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灵山讯(记者韦义华通讯员邓蕾雅)“蛇的食量少,蛇肉价值高,人工特种养蛇利润比传统的养殖业要高六到十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6月10日,灵山县江滨养殖场业主刘学德高兴地对记者说,2010年他养蛇6000条,去年收入72万元,预计今年养蛇收入可达100万元。

像刘学德一样,灵山县蛇类规模养殖户已走上致富路。5月31日,灵山被授予“中国养蛇之乡”称号。

人工驯养繁殖蛇类,在灵山县已有20多年,但以前规模很小。“由于饲料和人工价格的快速上涨,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成为农民增收的瓶颈。”灵山县委书记潘雪红说,人工驯养繁殖蛇类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人工驯养繁殖蛇类是特种养殖业,必须高起点。2008年,灵山县根据实际,严格设定了最低“门槛”,以饲养2000条蛇、场地500平方米为准入条件,使人工驯养繁殖蛇类走上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之路。

以规模养殖为“门槛”,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抓手”,以行业发展协会为载体,该县的人工驯养繁殖蛇类产业迅速发展。去年11月,灵山蛇类驯养繁殖协会成立,会员遍布各个乡镇,形成一个覆盖全县的养殖网络,为规模养殖和规范化养殖奠定了基础。

新兴产业的发展,聚集要素十分关键。该县以典型为核心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向四周辐射,加快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集聚,带动一批规模养殖户。两年多来,该县已建成沙坪镇友光养殖场、武利镇赤岭养殖场、新富养殖场、金龙种蛇类养殖场等一批规模养殖场,为引导农民发展人工养殖蛇类提供了示范平台。

目前,该县的人工养蛇产业已遍及全县,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檀圩镇沙井村推广当地农民养殖户劳德战养蛇的成功经验,已有18户农民养蛇,预计年底平均每户收入10万元以上;武利镇安金村1479户养蛇12万多条,几乎户户养蛇,成为该县养蛇专业村。而武利镇赤岭养殖场业主阮文活,是该县人工驯养繁殖蛇最早的养殖户,现蛇场共养有活蛇一万多条,去年养蛇收入300万元以上。

发展人工养蛇不仅成为农民致富“金钥匙”,也成为灵山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养殖各种蛇类达160多万条,“灵山蛇”已名气大噪,广东、南宁等地的老板纷纷前来订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