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枣庄各地通过引进菊花种植项目,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照亮了乡村振兴之路。

连日来,在峄城区吴林街道涝滩村的温室大棚里,成片的雪菊、白扇菊竞相开放,在绿叶子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夺目。白扇菊洁白如玉花形优美,深受市场的青睐,采花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包装,一派忙碌的劳作景象。

菊花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市场前景极好。说起菊花经济效益,种植户邵琪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邵琪直言:“我现在有三个菊花棚,一个菊花棚一年可以产两季,一季能挣10万块钱,三个棚就能挣30万!”

菊花种植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小菊花成为了村民眼里的“致富花”。涝滩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全自动日光温室16座,种植西红柿、水果辣椒、茄子、金丝皇菊等高效经济作物,成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去年这个村集体收入就达到44万元,带动村民增收400余万元。

“今年我们涝滩村又流转了200亩土地,申请了有机食品,注册了专有商标。”涝滩村村主任曹前说,今后我们将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打进中高端市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真正的富民强村。

在薛城区常庄街道的帅宇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建深有同感。他从2020年开始种植菊花,目前种植规模在60亩。眼下,帅宇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婺源黄菊采摘完毕,“现在有金丝皇菊、婺源黄菊两个品种,明年计划把婺源黄菊换成‘北京三号菊’,更新品种。”赵建盘算着,明年将种植规模扩展到200亩。

枣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治国介绍,受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并不太适合菊花的生长,所以尚未有大规模的种植菊花基地,赵建的菊花基地,刚好填补了枣庄地区的菊花产区空白。

近年来,枣庄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鲜花经济”已逐渐成为当地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张发阳 姚玉虎 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