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农业农村局上期的上线时间是2月24号,线上接进了1条热线,这1条热线办理情况怎么样呢?

何忆林:上期线上接进1条热线,龙眠街道黄雁村胡先生反映两个问题:1、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去银行激活社保卡;2、帮扶人未到户走访。根据职能划分原则,此条热线移送至龙眠街道和乡村振兴局办理。

本 期 访 谈 内 容

主持人: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去年开始,水产品的价格也逐渐好起来,水产品是城乡居民的“菜篮子”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农村部门,请何局长向听众朋友们简要介绍一下我市渔业发展的思路。

何忆林:我市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解决渔业发展的突出共性问题,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加快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将渔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渔民增收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水产品特色养殖、大中水面优质水产品增殖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着力发展休闲渔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加快构建现代渔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主持人:如何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是农业农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请何局长向听众朋友说说是如何进行该方面工作的?

何忆林:好的。我市渔业发展原则:一是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坚持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加二三产比重,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名特优鱼类为主导养殖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形成桐城渔业发展特色。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二是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坚持“养销并重”,“两只手协调”,积极培育当地优质水产品和休闲渔业基地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我市水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等现代营销模式,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外水产品销售量,增加当地市场占有量,提高水产品附加值。三是注重生态,依法兴渔。积极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加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完善养殖证管理制度,依法保护渔业发展合法权益。

主持人:“一年之计在于春”,搞好春季生产,关系着今年渔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下面请何局长说说今年渔业生产的主要任务。

何忆林:2023年渔业生产的主要任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为13.03万亩,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17万吨,产量增幅为3.7%;实现渔业一产产值11.4亿元,同比增长4.8%;发展稻渔综合种养50000亩,同比增长24.3%;池塘改造5000亩。要完成上述任务,一是抓好春季投放。今年我市各类种苗投放量为7000吨,较去年增加4.4%,压减鲢鱼、草鱼等低质低效市场滞销水产品品种投放量,加大河蟹、黄颡鱼、鳜鱼、黄颡鱼、黑尾鲌、中华鳖、小龙虾、青虾等高效养殖品种的投放量,名特优水产养殖呈现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态势,为今年渔业经济取得好的效益打下基础。二是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今年我市计划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按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皖农渔[2018]216号)精神,我市在稻渔综合种养方面,着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种养模式和配套技术,提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稻田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三是推进休闲渔业发展。学习外地休闲渔业发展理念、做法,移植嫁接休闲渔业项目,形成特色和规模。四是推进销售模式调整。探索产品初加工,以及与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业的结合,用新产品、新销售模式引导形成新消费。五是推进生态渔业建设。广泛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养殖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探索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措施。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生产单位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的主体责任,与规模养殖企业签订《桐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加大对养殖生产单位“三大安全”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三项记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执行情况的督查和指导。

主持人:现在家家饭桌上基本都少不了水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也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请何局长说说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方面。

何忆林:我市通过加强养殖生产规范管理,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等措施,严格执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使用管理制度,逐步减少水产养殖中渔药使用量。采取选用优质苗种,在苗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消毒;对苗种质量要求规格一致,体质健壮,色泽鲜明,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游泳活泼正常,无病害,从源头上控制病害发生,大大降低了鱼病发病率;采用混养尾水处理技术改善过去的池塘养殖方式,科学的控制养殖密度,从而降低病害出现的几率,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量。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用鱼粪替代化肥,降低化肥的使用频率,且利用生态循环的方式让小龙虾、甲鱼消灭害虫,从而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利用水稻净化鱼塘的肥水,使相关水体营养均衡,水质变得更加纯净。通过多种养殖模式的改变,使得养殖的生态环境极易控制,水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改善养殖技术,以预防性药品为主,而药品的使用也大都集中在改良水质、提升水生动物抗病能力及底质的改变。通过底质改良剂、饲喂中草药及生态制剂等预防类药品改变养殖技术,从而降低用药量。一方面在进药渠道方面,采用正规正规药厂生产的产品,在产品源头加强其监管力量。另一方面与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保证技术的正确使用,形成只有在水生动物发病后或必要消毒时才使用药物的全新理念,确保水产养殖生态化、绿色化,使水产品变得更加安全、健康。在养殖生产的日常管理方面,自觉健全内部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从苗种种量、养殖环境、水质监测、密度控制、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渔药使用、产品质量检测等贯穿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水产养殖生产和用药记录制度。督促孔城、金神、青草、双港、范岗、文昌六个乡镇水产快检室在生产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中抽查。每季度,在我市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水面进行多次检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万无一失。

