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种鱼类养殖密度高达每立方米80千克的工厂化养殖模式
鱼塘建造过程:即车间建造过程
此套循环水系统对占地面积要求很少,只需要传统的工业厂房就可以改造成养殖车间。车间平面尺寸只有450米2,也就是说15米×30米的水泥地面上搭建8米高的保温厂房即可。
a.车间的顶棚及墙体保温材料为10厘米厚的彩钢夹芯板,施工容易。保温厂房只需1个月时间便可以完工。
b.系统所需的所有循环水管道均位于地面之上,地面下无需铺设管道。让施工变得很容易。
c.系统完全采用模组化设计,只需6周时间便可完成一套系统的组装。
养殖过程简述
A.鱼苗选购:选购市面上常规的鱼苗即可。选择健康、活力好的鱼苗有助于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鱼苗尺寸在6~12厘米都可以。
B.放苗:将运送到现场的鱼苗按照2000~2500尾/池的密度放入系统的养殖池内。前2~3天不需要投喂饵料,只需将受伤或不适应新环境而死亡的鱼苗从池内捞出,一般数量不多,在1%~3%,具体根据苗质量而定。
C.养殖过程:
饵料:饵料选择市面上常见的浮性饵料,蛋白质含量为45%~53%。
投饵:养殖过程中每天投喂3次饵料,时间分别为早、午、晚(8:00、13:30、18:30),每天的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5%;每次投完饵料后45分钟左右进车间将极少数的残饵捞掉。如发现养殖池有残饵则下次稍微减少饵料量。1个人需20分钟左右便可投喂整套系统各池饵料。
日常操作:
a.巡查车间及值班内容:
①每45分钟进入车间巡查设备运转状况和各养殖池状况。如发现有异常声响、气味等其他情况,则及时通知技术经理,做相应处理。
②因为车间内主要设备均带有故障报警,因此值班人员要随时携带配备的报警电话,如接到报警电话,则迅速进入车间查询故障设备,有备用设备的需关闭故障设备,开启备用设备。
③每次投饵45分钟后,进入车间清理池壁及地面上溅出来的饵料。
b.水质测试:每天早上8:00获取系统主配电箱上的温度、溶氧、pH读数;从系统循环水池内取水样,按正确方法测出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含量。
c.数据上传:
每天11:00前将水质数据连同前一天各池的投饵量、死鱼量、设备运转状况以及非日常的操作状况一同上传给技术经理。
数据跟踪是很重要的日常操作,它不但可以让公司和技术经理及时了解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前发现问题、查询已发生问题的起因及找相应处理方法。而且更积极的意义是可以通过记录整个养殖过程了解各个数据变化状况、统计每批鱼生长速度和肉料比(FCR)、了解某一品牌饲料对养殖速度的影响、某厂家的某批种鱼后代成长状况等等。这些将是整合调研国内循环水养殖行业相关数据的基础。
d.反冲:车间的生物滤桶每14天左右进行一次反冲洗,水泵池左右两侧的生物滤桶需间隔进行反冲,不可同时反冲。
反冲洗可以保持各生物滤桶里生物菌的活力、可定期排放桶内堆积的生物泥(饵料粪便分解之后的产物),也保证了整套系统水处理的效率,是整套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这样简易的系统操作,不需要特殊专业人员来运行,普通人员只需要短时间的培训便可操作此套系统进行养殖生产。
D.系统水质标准:
溶氧:50%~90%(28℃)
温度:(28±1)℃
pH值:6.5~7.5
氨氮:1~3毫克/升
亚硝酸盐:0.1~1.0毫克/升
硝酸盐:300~1500毫克/升
系统工艺及构成
此套系统特点是无需纯氧、不需要氧气锥(纯氧与水混合设备)、不需要蛋白分离机、也不需要固液分离装置,完全依靠生物分解来实现高密度养殖,养殖密度可达到80千克/米3。
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与技术—中国未来高端水产养殖领航者
一、产业背景
我国的农业由农、林、牧、副、渔组成,按照这一排序,渔业原来排在最后,但随着近年来渔业的不断发展,渔业在农业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0%左右,仅次于林业,国内对鱼类等水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鱼肉是人类补充动物蛋白的最佳选择,消化吸收率极高。同时,鱼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很低,相对于其他肉类来说更有益身体健康。但我国的捕捞量却逐年下降,如何满足市场不断上升的需求?养殖产业的大发展就是解决水产需求量不断增长的主要途径,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量大于捕捞量的国家。然而,随着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因为养殖,某些沿海城市或地区,因为常年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基下陷;通过传统养殖方式养殖的水产品药物超标:养殖户常常是自己不吃自己养出的水产品;多地发现抗生素超标的多宝鱼;药残超标的螃蟹和鳗鱼;等等。我公司推出的本项目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供绿色水产品、占地小、无污染,是未来水产业发展趋势。
二、产业方向-现阶段我国养殖业国情
我国目前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综合东南亚养殖模式和我国台湾养殖模式,形成中国大陆自己的养殖业,但这一养殖模式带来的缺点是:
污染:河道和海洋污染,多次内陆湖和沿海发生大规模赤潮,生态系统瘫痪,据国家海洋局统计单单2012年福建因赤潮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而间接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乱用药:抗生素超标多宝鱼、药残超标螃蟹和鳗鱼、等等药残问题,水产品从餐桌上大家的第一选择,变成无人敢吃;
