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提起元江,许多外地人都知道元江是一个气候炎热、物产丰富的地方,也知道元江的水果、花卉很多,甚至可以历数元江的各种水果、花卉。但有一样东西他们却不一定知道,那就是元江猪街茶。

元江天气炎热,饮茶消署解渴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南溪老林、甘岔老林等原始森林中至今留存的千年野生茶树充分说明茶叶在元江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在人工种植的茶叶出现以前,元江各族人民喝的都是野生茶和香条之类的“山茶”,人工茶出现后,喝野生茶和“山茶”的人日渐减少。

据《元江县志》等有关史籍记载,元江种植茶树的历史始于清朝晚期。现存的猪街二掌村李氏祠堂碑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述:“往茶山运茶,见茶获利甚巨,遂运种回家改种,成效显著,获利颇多,继加工揉造,其利更加倍比”。说明最早在元江种植茶树的人是猪街二掌村的李氏先祖。

茶叶种植技术视频_最原始茶叶种植技术_茶叶种植模式

猪街茶其实与普洱茶同源,因为猪街茶是由元江县猪街镇二掌村李氏先祖于同治二年(1863年)从思茅、勐海等地的茶山引进种植的。不过,李氏在引进过程中对其种植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大力改进,加之优良的种植环境和种植条件,使茶叶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并独具特色而逐渐出名,其名声曾一度胜过普洱茶,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猪街二掌李氏引种茶树成功后,由贩茶至种茶,农、商结合,营利倍增,日渐富裕起来,并最终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富人家。据说他家里的供桌柜抽屉里经常塞满零碎银子,家里小孩可任意花销;还建造了宏伟壮观的家庙、祠堂,并在祠堂“碑记”中详细记述了李氏种茶、贩茶的历史。李氏种茶致富,也带动了猪街一带的茶业发展,后又将种茶、制茶业逐渐推广到羊街及红河县一带,迅速形成了以猪街为核心的茶树大规模种植和茶叶制作、销售产业。

茶叶种植模式_最原始茶叶种植技术_茶叶种植技术视频

猪街茶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产销两旺,猪街茶鼎盛时期茶园面积曾达到上万亩。至民国时期,仅猪街的水井、营盘、二掌三个自然村就先后有10多个专门经营茶叶的商号,其中规模较大、较有名气的有:二掌村李氏开设的“德盛祥”茶号和“隆盛祥”茶号,张氏开设的“协和昌”茶号,何氏开设的“长春”茶号;营盘村张氏开设的“永盛祥”茶号,胡氏开设的“利贞祥”茶号,颜氏开设的“天成”茶号等。这些茶号大都开办于晚清及民国初年,并一直延续到解放前结束。猪街茶生产旺期,除本地茶号商铺外,各地茶商在猪街、羊街一带还设有许多收购鲜茶的商号和加工作坊,甚至玉溪、昆明等地的一些大茶商也曾到猪街长期驻扎收茶、制茶、贩茶。还有专门驮运茶叶的马帮,马匹多达300余匹,并修建了专供马帮行走的商道(即后世学者所称之“茶马古道”),以保障茶叶运输。各家商号所生产的茶叶经过精心包装后,分类装运,销往省内外各地,最远的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当时的茶叶出口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用骡马驮运、汽车运输、火车运输的方式,由陆路从元江运往玉溪、昆明、成都、贵阳、广州等省内外各大中城市;二是用船舶运输等方式由水路从元江顺江而下直达河口,再从河口分运往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

元江猪街茶曾经兴盛一时,产品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元江县最大的一宗出口商品,也是当时驰名省内外的一种名茶,名气不小。当时,普洱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名气,可以说,猪街茶与当时的普洱茶齐名,甚至还略胜一筹。那时候,昆明、玉溪、石屏、建水等地的茶商和茶楼,都争着要猪街茶,只要是猪街茶,都是一口价成交,无需讨价还价,元江茶市时常出现猪街茶供不应求、“一饼难求”的状况。

