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大同,在云州区有机黄花基地视察时,嘱咐当地的乡亲们要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如今,大同围绕一朵小黄花,打出一套产业组合拳,使小黄花释放出的巨大产业能量、价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正成为推动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今日黄花更灿烂 产品技术双输出
4月底,在安徽省肥西县高庄村的碧根果种植基地,林下套种的大同黄花早已郁郁葱葱,工人们穿梭田间忙着做管护,为迎接黄花起苔做最后准备。基地负责人刘万平告诉记者,今年是基地种植黄花的第四个年头,2000亩黄花全部进入盛产期。今年的产量可能达到每亩两千斤,收益是很可观的,大概每亩收入达到两千块钱。
大同黄花试种成功,大大提高了碧根果基地的土地综合利用率,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远超刘万平的预期。而当初跟着种苗一同到安徽肥西指导种植的,还有一批大同种植能人。他们的到来,不但让黄花的品质有了保障,也给当地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刘万平告诉记者:“怎么生产、怎么栽培、收益怎么搞,都是大同那边指导我们来栽种的,那边的销售商也给了我们一些客户。”
除安徽合肥外,大同黄花已先后在黑龙江哈尔滨、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等地落地生根,而伴随着大同黄花种苗和技术的持续输出,大同本地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技术能人跟着大同黄花南下北上,播下种苗的同时种下丰产的希望。
记者注意到,这些走南闯北“搞技术”的人,都是大同当地的黄花种植户,而且具有传统的种植经验。他们利用自己的种植经验,在输出种苗的同时,也输出了他们的劳务和田间管理的技术,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如果说卖黄花干菜,是大同产业发展的1.0版,那大同黄花技术输出就可以称得上是升级的2.0版。刘万平说,通过种苗与技术的输入,实现了大同黄花全国同频共振的发展趋势,具有长远的意义。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安一平则告诉记者,大同黄花的知名度扩大以后,黑龙江、新疆、西藏、河南、河北等地的种植户都来学习黄花的种植经验。
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邢国明告诉记者,从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律来说,产业的初级阶段一般只是销售农产品,而当产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并且技术水平也相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实现输出技术与生产资料,最后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会走向一个品牌输出、品牌建设的阶段。现在,大同黄花已经进入品牌输出、品牌建设阶段。
科技引领种精品 创新驱动成果多
如今,大同黄花的种植和种苗培育,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当地群众说,正是黄花种植标准支撑了种苗和技术的输出,这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每年四月份,在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种植基地都能看到种植户们忙碌的身影。而这段时间,也是山西农业大学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李森和侯非凡博士最忙的时候,他们在给种植户推广黄花种苗扩繁与移栽技术。在唐家堡有机黄花基地李森告诉记者,他是山西省地方标准《黄花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起草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同黄花菜种苗扩繁方面的研究。如今,当地种植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移栽繁育种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2020年7月,大同市人民政府和山西农业大学决定共建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以来,已收集各类黄花菜种质资源近400种,居全国第一,并完成了大同黄花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了黄花菜全基因组数据库,研制黄花菜专用肥两种,试制出一工位、两工位、五工位三种黄花菜辅助采收机,研发出清水黄花、黄花茶、复合黄花泡腾片等系列产品,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在为大同黄花产业链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邢国明告诉记者,现在大同黄花菜已经达到绿色有机防控标准,现在的研究方向是挖掘黄花菜功能物质开发功能产品,以及从黄花菜产区的地理分布、栽培面积、产量预测、病虫害预测等方面开展研究,最终实现整个产区的智能化数字管理,包括测土配方施肥,还有全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等。
可以说,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对大同黄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而中国农业大学的参与更是有了强大的科技后盾。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席志俊介绍,2019年大同市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了有机旱作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黄花储藏保鲜、精深加工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目前已经研究出了10多个品类的黄花精深加工产品,同时也对黄花功能成分进行了提取研究。
要把黄花产业发展好、保护好,做成大产业。不仅政府层面与科研院校合作,大同市的企业也积极和科研院校进行对接。如明之源公司与山西中医药大学进行合作,共同研发了黄花复合性饮料,研发黄花酵素保健食品。席志俊说,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自主,通过与科研单位的合作,都将有效地延长黄花产品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转化率,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黄花产品投向市场。