乱垦乱挖:无规划、政府管理难;
半粗放模式:土地利用率低,寸土寸金的当今时代无疑是最大的浪费;
大换水量:水资源浪费,而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滨城市土地下陷,对城市产生永久性伤害。
综上缺点,循环水养殖变成养殖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三、产业方向-循环水养殖产业现状
那我国循环水养殖业现今状况如何呢?经我们对国内多家公司和企业对比研究总结出,现行业内部主要表现出以下三种状况:
拼凑式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仿造国外系统和设备,拼凑式的系统,无法达到国外系统的养殖效果。
工艺设计矛盾重重 :因为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循环水过滤系统的基础理论,造成水处理工艺上相互抵触、相互抑制,无法达到长期的稳定的工作,而导致养殖生产无法进行。
设备性能不达标 :为降低成本,在设备的设计上偷工、选材上减料,设备无法在高腐蚀环境下稳定工作,故障频频,导致生产失败,损失惨重。
在这样的状态下业内失败案例连连,不但企业生存艰难,而且广大养殖户也对循环水养殖失去信心。
整个产业一直停滞不前。
四、解决方案(系统介绍)
采用德国先进的循环水处理技术和理念,使用独特的多层立体式、可移动式的模块化设计,自主研发的高效养殖系统,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节省饵料,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效、环保、节能、节地;可有效防止养殖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水产品的养殖产量。例如,2013年11月中旬,我公司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阳工业区阳泰路23号建造了高密度、多层式循环水海参和鱼类养殖系统各一套,经实际养殖,石斑鱼的养殖密度可达到80千克/米3以上;自主研发的“内置式射流增氧蛋白分离器”“水处理用封闭式易维护型紫外线杀菌设备”达到了有效去除粪便、残饵等固形污染物及杀菌效果,石斑鱼、海参等的日换水量﹤5%,实现了低排放、零污染。该套养殖系统可实现工业级、高密度水产养殖,尤其适合养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品、濒危水产品种的繁衍、特种水产品苗种培育等方面。此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将突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的一系列技术瓶颈,改变国内传统水产养殖产业“靠天吃饭”的落后现状,缓解水产品资源枯竭的危机,为由养殖引起的水资源环境严重破坏提供解决途径,实现现代化的水产养殖,助推传统水产养殖业的升级换代和转型,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及循环经济的特点,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的绿色水产品。
五、系统优势
1.节水95%:系统换水量低于5%。
2.零排污:系统排出的污水可以集中处理后再次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污。
3.生态养殖:合理的生物过滤系统,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和激素。
4.节能25%:科学的水位差驱动模式设计,比传统工厂化养殖节约电能25%。
5.节地90%: 450米2土地可生产40~50吨鱼类,传统养殖模式则需要十倍以上的用地才可以达到这个产量。
6.立体式设计:双层立体式结构,不但节约了土地,还减少了建筑费用。
7.高效高产:450米2土地可生产40~50吨鱼类。
8.稳定:恒温的封闭式车间设计,不受季节约束,不受恶劣气候影响,全年稳定产出。
六、产品优势
1.本套系统采用生态的养殖模式配以高效的紫外线杀菌,完全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2.使用的饲料为专配的循环水饲料,不添加任何激素。
3.优质的水体保证养殖出健康的鲜美的水产品。
4.封闭式车间内进行循环水养殖,防止鱼类受到外界污染。
5.因此所养殖出来的鱼类,完全可以达到绿色水产品的要求,提高了产品价值,增加了养殖收益。
什么样的鱼适合双层式循环水系统养殖
判别能否适合养殖主要是两方面:
A.真的无法养殖。有些特殊习性的鱼类不适合在该系统养殖:
①没办法高密度养殖的鱼类。如攻击性强、需要底面积过多等原因导致无法高密度养殖。
②生长周期过长。超过2年以上的生长周期的鱼种由于没有好的经济回报所以不适合。
③某些种类的鱼苗来源于捕捞而不是来源于人工鱼苗。鱼苗无法适应人工养殖环境。
B.能养殖,但养殖周期和当地市场鱼类价格导致无法创造经济价值的鱼种,也不适合该系统养殖。
举例来说比较容易懂:
珍珠石斑养殖周期6~8个月,2015年平均售价70元/千克,养殖成本42元/千克,年净利润在110万元左右,那这条鱼适合于在中国养殖。
如果当地售价降到60元/千克以下,那就可能要换养其他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的种类了。
如果另一种石斑鱼,它的养殖周期要12个月,售价140元/千克,那我们还是会选择养殖珍珠石斑,因为年收益是相同的。除非它的价格超过180元/千克以上,我们才有可能考虑更换养殖这种石斑鱼。
另外类似于澳洲宝石鲈,国内售价很低,只有36元/千克,而国外价格可观,高达200元/千克。那么这条鱼只适合国外养殖,不适合中国养殖。
综上所述,养殖种类能创造多少经济价值是决定某鱼种是否适合该系统养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