主持人:请何局长简单介绍如何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何忆林:我市共有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年初我中心对技术人员进行了工作分工,分片指导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池塘高产养殖技术、山泉流水养鱼技术,使职工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压力,并与绩效工资联系在一起,极大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水产推广工作扎实推进。从事渔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年初引导渔民投放苗种,年中做好池塘水质检测、病害防治、预防寄生虫、细菌出血病等相关工作,年末为渔民提供信息,帮助养殖户水产品销售。在做好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大水产品质量监管,年初,我中心对各个乡镇养殖户进行模底登记,制定表册,要求他们做好投放记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对养殖水源定期进行检测,防止污染。要求在桐城销售饲料的企业提供相关的产品使用证书和合格证书,渔药企业提供GMP证书,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并将水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情况及时上报市、省渔业主管部门。

主持人:农业农村局作为渔业安全生产行业主管部门,请何局长介绍一下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何忆林:在渔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执法管理到位。通过开展一系列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防范和遏制了渔业安全事故的发生,2022年未发生渔业安全生产事故。一是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我市渔业生产实际情况,以渔民为重点,着重宣传《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制作横幅3条,印发宣传资料200余份。利用微信、QQ网络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对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组织检查人员分赴嬉子湖、金神、双港等沿湖镇开展渔民座谈,把宣传手册发到渔民手中,面对面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一些渔船事故来教育、警示渔民,让渔民吸取教训,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意识。如在去年10月份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会召开了桐城市渔业安全工作会议和渔业安全生产知识讲座,传达安庆市和我市的有关渔业安全生产文件、省市有关部门检查兄弟县市和我市的情况,并对养殖企业提出了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二是全面摸排,强化安全监管。采取以渔船为核心,以渔民安全生产为工作对象,以渔船船主自查自纠和渔业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根据我市渔船的实际,严格制订安全生产各项防范措施,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特别针对渔船载客、大风大浪、洪水等恶劣天气作业,救生设备不齐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系统、彻底排查安全隐患,狠抓安全隐患整治。一是检查渔船持证情况,确保证件齐全;二是检查渔船是否有载客载货情况;三是检查船检期限、救生、消防、通信设施的配备等。四是检查渔船的安全适航情况,重点检查渔船的船体、主机运行以及漏水情况,稳性情况;五是检查是否有电,炸鱼等违法行为。自2020年9月份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以来,我们出动检查人员135人次,检查养殖企业35家、船舶312艘次,排查出安全隐患25个,属一般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主持人:2022年“两强一增″活动在我市积极开展,为百姓造福,请何局长介绍一下水产部门如何落实的。

何忆林:好的,“两强一增”涉渔任务落实情况如下:

(1)2022年全市完成放养面积13.03万亩,其中湖泊3.81万亩(千亩以上圩口),池塘8.32万亩(含千亩以下圩口)。全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4.96%。

我市共有池塘面积8.32万亩(含千亩以下圩口),通过典型带动、激励扶持、示范创建、引进资本、项目带动等举措,提升养殖生产综合能力,力求做到养殖用水内循环和达标排放,消除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4480亩,完成安庆市下达的3600亩任务。新渡镇盛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星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东义家庭农场等企业严格的按照池塘标准化改造要求先行改造,每个企业改造面积超过200亩。全市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3万亩,完成安庆市下达的2万亩任务,我市累计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04万亩;据统计至10月份全市小龙虾产量达3980吨,最高养殖单产达176公斤(两季虾)。

为让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协会会员,充分了解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了解其应用条件、技术要点、种植养殖效益等情况,我们邀请了市融媒体中心制作专题片,广泛宣传稻渔综合种养。

稻虾养殖新模式之一是从种植大户手中承租水源好、田地平整的稻田,养殖一季小龙虾。桐城市新起点家庭农场承租100亩稻田,承租期为4个月,租金为每亩200元,养殖一季虾,单产达105公斤,每亩纯利润达1560元。

