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区委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和退桉改竹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和监督作用,2022年上半年,按照柳南区委和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革文、谢铸牵头,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与环资城建工委委员、部分人大代表、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退桉改竹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召开座谈会了解和征求意见等形式,分别到柳南区太阳村镇、洛满镇、流山镇等单位调研退桉改竹工作情况;到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考察学习退桉改竹工作经验;到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柳州春晖酸厂、柳州好望角农业公司等企业调研竹笋、酸笋的收购价格、品质要求、销售等情况。同时,调研组还对柳州市和柳南区相关发展竹笋产业的配套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充分了解柳州市和柳南区关于这一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收集了全国相关区域麻竹产业发展可借鉴的一些先进典型经验做法资料,为螺蛳粉小镇建设、柳南区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柳南区桉树、竹林种植情况

柳南区林地概况:截止2021年12月,柳南区现有林地面积26358公顷,其中:

(一)生态公益林10829公顷。按有关政策可少量与现有的石山灌木商品林等量互换,其余均为灌木林。

(二)商品林15529公顷。包含:1.桉树种植面积8014公顷。在桉树总种植面积中所在区域符合竹笋种植生长适宜的土、水、缓坡等的基本条件的约有6711.8公顷,可列为退桉改竹重点区域,其中太阳村镇906.5公顷、洛满镇4091.8公顷、流山镇984.1公顷、林场、监狱等零散面积共729.4公顷;余下1302.5公顷均为陡坡桉树林不宜种竹;2.竹子1065公顷;3.灌木林4328公顷;4.松树1270公顷;5.经济果木林467公顷;6.杉树248公顷;7.其他阔叶林137公顷。

二、柳南区退桉改竹工作总体情况

截至2022年2月28日,柳南区完成当年改竹任务108.87公顷,其中太阳村镇完成19.67公顷,洛满镇完成73.33公顷,流山镇完成15.87公顷。

三个镇还与相关单位和农户初步达成意向改竹311.33公顷。其中:太阳村镇初步达成意向改竹118公顷;洛满镇初步达成意向改竹26.67公顷,正在协调的有53.33公顷;流山镇初步达成意向改竹166.66公顷。

三、种植竹笋经济效益分析

柳南区现有的1065公顷竹笋林多为“十三五”期间改桉树种植,已达产笋年限的约700公顷,占到总面积65.7%,据不完全统计,2021竹笋产量约6300吨,平均亩产约1200斤,收购价为0.9--1元/斤,总产值1260万元,平均亩产值1200元。现有竹笋产量约90 %销往柳州市酸笋制作企业,余下10%以鲜笋方式作为蔬菜销售供应市场。

柳南区农民发展竹笋产业效益测算:在不计土地租金的情况下,在桉树地改新种竹每年每亩的费用约900元,3年后产笋产值约1500元,正常情况下第5年进入丰产期产值约2500元,每个农村劳动力能管理15--20亩竹林,每年需要不间断劳作半年;每亩竹林5年的总投入约4500元,总收入约6000元,可用余下6个月的时间去打零工,综合测算,在未遇到干旱等极端天气影响的情况下,每个农村劳动力种竹笋、打零工一年的收入约为2--3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竹笋种植产业发展具体规划

柳南区是螺蛳粉产业发源地,以螺蛳粉原材料为主的柳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2年,但仍未制定柳南区发展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的相关产业具体规划,柳南区相关部门对于柳南区适合种竹笋区域的划定、未来如何解决种植基地发展所需水电路需求、竹笋产业链在将来又应如何成长和延伸等问题,势必影响上下联动形成发展该产业的强大合力。

(二)高效组织竹笋种植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柳南区与竹笋种植相关的部门、单位如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三个镇等各自为政开展工作多,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不够,柳南区推动竹笋种植产业的相关工作机制的落实仍需进一步加强,如2020年柳南区农业农村局在百乐竹海安装的竹林灌溉设施因管理制度、管理主体等方面问题未及时解决,在2021年天气干旱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另外,还存在不少专业种植合作社对如何申请相关农业补贴政策不够了解、区相关部门发放农业补贴的渠道不够畅通,时间长,环节多,影响产业发展的连续性等问题。

