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3日至11日,由4位专家学者和22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重点理论网站等编辑记者组成的“新时代民营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走访调研团,分2条线路走进浙江、江苏、福建、广东、重庆、湖北、贵州等7省,通过研讨交流和实地采访,了解党的理论创新引导民营经济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取得的非凡成就。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等重要论述,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大提振了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也为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杭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实力强劲,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全国工商联8月公布的“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有36家企业入围,连续17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目前,杭州上市公司有186家,其中境内民营企业128家,上市企业数和市值仅次于北上深,均居全国第四位;独角兽企业30家,估值1亿美元以上的准独角兽企业138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估值3300亿美元,仅次于北京。
“民营经济是杭州的立市之本、发展之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杭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师钧说,杭州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很多,但归根到底在于“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
朱师钧介绍说,近年来,围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杭州在解决企业难题上持续发力:一是着力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杭州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融资担保基金“三个百亿基金”作用,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凤凰行动”计划,主动对接上交所科创板,为企业打造科创企业上市“高速公路”,筹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企业债券融资。二是加强土地要素市场保障,保障项目用地空间,拓展存量用地空间,保障土地供应。三是加快集聚紧缺急需人才。在“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的基础上,杭州今年又出台了“人才生态37条”,提出“全球英才杭聚、专项人才引育、青年人才弄潮、人才西进”四大人才工程等计划。四是着力破解民企办事难。杭州组织政府部门与企业家开展面对面政策解读和法律服务,畅通政企沟通协商渠道;组织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市领导带头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落实,当场无法解决,指定专人负责,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为企业创造安心谋发展的便利条件和市场环境,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也吸引更多人才汇聚,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造活力。
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杭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企业新增速度进一步加快。到今年6月底,杭州共有市场主体 121.4万户,比去年底增长14%。其中私营企业58.5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92.4%,比上年增长10.56%;个体工商户58.1万户,增长13.08%。
除了总量在持续攀升,杭州民营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现在,杭州民营经济已由工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逐步向数字经济、文创经济、高新产业等现代产业结构转型。2019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756亿元,增速达到11.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756亿元,增速达到1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41.6亿元,增速达到6.5%。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既有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也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式的自我革新,这离不开企业自身正确的战略定位和艰苦卓绝的变革努力,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持续性的关怀和帮助。政府积极主动作为,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转型的效率和成功率。
“一个城市有多大的胸怀,城市发展就有多大的格局;一个城市有多大的格局,民营经济就有多大的空间。”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旭霞说,民营企业是杭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现正通过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共同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期待着杭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再显杭州城市新能量。(光明网记者冯莹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