茶叶种植技术视频_茶叶种植模式_最原始茶叶种植技术

为什么猪街茶会有如此名气和声誉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猪街茶的品质好。猪街茶茶质纯净,味道清香,略带甜味,苦而生甘,甘而化甜,甜而悠长;口感清香若兰、鲜醇可口、爽滑无涩、生津回甜、余味悠远。而且猪街茶特别耐泡,具有“经三泡而味不减”的特性。猪街茶还有一个非常奇特而令人啧啧称道的特性,那就是不起茶垢,这是其他地方的茶叶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无涩回甘、久泡味浓、不起茶垢是猪街茶所具有的三大特质。正因为有了这些特质,猪街茶才赢得了县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和远近客商们的追捧,从而使它一时声名远扬、享誉东南亚。

猪街茶之所以有如此上乘的品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猪街茶生长于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极好;茶山周围尽是云蒸霞蔚的云海梯田,在哀牢山冷空气与红河谷湿热气流的作用下茶山终年云雾笼罩,云蒸雾润,烟波荡漾。这一切,为铸就猪街茶的优越品质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二,具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于山高多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地区,土壤质地以砂质红壤、黄壤为佳。而元江猪街茶产地气候温和,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4~20℃,土壤多为砂质红、黄壤,非常适宜种植茶树。其三,使用良好的种植方法。猪街茶的茶树种植方法较为独特,每棵茶树种植前都要挖一个一米见方的坑,割蒿枝、杂草等绿肥晒到半干后铺在坑底,并倒入35~40公斤马粪或牛粪,填土回坑,捂上2~3个月,然后才将育好后的茶苗植入坑中,每两年在茶树周围都要挖沟埋入捂好的肥料。以此种出来的茶都是有机生态茶,品质极佳,现在施无机化肥种出来的茶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

茶叶种植技术视频_茶叶种植模式_最原始茶叶种植技术

晚清到民国是元江猪街茶业的兴盛时期,猪街茶以其上乘的品质倍受消费者青睐,声名鹊起,名噪一时,享誉海内外。民国初年,在昆明举办的全省性“赛宝大会”上,元江猪街茶从众多参赛品种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从此,猪街茶更是名声大振,成了省府达官贵人的饮用佳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猪街茶在昆明、玉溪、普洱一带仍颇负盛名,凡喝过猪街茶的人,无不啧啧称赞,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被发配到猪街附近的垤霞大队担任工作组组长时,喝了猪街茶后赞不绝口!1983年他调回省里任省长后对猪街茶仍念念不忘,曾写信给他在垤霞期间结识的老乡,托老乡帮买三口袋猪街茶捎到省城,老乡去买猪街茶时只买到两口袋,怕完不成省长交给的任务就另外买了一口袋茶叶充数,但三口袋茶叶送到省城后,他老人家一喝就给喝出三口袋茶叶里面有一口袋不是猪街茶。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事实:猪街茶的品质是独一无二的,无法替代。

1954年,为了选育茶树良种,收集育种原始资料,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的两位茶叶专家肖时英、张木兰(俩人为夫妻),来到猪街、羊街等产茶地区采集茶树良种。肖、张二人都是毕业于华中农学院茶学专业的高材生,分配到云南省茶叶研究所专门从事茶叶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们花了三年的时间走遍了景东、景谷、勐库、凤庆、勐海、勐腊、元江等地的各大产茶区,全面调查整理和收集茶树地方品种。他们俩来到猪街、羊街,看到了清朝时期栽种留下的许多古茶园,并亲自品尝了猪街茶,发现猪街茶茶质很柔软,如同糯米一样,还有清香蜜甜味,入口苦而少涩味,并迅速回甘转甜、甘甜悠长。于是,他们就采集了样品标本和种子,带回到研究所,与之前从其他地方所采集到的各种茶的性状、特征进行了认真对比。通过对比,肖、张二位专家认为元江猪街茶是地方优良品种,便取名为“元江糯茶”,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由于觉得元江猪街茶品质优良,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1959年肖时英教授又再次来到元江猪街进行调查,并采集了样品。调查回去后在勐海的南糯山实验场进行试种,发掘出了“元江特大叶种茶”1号、2号,为长叶型种和长叶园形种两个外型特征种,也是软茶特质,定名为“元江猪街特大叶种”。这样,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优良种茶中,元江就有两个品种入选。后来,作为名优种茶,“元江糯茶”被许多专业茶书收录。猪街茶又再一次为元江人争得了荣誉!

