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技术资料来源:青蛙又名田鸡,有的地方称水鸡,是黑斑蛙、虎纹蛙、 和金线蛙的统称。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 均为我国常见的蛙类。

青蛙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人工养殖青蛙不仅技术简 单,而且经济收益快。

一、形态特征

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 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 两眼后 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 扁平分叉,并能翻出。皮肤较光滑,有一对背侧褶及短肤 褶,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 斑, 腹 面白色。前肢较粗短,有四趾,无躞,后肢肌肉发达,有 五趾,趾间有躞。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 脂内侧有婚垫,生殖季节更为明显。

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 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金 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 有两条棕黄色 的背侧褶。大腿后面具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二、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 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 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 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 (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 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三、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 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 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 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 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 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池面必须设有遮 荫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 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 墙,亦可网围,一般1~1.2米高。池中水深30~60厘米, 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 占全污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 池水中投入少 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 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 缓,以供蝌蚪栖息。

四、饲养管理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 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 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 蝌蚪需经 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 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 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 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 麦麸、 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 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 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 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 连续 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 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 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 90% 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 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 米以上的水泥池中, 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 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 天开始在 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 天后 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 昆 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 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 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 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 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 克以下的 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 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 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 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 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 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 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 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 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 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 粉 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 配合均匀 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 为 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 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 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 还 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 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 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 再经短期饲养, 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五、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 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 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 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 种蛙要求个体 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 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 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 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 此时雄蛙鸣叫不 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 一般雌雄抱对于 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 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 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 ∶1 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 池水深 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 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 下沉。

(二) 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 ~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 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 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 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 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 水蚤 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 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 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 周饲养后即可移 入饲养池饲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