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海参育苗阶段主要的致病菌是多样的,本文针对常见的病害在生态防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

关键词:海参育苗;病害;微生态制剂;生态防治

海参,属海参纲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5%8F%82%E7%BA%B2"\t"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5%8F%82/_blank"(Holothuroidea),在世界各个海洋中都有广泛分布。海参凭借其知名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但为海参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且也带来了在食品安全方面更严格要求的挑战。

目前,我国海参养殖产业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海参种植的问题,其次是养殖环境和池塘建设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海参育苗阶段主要的致病菌是弧菌和假单胞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传统的海参养殖模式中主要使用抗生素杀菌消毒。但是,目前国内外已经禁止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等抗生素应用于水产食品生产。非禁用的抗生素类,由于生产中的滥用现象使致病菌迅速产生抗药性,用药量和使用频率不断增加,直至失效。同时,由于自然海水环境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致病菌数量呈几何基数增加,加之育苗和养殖过程中的废物积累,致病菌很容易达到致病的密度,因此导致了抗生素用量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全球食品行业的发展日趋经济化、生态化、精准化和安全化的形式下,海参育苗作为海参产业的上游产业,也需要在这几个原则下进行升级换代。这就要求我们在育苗产业的全过程中从病害的认识及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探讨,把病害防治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考虑,彻底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见病治病理念。下面就从常见病害及生态防治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海参育苗期的常见病害

目前,海参育苗期常见的病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

(1)烂边病。该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曾经在胶东半岛育苗区广泛发生,死亡率可达90%。弧菌是主要的致病原,可以致使组织细胞坏死,导致最终参苗死亡。通常采用呋喃类抗生素治疗。

(2)烂胃病。每年6~7月是发病高峰期,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饵料质量不佳导致,部分病菌也可导致该病发生,目前研究来看尚不明确。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投新鲜藻类饵料,同时换水以降低养殖水中细菌含量,并加以呋喃类抗生素治疗。

(3)化板症,也称为“滑板病”、“脱板病”和“解体病”,该病主要是由弧菌感染引起的,导致幼体活力下降,附着力差,皮肤逐渐溃烂甚至解体,因逐渐失去在附着基上的附着力而落到池底,池底可见大量骨片。主要通过海水過滤消毒,及时倒池,注重投放饵料质量来预防。

(4)细菌性溃烂病,此病也称为溃烂综合征,发生在稚参培育的夏季高温季节,发病率很高,传染速度快,难以控制。主要是由于细菌浸染导致,患病稚参的活力减弱,表皮通常出现白色侵蚀斑(不同地域的海参出现部位有所不同),最终会导致整个参体解体。加大换水量或者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可部分抑制该病。

(5)盾纤毛虫病,主要由细菌和纤毛虫协同致病,是短时高效的致病感染状况,可在几天内造成大规范参苗死亡,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顽疾。

二、海参育苗生态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的主体理念是为海参育苗的全过程提供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环境,通过安全健康的环境加上微生态调节来实现育苗过程的生态化。

(1)育苗基础设施建设。育苗基础设施应建设在周边环境较为绿色环保的区域,防止周边环境带入过多的致病源,同时应该建设有充足的给排水设施,尤其是给水设施应该有良好的过滤除菌系统,减少外源性致病源的介入。另外,育苗的设施应该具有良好的清洁系统,利于池底的清洁及换池,以及温控通风系统。有条件的养殖单元应配备饵料精准投放设施,确保饵料投放的数量、时机及投放位置。饵料作为育苗过程中的主要投入之一,精准投放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多余的饵料投放为其他的水生物及菌类提供繁殖的营养基础。

(2)海水生态控制。海参育苗作为近海养殖业,海水是主要的养殖载体。目前育苗企业大多采用就近取水的原则,而且就近排放。但是边缘海水本身存在循环不畅、营养富余、微生物过多等问题,导致大量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进入育苗池,极大增加了育苗过程中病害的防治压力。因此,育苗海水应该尽量抽取远离岸边并且随潮汐交换充分区域的海水,同时采取相应的海水过滤除菌系统,以确保新换海水的洁净度。另外,育苗水体可以循环使用,通过过滤、杀菌等过程处理再次补充到育苗池内,这样会大大降低外源污染的风险。

(3)育苗水体及幼苗检测。通过对育苗水体中浮游生物、菌群、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幼苗的检测,来及时准确地确定育苗海水的处理方案及病害控制措施,将会更加精准地进行病害的防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不但会降低育苗成本,同时也会提高疾病预防的能力。

(4)海参育苗过程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活菌制剂或者益生菌等,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有益菌群的参与,一方面通过竞争、裂解等行为来降低育苗海水中致病菌的含量,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海参体内的代谢系统,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刺激其免疫功能,最终达到保健防病的功效。目前,海参育苗期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EM菌、蛭弧菌等。

EM菌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芽抱杆菌、放线菌、曲霉菌等80余种有益菌群组成的复合菌群制剂,它既能协助海内肠道内的消化吸收系统,提升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利用率,又能净化水质,降低海水中的有毒物质及富营养化,更难能可贵的是EM菌本身的高蛋白质含量也是海参育苗期的高质量饵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海参养殖。

蛭弧菌可以分解海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尤其是对海参苗浮游器及育保苗期易发生的烂胃烂边病、红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吕晓龙研究了蛭弧菌对海参养殖致病微生物的裂解作用,同时确定了蛭弧菌裂解宿主菌的限制因素及水平。

三、结语

综上可见,海参育苗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病害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从而造成苗种大量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对海参育苗期出现的病害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健康、合理、高效的防治技术加以处理,以此来保障海参苗种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袁宗勤,倪成男,王兴仿,王玉群.海参育苗期常见病害及综合预防措施,科学养鱼[J].2014(2):88.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