(2)特色养殖发展情况

全市名特优品种养殖养殖面积达10万亩以上,据统计全年鲈(卢lu)、鳜(gui桂)、乌鳢(li里)、青虾、小龙虾、鲶(连lian)、黄颡(桑sang)鱼、黑尾鲌(白bai)、甲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1.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6%。休闲渔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渔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6个,全年休闲渔业产值1.35亿元,比去年增长7.02%。以垂钓结合民俗文化、餐饮、体育休闲、旅游观光,形成了嬉子湖、仙龙湖、金牛湖、兴农湖、高赛湖等一批休闲渔业品牌,提高沿湖旅游和休闲渔业的品味与趣味,吸引更多的本地和外地消费者。

(3)设施渔业发展情况

新渡芳正家庭农场新建循环水养殖水槽12条,面积500平方;金神新兴家庭农场新建循环水养鱼槽六组,共800平方米;大关毛塘养殖场新建工厂化循环水水蛭(至zhi)养殖面积1万平米;黄甲小河生态鱼养殖家庭农场新建山泉流水养殖面积350平方米;桐城市義(义yi)和养殖场新建网箱黄鳝养殖面积30亩,网箱500个。孔城铁山村方文艺回乡创业,新建园桶养鱼6组,养殖黄颡(sang)鱼,现已开始养殖。

(4)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情况

依据《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 林草局》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28号)文件,我市制定《桐城市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规划(2021-2030)》。嬉子湖大水面生态渔业等待实施。2022年利用引江济淮资金和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对全市3.8万亩千亩以上人工封闭型养殖圩口圩埂进行加固,提高抗灾能力。

主持人:近2年,为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政策,请何局长将油补资金使用情况介绍一下。

何忆林:为实现水产品稳定、有效、安全供给为目标,强化渔业资源环境养护,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高渔业设施设 备水平,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渔业生产水平、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桐城市根据本地渔业实际情况,制定了燃油补助政策实施方案。

燃油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产品品牌推介、渔业资源养护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等方面。通过水产中心初验。农业农村局复核,第三方审计,2021年度已经完成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补助项目33家,补助资金179万元,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包括稻渔综合种养)补助项目32家,补助资金99.6万元,水产品品牌建设及推介补助5家,补助资金 7.3万元,渔业资源养护等16.1万元。项目资金已补助到位。

2022年度完成初验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补助项目23家,补助资金140万元,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包括稻渔综合种养)补助项目46家,补助资金140万元,水产苗种基地建设8家。补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燃油资金补助的主体以沿湖水产重点镇为主的养殖大户,如双港镇的安徽星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新渡镇的桐城市盛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有退捕渔民再就业从事水产养殖的。如嬉子湖镇的王振如、金神镇的邓大双、邓秀平、双港镇的汪晶等。

通过池塘改造,小塘变大塘、浅塘变深塘,集约利用水域资源,打造一批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规模养殖基地;加快传统落后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加强保种、育种、扩繁等条件能力建设,提升基础群体保种能力;通过组织参加渔博会、农展会等形式推进宣传了桐城水产品品牌,推进水产品牌的知名度。2022年9月9日,双港镇举办第二届龙虾文化旅游节,以龙虾为媒带动旅游,以论坛为纽促进开放,以人为本谋求发展,依托生态优势,不断探索稻渔绿色高效综合种养模式,打造“中国富锌龙虾基地”,双港镇已建成省级稻渔种养示范基地2个,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3万亩,年产小龙虾约1200吨,居全市首位。

项目实施以来大大改善了水产养殖环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部推荐的引领性技术在本地区推广和应用,提高养殖池塘综合生产能力、资源利用效率。

主持人:2023年安徽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及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在我市实施。请何局长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何忆林: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渔函[2022]79号文件精神,我市认真准备,中央财政安排我市2023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资金1000万元,用于我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达标治理。根据《桐城市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申报公告》的要求,桐城市域内渔业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认真组织申报,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处理项目共收到26个单位的申报材料,水产服务中心组织人员进行材料审查和现场复核,依据审查复核结果,初步确定桐城市孔城镇明霞家庭农场、桐城市鑫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徽星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桐城市双新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桐城市盛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桐城市金神镇孙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桐城市金神镇五昌门家庭农场、桐城市开诚家庭农场、桐城市东湖水产养殖家庭农场、桐城市春润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桐城市金家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为项目实施单位。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建设项目205万元,由桐城市润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桐城市老青草土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

主持人:好的,刚才何局长向我们介绍了渔业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等相关知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节目再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