(三)产业发展后续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从2022年出台的产业补贴政策看,竹笋种植产业只有新种笋竹每亩补贴900元一项(列为市级以上示范基地的每亩增加补贴200元,可达每亩1100元),该政策仅考虑了竹笋种植第一年所需相关资金,对于其后的三年产笋空白期的帮扶没有充分考虑,在提升竹笋种植效益急需的灌溉、用电、生产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采收设备购置等方面也未考虑相关帮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相关社会组织和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四)笋竹种植业劳动力不足

笋竹种植待遇低,劳动环境差,没有保障体系,没有发展空间,基本没有年轻人愿意种竹,从业者多为45岁以上不愿离家的中老年人。

(五)土地流转价格较高,影响社会资本的大量投入

柳南区山地租赁价格总体较高,太阳村镇平均1200元/亩·年,洛满镇平均320元/亩·年,流山镇平均250元/亩·年,租赁期5年,10年、15年不等,农民提出的土地价格和年限不利于林地整片流转至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开展规划种植。

(六)竹笋种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是新发展的产业项目,柳南区目前掌握熟练竹笋种植技术的农户不多,无法形成农户带动效应,一直以来仅靠柳南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竹笋产业几名技术人员开展相关服务,种植技术指导服务不到位,而且对该产业的技术指导也多是邀请自治区、柳州市专家下乡授课指导为主,无法满足柳南区目前竹笋产业大发展田间地头的技术需求。

五、优劣势分析

优势:产业发展前景好

(一)酸笋的需求呈增长趋势。2021年,柳州市酸笋的需求量接近5万吨,目前可采笋竹约3600公顷,年产酸笋约2万吨,本地酸笋只能满足产业40%的需求。柳南区现有酸笋熟化加工企业5家,年熟化酸笋约3万吨,其中约77%销往螺蛳粉袋包装企业,23%销往螺蛳粉实体店。2021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501.6亿元,其中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达151.97亿元,同比增长38.23%。酸笋是螺蛳粉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随着螺蛳粉产业增长,酸笋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二)竹笋的生产效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除了竹笋可以腌制酸笋外,麻竹叶可以包粽子,麻竹杆可以造纸,可以衍生的产业比较多。广东清远麻竹产业约有1330多公顷的规模,其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种植管理标准规范,亩产普遍达到4000斤,单位产量是柳州的2倍,与之相比,柳南区的竹笋产业种植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政策扶持力度空间大。2022年,落实到柳南区的乡村振兴资金高达6000万元,其中55%须用于产业发展;人社部门在引进人才、鼓励人才创业方面也有资金扶持;农机补贴每年都可以申请;从自治区到柳州市和柳南区均有相应的专门扶持政策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四)柳州竹笋有竞争力。只有本地竹笋才能腌制出柳州酸笋特有的酸和臭,高端的柳州螺蛳粉和螺蛳粉实体店基本上都用柳州竹笋腌制的酸笋。目前柳州螺蛳粉的酸笋大部分来自广东、云南,比较便宜,每斤1.9—2.1元,味道比较淡,品质较低,主要用于普通袋装螺蛳粉。外地笋即使拉回柳州腌制也腌不出应有的酸臭味,本地酸笋,批发价每斤2.5元以上,供不应求。与之匹配的竹笋价格是:带壳笋每斤1元,剥壳笋每斤1.5元,价格笋农户接受范围内,只要做好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劣势:

