“一展成名”后,秘鲁当地同样得到了回报。羊驼产业是南美洲国家秘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安第斯山区民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中国市场的订单不断涌入秘鲁,越来越多手工艺人通过进博会实现了脱贫致富。
3天100多条羊驼绒冬被一抢而空
羊驼毛纤维柔软、坚韧又保暖,短短数年间,已从小众纤维原材料“摇身一变”成为广为人知的优质纤维材料,受到消费市场的大力追捧。
借助进博会,“小羊驼”走进中国大市场,受益的远不止一家企业。
“在大环境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进军中国市场。”第六届进博会上,Pacific Alpacas(太平洋羊驼)负责人胡涛回忆与进博会结缘的契机时说,“如果问我哪个平台能帮助我们最快速打开中国市场,我的回答一定是进博会!”
2021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前往新西兰旅游的人数大幅减少,新西兰知名羊驼纤维企业太平洋羊驼的本地销售受阻,仓库里囤积着大量羊驼农场主送来的羊驼纤维,胡涛团队急需开拓新的市场来度过寒冬。
“中国是首选市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太平洋羊驼走出发展困境带来希望。
同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过去,新西兰虽然有充足的羊驼毛资源,但是工艺过于复杂,导致没有很好的被利用。中国是纺织大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纤维精细梳理工艺和技术,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能为羊驼纤维原料最大赋能。
据胡涛介绍,经过几个月的筹备,9平方米的展位发挥出巨大能量,仅3天时间,100多条羊驼绒经典云纹冬被就全部销售一空,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纷至沓来。
“效果出乎意料!”首次参展的好成绩坚定了太平洋羊驼持续扩大中国市场的信心。2022年6月,太平洋羊驼获得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批准,将3.3吨优质羊驼纤维运往中国,用中国先进的纤维精细梳理工艺为羊驼纤维原料赋能,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羊驼纤维原料出口,也是中国和新西兰在羊驼纤维初级产品技术领域合作的典范之一。
在胡涛看来,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消费品“找渠道”“交朋友”“立品牌”的重要舞台。至此,太平洋羊驼从零出发,完全打开了中国市场。
今年进博会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超过1500家企业前来参展,总展览面积近8万平方米,较上届增长约30%。六年来,进博会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特色产品的机遇,还有逐渐增强的知名度和不断扩容的“朋友圈”。
头图为马马尼夫妇在第六届进博会现场制作“小羊驼”。叶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