“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大同黄花产业在种植加工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推进也极为迅速,可以说,大同的黄花正从质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席志俊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精益求精定标准 示范带动提产能
近年来,大同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要求,持续推进“国家黄花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底,大同市已先后建成西坪镇的唐家堡村、上榆涧村、下榆涧村等六个黄花标准化示范基地,黄花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0800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黄花标准化种植10万亩,按照计划,到2022年黄花标准化种植面积将突破22万亩。
示范区建设以来,大同市先后组织编写《黄花栽培技术》《黄花田间管理方法》等相关种植加工标准,黄花种植与加工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7月10日,《黄花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和《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施。目前,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云州区政府拟制的《黄花种植技术规程》《黄花干制品加工技术规程》《黄花干制品质量分级要求》三项大同地方标准已提上日程,可以说,大同在黄花种植、加工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正步入快车道。
“大同黄花也要制定品牌标准。而大同黄花品牌标准的建设,我们首先从品质的溯源入手,然后从大同黄花内在品质、遗传基因等方面入手,建立一个指纹图谱。只有建立这样的深层次标准,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大同黄花品牌标准。”邢国明如是说。
目前,通过标准化实施工程,云州区重点打造了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示范园,以及示范推广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推广黄花专用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辐射带动农业标准化有效落地。对此,席志俊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积极扶持鼓励黄花生产的主体,大力实施三品一标认证,特别是黄花种植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都已经体会到,通过这些有效的认证,我们黄花产品的质量优势,已经转变成了竞争优势。随着黄花种植生产的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也促使了农业企业合作社,还有家庭农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标准化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一产二产的收益。”
保持特色树品牌 转型升级赢未来
种植需要标准化,产业提升的关键在于品牌化,要用品牌化的战略来引领黄花产业的未来。在借鉴国内发展比较好的农特产品品牌建设之路时,大同黄花的品牌建设之路已经步入正轨,并且正向全国第一方阵进军。
长期关注大同黄花品牌建设的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对大同黄花的未来发展十分看好。她说,大同黄花本来是一种单品类的区域公共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对当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整个黄花产业的竞争当中,大同黄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希望未来大同黄花这个品牌能够拉长产业链,从一产的物质产品进一步走向深加工的产品、走向三产农旅融合,打造一个三产融合的品牌。”胡晓云的建议正成为大同黄花的品牌提升之策。
胡晓云告诉记者,大同黄花要用品牌思维来打造,进行品牌化引领下的标准化建设。这几年来,大同黄花的产地标准特色、地域特色、品种特色、公益特色是非常显著的。这些显著的特色要保持,并进一步标准化。她特别指出,品牌的差异化不仅仅是物质产品的差异化,而是文化的、精神特质的差异化和产地的差异化,这样大同黄花这个品牌就可以产生更高的溢价。
标准化种植与品牌化发展,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农产品才能不断赢得市场,农业产业才能持续做大做强。为保护好、发展好大同黄花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大同已经出台了《关于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黄花种植基地规模稳定在30万亩以内,到2025年黄花种植基地稳中有增,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力争全产业链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成为大产业。大同黄花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目前,省委、省政府把大同黄花列为全省的三大品牌之一给予支持;大同市委、市政府把黄花作为全市各农业县区的重要产业给予支持,把黄花作为全市的市花宣传和推广。此外,大同市财政每年针对黄花产业专门拿出一个亿资金支持,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农户共同参与、一起发力,将小黄花做成大产业。
立足实际、抓住特色、面向市场、严格标准、擦亮品牌、融入科技。小黄花的产业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广,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赵志成 温保平
视频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