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凌箐璐

■编者按:百色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社会各界一直关心百色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如今百色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期,今年要完成右江区、田阳、田东贫困区县摘帽。一个个鲜活的脱贫致富典型,让这些身边致富百姓带百姓致富,可以最大限度地汇集正能量、激活新动力。即日起,本报区域新闻百色版将定期刊发百色脱贫摘帽典型故事。敬请垂注。

“之前见到就脚软,现在可是我的宝贝,一家人的生活指望它们啦!”

9月13日,那坡县百省乡上荣村蛇类繁养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海莲带着记者参观蛇场时说。

一排排木箱子整齐码放的房间里,李海莲动作娴熟地给蛇喂水、喂食,目光温柔平静,就像在照顾一群最普通不过的家禽。

上荣村蛇类繁养专业合作社有一个300平方米的独立蛇类交配池、两间600平方米的全控精养型蛇房以及饲料加工室、办公室各一间,共2000多平方米。

说起与蛇结缘并致富的经历,李海莲调侃:“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山里经常有毒蛇出没,她和丈夫黄俊超都有被蛇咬伤的经历。

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海莲看了一期养蛇致富节目后脑洞大开,她与丈夫商量,决定尝试养蛇改变生活。

如同千百个创富故事一样,“学费”总是在所难免。李海莲投入2万多元摸索养蛇,不到一年时间,大蛇小蛇死了个精光。“如果这样放弃,钱没了,我心不甘!”李海莲告诉记者,之后,她和丈夫到南宁市三塘养蛇场边打工边学习,直到能独立完成每一个技术环节的操作,她才与丈夫辞工回家。

有了技术支撑,李海莲决定大干一场:资金不足,她就找银行贷,向亲朋好友借;没有场地,她就租下村头一块500平方米左右的荒地,总投资16万元的养蛇场终于建起来。

蛇喜阴凉潮湿,怕热,怕干燥,还特别怕冷。她与丈夫研制、设计了一套仿自然、仿野生的生态环境蛇箱,养蛇场逐渐走上了正轨。

目前养殖场保有大小蛇3700多条,按市场均价每公斤70元计,预计价值可达26万元。其中,现有2000多条母蛇,预计今年产卵1万多枚,按每枚蛇蛋20元计,预计产值达20万元。

自己养蛇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李海莲不忘众乡亲。2012年11月,李海莲挂牌成立上荣村蛇类繁养专业合作社,吸纳乡亲入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11个社员,村民抱团念起“养蛇致富经”。

为了拓宽销路,仅有中学文化的李海莲努力学习电脑,她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她的蛇和蛇蛋远销四川、湖南、福建、广东等地。

谈及今后养蛇规划,李海莲希望带领更多边民养蛇致富,把上荣村打造成“边境养蛇第一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