茶叶种植技术视频_茶叶种植模式_最原始茶叶种植技术

然而,辉煌和荣耀已经成为历史,现实的猪街茶尽管尚未绝迹,但已是今非昔比,以致出现了外地人很少知道“猪街茶”的情况。曾经兴旺发达的猪街茶,为何会衰退而变成如今“知之不多”的境况呢?究其原由,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抗日战争发生后,云南边地连年混乱,交通受阻;加上鸦片的渗透和排挤,茶叶不能外销,价格大跌,堆积日久而霉烂,损失惨重,许多茶农便毁掉茶园而改种大烟,致使茶叶生产逐步衰败。主观原因是当时的地方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发展作为地方名优产品的猪街茶,任由其日渐走向衰落。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也曾致力于茶叶发展,采取“交售茶叶奖励粮食”等有效措施,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试图重振猪街茶“雄风”,并取得了一些成效,茶园面积有所增加,茶叶加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后来各种政治运动频发,特别是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极大地冲击和破坏了经济建设,重振元江茶叶产业、重塑猪街茶声誉的发展规划也就落空了。“文革”结束后,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全县经济开始复苏,全县茶叶产业也有所恢复,但由于种种原因,猪街茶始终未能恢复“元气”、再铸辉煌,更未能像普洱茶一样成为大牌而名扬天下!

猪街茶与普洱茶同为地方传统名优良茶,论茶的品质,猪街茶丝毫不输于普洱茶,但为何普洱茶得以继承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今天全国闻名的大牌名茶?而猪街茶却未能继承传统且走向衰落,最终成为隐藏深山、不为人知的“宝藏”,这实为我们元江之一大憾事!普洱茶之所以获得品牌打造成功,主要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产品的开发利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其产业发展,抓住机遇倾力打造优势品牌,最终获得了成功。而猪街茶却没能做到这些,特别是在肖时英、张木兰两位茶叶专家到猪街调查并定名“元江糯茶”和“元江猪街特大叶种”之后,没有很好地抓住机遇、趁势而为,错失了恢复发展“猪街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良机,致使猪街茶一直一蹶不振,始终未能再造辉煌。就连当时与猪街茶一起上报的双江勐库茶、南糯黄叶茶、易武杨柳茶、景谷大白茶、昆明十里香茶等地方优良品种,也都借助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发展势头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普洱茶系列产品之一,与普洱茶共享声誉。唯独猪街茶“掉队”,未能借机发展为“名牌”,实属遗憾!

茶叶种植技术视频_最原始茶叶种植技术_茶叶种植模式

值得庆幸而聊以自慰的是:目前,二掌、营盘等猪街茶主产区仍然有一些农户沿袭传统方法手工制作茶叶,不引用任何现代化机械及现代制作工艺,每一道工序都是按传统工艺要求纯手工操作,加之茶树种植、管理方法也老道,不施用任何无机肥、不打农药,茶叶制作过程中也未添加任何添加剂,因此,所生产出来的茶叶始终保持着质朴的原生态本色和清新自然的口感,其味道和特性与历史上的猪街茶基本一致。因其口感好,又具有无涩回甘、久泡味浓、不起茶垢等特质,所以,仍然深得县内外许多消费者的青睐。正所谓“酒香不怕巷深”,尽管猪街茶隐身于大山深处,也未作过多宣传、广告,但许多品尝过猪街茶的人,不嫌路远,时常来购买猪街茶,从而使猪街茶拥有了一大批固定、专一的客户,也使得猪街茶“愁产不愁卖”,所生产出来的茶叶都被这些熟客买光,市面上基本见不到猪街茶。这些购买猪街茶的客户,大部分为来自昆明、玉溪甚至是东北及沿海地区的远客。这个现象说明猪街茶的茶质依然如故,也说明重振猪街茶“雄风”,再造猪街茶辉煌历史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原始茶叶种植技术_茶叶种植技术视频_茶叶种植模式

往期精彩: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