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一个人,2006年就跟我讲要开医疗器械公司,但至今还没有开成。我也一直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考虑到最近的一次闲聊,我才发现原来是这个原因……

2004年,我已经毕业了3年,他也毕业了1年,我们都在上海。那时,他在做OTC代表,赚得不多,也很辛苦。

他的一些同学已经在做临床代表,收入比他高出一大截。他也看到了临床代表发展前景。对比药品,他发现医疗是门槛更低、前景更好的领域。他说想转告做医疗器械,我说“好啊,做总比想的好”。

他的节拍还是比较慢。直到2006年,由于OTC确实不好做,加上公司的一些变故,才让他下定决心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做销售。

那一年,他回到了自己家乡的省会城市,开始从事医疗器械销售。由于有一些同学在医院,一年后,他就想代理医疗器械销售。

总是有点优柔寡断,到2010年,他终于在给别人打工时,私下也代理了一两个产品在几家医院的销售,买了一辆车,平时送货什么的,都自己干,做的也还不错,一年也能赚个20来万,在当地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2013年,我又听他说已经开始洽谈了项目,拉了合伙人,马上要成立公司了。但没过多久,他说这个项目还是没做了。

就这么拖着,到了最近几外,医疗器械行业的变化已经很大,大家公认市场是越来越难做,高值耗材省级招标不断,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低值耗材有量无利,这让很多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敢轻易妄动,也不知道能做到哪一天,会不会有一天被请去“喝茶”,他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最近,我们又在北京见了一次。回首这么多年,他给自己总结为什么总是没有成功创业。

一是对时机把握不好,总是想最好的机遇,总是想有100%的把握才去做,最后把一些是机会的,都弄成没机会了。比如2006年开始做医疗器械,和2010年开始做、2017年开始做,情况都已经有很大不同了,现在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很大,他都快丧失创业想法了。

二是虽然在医疗器械战线奋斗多年,但还是没有一个无话不谈的伙伴来一起创业。一个人确实容易有惰性,如果有人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着做,可能会好很多。

“那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同你共创事业呢?”我问他:“你是不是要求太高?又要懂行业、有经验,又要能力强、性格好,还要绝对信赖、无话不谈?”

这样的人确实很好,但,去哪里找呢?

都这样,我建议他还是别开医疗器械公司了,省心。他真的认了。

我至今觉得很惭愧,不但没有帮到他,还而还无形中打击了一个创业冲动的心,罪过,罪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