短期内消除农户对桉树效益的依赖工作难度较大。

六、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竹笋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时的重要指示,对柳南区发展螺蛳粉产业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为此,全区各有关部门和镇、村、企业,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竹笋种植工作的重要性,抓住新发展机遇,根据自身职责,确定精准的退桉、种竹工作思路;二要全力推进退桉改竹工作,要向农户广泛宣传笋竹产业的前景,政府的鼓励政策,退桉改竹对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大意义;三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退桉改竹工作计划,层层压实责任,组织干部深入村屯,逐户做好符合退桉改竹条件农户的思想工作,打消发展顾虑,充分发挥好各级退桉改竹工作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退桉改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四要加强绩效考核在这一领域的结果运用,对发展竹笋种植产业好的部门、单位、镇、村给予奖励倾斜政策,激励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五要认真谋划和组织实施,从2022年--2024年,实施提升竹笋种植效益示范工程,用三年时间不断推进竹笋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竹笋的单位产值和单位价值,提振老百姓对笋竹产业的信心,消除农民对桉树的依赖,用实际的良好效益带动引领我区退桉改竹工作在2025年实现大的发展和突破。

(二)编制《柳南区笋竹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

依照国家新修订的《造林技术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制规划和经营方案,要制定柳南区竹产业布局,确定基础设施导入方案,实施科技种竹示范工程。既要将笋竹种植纳入螺蛳粉大产业领域规划发展,也要考虑林区生物多样性的要求,避免生态不平衡,造成生态灾难。

(三)以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竹笋产业运营模式为核心,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区竹笋产业发展模式

鼓励螺蛳粉企业成立农业公司,引导种笋农民加入竹笋产业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竹笋产业运营模式,农业公司向合作社下订单和品质要求,合作社组织笋竹产业农民按要求生产和加工,合作社按“三统一”标准规范竹笋生产,即由合作社统一麻竹笋种苗、统一竹笋收购价格,统一竹笋的技术管理规程。通过以品牌螺蛳粉企业的三产、二产需求为基础构建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利益分配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单位竹笋的质量、产量,提高竹笋产业抗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稳定笋农的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笋竹的积极性,破解土地流转难问题。

农业部门应争取上级农业、科技资金,以科技、支农项目的形式在三个镇建立竹笋高产种植示范基地,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建立标准化种植、科学病虫害防治、林下经济、机械化收割等技术集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参与,提高竹笋亩产值。

(四)出台完善系列奖补政策,解决提升种植生产率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等瓶颈问题

1.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出台对种植竹笋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竹笋种植贷款适当贴息政策,时限为领取种植补贴后连续三年,可适当减轻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压力。

(2)推动上级有关部门将竹笋产业列入大学生创业补贴范围,引导有志于这一产业发展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提升竹笋产业人才队伍素质。

(3)每年开展竹笋种植模范户评比,建议给予奖励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适当奖励,鼓励广大农户发展竹笋种植产业。

(4)建立乡土专家培养机制。建议直接从事竹笋种植管理工作5年、管理竹笋面积50亩以上的个人评选乡土专家,给予乡土专家在发展示范带动各类帮扶政策落实的优先权,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5)培养“柳州竹笋工”劳务品牌。参照重庆“云阳面工”品牌劳务的培养方式,培养在除草、施肥、砍笋、砍老竹、腌制酸笋、竹害防治等几个重点环节的技工劳务队伍和组织,并在购置相应设施设备上给予支持和帮助,以提升为笋竹产业提供应急服务的能力,带动螺蛳粉上下游产业聚集发展;建议区人社部门将竹笋劳务用工技能列入培训计划,每年安排技能培训。

2.在提高竹林的产业价值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柳南区政府于每年初出台或调整《柳南区竹笋产业的补贴政策汇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加产业发展政策透明度,利于合作社和笋农获得相应的支持。

(2)给予种竹的企业和个人补贴购买竹笋产业的设施设备,补贴额度不低于总价的30%,提升生产水平。

(3)逐年整合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本级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等资金建设竹笋种植高效示范基地,建设自治区、市、城区、镇等各级竹笋种植高效示范基地,让竹笋种植高效示范基地高效率和高收益的生产方式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竹笋种植业来,一揽子解决租地难、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促进竹笋产业的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