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驻村拔穷根
张公坡村全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9日讯(滕召伟 刘昌宏 张美霞 滕小凤)“2019年底,经过上级严格考核评估验收,我村贫困发生率、漏评率、错退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到规定要求,上级正式批复我村退出贫困村行列。湖南中医药大学在我村驻村扶贫几年,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实事,为我村如期脱贫出列做出了很大贡献。”麻阳苗族自治县舒家村乡张公坡村党支部书记张锦甲说,湖南中医药大学扶贫让贫困户受益、让村民受益、让村集体经济受益,在村民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秦裕辉看望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张和顺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戴爱国深入张公坡村调研指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志愿者深入张公坡村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湖南中医药大学援建的文化广场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选派党委(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朱久宜、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李良娥、第一附属医院组织与人力资源部干部胡昊等3人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朱久宜任队长,入驻麻阳舒家村乡张公坡村,扶贫期限为3年。2018年3月,朱久宜率队进村。在县乡村3级和扶贫等部门大力支持与县卫生计生综合执法局、县教育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密切配合下,该大学帮扶工作队以脱贫摘帽为目标,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产业、推动易地搬迁、强化社会保障为重点,对张公坡村开展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
完善基础设施 夯实脱贫增收基础
“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张公坡和麻阳多数贫困村一样,存在基础设施欠缺问题,村民对完善基础设施期望很高。我们就从新建和提质改造基础设施入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工作队队长朱久宜说。
提质改造后的老水井
通过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基础建设扶贫项目,并多方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对村里14口老井进行维修改造,给298户村民安装安全饮水入户管道,给竹子冲自然村69户村民打深井1口并修建集中供水蓄水池1座,全村408户实现自来水集中供水,100%实现安全饮水达标。维修加固山塘水库 4口(座),维修干支渠道1500米。新修和改造硬化村组公路13.6公里,硬化入户便道6500平方米,新修入产业基地公路1.5公里、便桥1座,维修加固水灾后水泥空板路350立方米,维修扩建锦江河码头2座。新建垃圾池11口。安装高杆光伏路灯163盏,入户光伏小灯207盏。
按照全县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对原村部进行提质改造,改造建筑面积达320平方米,配备标准化村卫生室、文化图书室、留守儿童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功能室及设施。结合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要求,对村部前操坪进行硬化改造,修建了文艺演出固定舞台。在桐木垅、竹子冲2个自然村另修建文化活动场所共1600平方米。2020年3月,在紧邻村部西边征地1.5亩,并排新建村部1栋2层面积达220平方米,并对前操坪进行硬化。目前,该村综合服务平台建筑面积达540平方米,活动场所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居全县前列。
“现在,我们村组组通了水泥路,晚上有路灯,安全饮水问题也解决了,村容村貌变靓了,人居环境变美了。特别是把公路修到了柑桔生产基地,节省了村民担运农资和柑桔的成本。”担任过前3届村委会主任的张文汉对村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很满意。
发展壮大产业 增强脱贫增收后劲
张公坡村域面积5.06平方公里,是一个地处锦江河中上游岸边的丘陵村,有5个自然村落,共408户、18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690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优质稻、柑桔、甘蔗,养殖家禽家畜和外出务工,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大头。
“扶贫还是要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贫困户脱贫之后的增收发展才有可持续性。”县委副书记张强在指导张公坡村帮扶工作时指出。
根据村民都有种植柑桔和甘蔗的习惯与经验,工作队就从这2项产业入手。他们与村支两委商量,将村里一块效益不好的黄桃园及其周边的山地改建为酸橙(枳壳)产业园。起初,村干部和村民都不太理解,村民种植的冰糖橙都是甜橙,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现在要种酸橙能行吗?
指导村民利用甜橙幼果加工晒干成中药材
“酸橙是一种道地中药材,在夏天时采摘青果,切开晒干后制药,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炎症和抗血小板凝聚等功能。医药市场需求量大。只要把酸橙种好,销售是没有问题的。”工作队队员李良娥介绍,通过带村民代表到省内酸橙主产区考察,承诺由工作队负责联系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才坚定了村民发展酸橙的决心。
张公坡村酸橙(枳壳)产业园树苗长势良好
酸橙产业园建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方式,由本村致富带头人组建的麻阳致和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开发建设管理经营,与原黄桃园及周边山地农户签订30年土地流转协议:自开始见效益后按200元/亩/年的价格给付土地流转金,优先请贫困户来基地务工,工资按天结算。
工作队向省科协、县农业农村局、县商科工信局等部门共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用于帮扶致和合作社开发建设产业园基地,2018年底完成梯土开发整理370亩,次年3月全部栽上优质酸橙苗。现长势良好,预计2021年挂果受益。
锦江河边沙地肥沃,很适合种甘蔗,张公坡与锦江河边的村子一样种植甘蔗有上百年历史。工作队动员麻阳鑫长河古法红糖家庭农场牵头流转本村农户河边沙地,集中连片种植白甘蔗50亩,亦按200元/亩/年给付土地流转金,栽苗、除草松土和砍甘蔗榨糖等帮工优先安排贫困户,工资按男100元/天、女80元/天结算。
至今,2个产业基地安排贫困户用工达800多个,支付工资达7万多元;甘蔗基地给12户农户土地流转金共1万元。另外,采取“以工代扶”方式,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村里道路、水井、码头、综合服务平台和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发放工资总额达46万元。
推动易地搬迁 改变脱贫增收环境
按照上级关于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要求,组织动员生产生活环境差、住房条件差、自愿搬迁并愿意拆除旧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全村符合政策要求的贫困户有40户。
“搬迁分2种方式:一种是分散安置,安置地分散在本村,搬迁户共7户。一种是集中安置,分2处安置地,一处是集中安置在乡政府驻地——舒家村集镇,共搬迁14户;一处是集中安置在县城高村镇龙升社区,共搬迁19户。”工作队队员胡昊对易地搬迁情况如数家珍。
