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罗星街道马家桥村,是嘉善县首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全国三大甜瓜生产基地之一,有着“中国甜瓜之乡”的美誉。就是在这个地方,一颗小甜瓜在党建引领下,带动了一方致富,成了当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致富果”。

谷雨莫等闲,春耕到眼前。这段时间,正值早熟甜瓜上市的季节,这里的农户们都忙着点花坐果、采摘上市。58岁的王玲香这几天神采飞扬,自家种植的黄金瓜头茬上市就卖出了好价钱。“按照目前的长势和销售,预计赚一万元一个棚肯定不止。”王玲香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大棚里。

王玲香和丈夫是马家桥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大半辈子都靠种植甜瓜为生,现在打理着7个甜瓜大棚。“种了30年瓜,我们马家桥就是靠勤劳致富。”王玲香说,是小甜瓜种出了“致富经”。

马家桥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村域面积3.35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300亩。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里的农民就开始种植甜瓜,但都分散种植,不成规模。刚开始,这里的甜瓜品质并不好,产量也不高,销路也不好。通过党建为媒,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与马家桥村党委开展党建结对合作,以善农服务先锋团队下沉服务的方式,有效提供技术支持。面对销路难的问题,2015年马家桥村依托农合联党建,探索电商运营新模式,甜瓜年销售量由800单实现破万单。尤其这几年,甜瓜销量非但没有受疫情影响,反而一路飙升,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户均收入更是达到了10万元以上。

销量好了,产量也要及时跟上,为此,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帮助下,与省农科院、宁波农科院专家开展“一站式”结对联系,持续提升土地培育品质以及甜瓜种植技术,为甜瓜“好产量”上好“多保险”。50岁的朱美英种植甜瓜已有25个年头,由于田间管理细致,点花技术精湛,坐果率高,成了当地的“土专家”。走进她打理的甜瓜大棚,枝叶茂盛,种类繁多。花蜜脆、金太阳、五岳之尊、花蕾50……这些连当地农户都不曾听说的甜瓜新品种,正是由宁波农科院提供,委托她进行试种。此外,省农科院土肥站也把一些新型肥料交由朱美英进行试验。“这个棚划了十个方块,每个方块用的肥料都是不一样的。”朱美英介绍,这些肥料包括生物菌、土壤改良剂、土壤修复剂等,试验下来效果均不错,病虫害少了,也便于管理。“长势和其他棚比明显要好,产量也比其他棚最起码多三分之一。”

在朱美英看来,把自家大棚变成试验田,是想把更多好的品种好的肥料推广给村民们,特别是解决因为常年连作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当然,试验意味着需要精心培育、仔细观察。每天朱美英都要花10来个小时在大棚里,除了必要的田家管理,还需要将观察到的变化都用照片和笔记记录下来。“马家桥甜瓜种植经验总是有一点的,培育好新品种,推广到全国各地,也是一份骄傲。”朱美英笑着说道。

“推广技术,分享经验,打开销路,打响品牌。”马家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盛华对甜瓜致富之路津津乐道:“我们通过以党建为媒,与省农科院结对共建,每年他们都会派专家来现场指导,并通过举办‘甜瓜节’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马家桥甜瓜品牌,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就在眼前。”

现在,全村大棚甜瓜种植面积近2000亩,年产甜瓜约8000吨,嘉兴水果市场上60%以上的甜瓜都产自马家桥村。30多年间,正是这小小甜瓜让这里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也正是这小甜瓜种出了村民的“甜富美”。

凌晨时分,伴随着鸡鸣和朝阳,马家桥村的瓜果大棚和绿色田野上已是一派农事繁忙的景象,农民们纷纷下田耕耘、拉货赶集,入棚点花、采摘甜瓜,大家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成为这个春天最美的画卷。

■全媒体记者周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