搬迁户只要每人出3000元,其余的建房及配套建设资金都由国家出。每人住房面积是25平方米,按每户人口合计新建住房面积或分配新建楼房。分散安置是每户独立修建符合规定面积的砖混结合的平房,集中安置的2处地方都是由政府统一修建楼房,从符合规定面积的房号中抓阄或摇号定房。
“我们一家4口,从村里搬到了县城龙升社区,只出了1万元,就住上3居室100平方米的楼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社区环境也好,管理和服务都蛮好。社区帮我和老婆找了份 工作,每月固定收入有2000多元。 2个小孩在社区旁边新建的小学和城区中学读书,每年还有贫困生生活补助。”张公坡村贫困户张弛对“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搬迁政策非常满意。
实施危房改造后的贫困户新房
这几年,张公坡村还实施了危房改造,改造贫困户房屋共77户,改造总面积达 4500多平方米。其中新建58户,新建房屋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获得政府补助总额 200多万元;维修加固19户,维修加固面积500多平方米,获得政府补助总额30万元。目前,张公坡村已消除了“人住危房、危房住人”的现象。
强化社会保障 多辟脱贫增收渠道
对特别贫困户实行相关兜底保障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政策。工作队配合县乡村3级,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了“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应享尽享”,使其充分享受到党和国家的“阳光雨露”。
组织贫困户青壮劳力出县外务工就业234人,发放一次性政府交通补贴8.94万元。安排贫困户村内特岗就业10人,其中生态护林员5人、保洁员5人,年发放人均工资1万元。每年由政府代缴172户690人医疗和养老保险金,代缴总额分别达21.4万元、3.9万元,贫困户报销住院医疗费用总额达119.6万元,发放60周岁及以上贫困户养老金总额1.2万元。为72名贫困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4.9万元。为127名贫困户子女,发放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习生活补助12.9万元。
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由后盾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县卫生计生综合执法局、县教育局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和其他干部职工172人,分别对172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结对帮扶人每年都要深入各自联系的贫困户上门慰问1次以上,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务工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把最贫困的那户分给我帮扶。”该大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秦裕辉对工作队说。秦裕辉结对帮扶的特困户张和顺,今年73岁,儿子患精神病,儿媳在女儿出生不到1岁就离家出走至今音信杳无。张和顺孙女今年14岁,智力正常,健康活泼,现在麻阳久平文武学院读书。秦裕辉已到张和顺家上门慰问3次,每次都送去物质资金,并解决具体困难问题3个。
戴爱国、肖小芹、何清湖、葛金文、彭清华、柏正平、张玉芬、易刚强、熊辉、姜怡邓、廖菁、焦珞珈等校(院)领导均上门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户,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采取“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方式从村里收购来的冰糖橙
“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是工作队帮扶的一大特色。既定销了村民的农副产品,产生的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工作队开展系列活动和日常办公所需要的经费开支。”舒家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启刚介绍,工作队每年采购本地产优质冰糖橙、猕猴桃、大米、花生和古法红糖5600多份,销售给该大学(研究院)教职员工,爱心消费总额达370多万元,其利润90万元全部做村集体经济收入。
激发内生动力 提升脱贫增收意愿
“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发挥贫困户的一技之长,调动其脱贫的积极性,变‘要我脱贫’为‘ 我要脱贫’,效果很明显”。联系舒家村乡、经常深入张公坡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的副县长吴志勇说。
成立村联合党支部,成员由村干部、联村的乡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及后盾单位相关干部担任。联合党支部负责全村脱贫攻坚方案制定及组织实施,上级脱贫攻坚政策贯彻落实及情况上报,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的争取与资金筹措,扶贫领域问题矛盾的协调处理等。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统筹领导。
给村脱贫攻坚顾问集中发放聘任证书
发挥农村“五老”作用,选聘张文汉、张逢德、张绍群、 张开银、张开华等5名原担任过村支两委干部的村民为村脱贫攻坚顾问,聘期为3年,列席村联合党支部和村支两委有关会议,通过献计献策和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多形式为脱贫攻坚尽心出力。
村民在村举办的主题文化活动上表演传统戏曲
“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村民脱贫攻坚和稳定发展的凝聚力、自信心”。联系张公坡村的副乡长付前良说。每到儿童节、端午节、建党节、国庆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节日,联合党支部都要举办相应主题活动,共对50名“村级学习模范”、24名“村级生产模范”、21户“村级道德模范”、26户“村级卫生模范”进行表彰奖励。给端午节参加全乡龙舟竞赛的村龙舟队,赞助衣服、矿泉水等物质和伙食费。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暑期“三下乡”学生志愿者,2次来村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拓宽改造后的进村公路和配套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采取发放产业补贴、小额信贷等方式,鼓励贫困户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尽力增加收入。给43户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发放产业补贴19.7万元。给129户委托湖南百弘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麻阳清清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产业、年终分红的贫困户,发放委托帮扶资金138.2万元。协调农村商业银行给38户发展光伏和种养产业的贫困户,发放免抵押担保小额信用贷款188万元。
扶贫征途展担当,苗乡驻村拔穷根。工作队精准实用的思路、勤勉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举措,取得了驻村帮扶的良好业绩:目前,张公坡村172户690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整村实现脱贫出列,户和村如期脱贫出列率达100%;赢得了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彭国甫,市委副书记陈恢清,县委书记李卫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仕忠,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廖园熙等领导的入村调研指导和肯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