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贵州省铜仁市大龙开发区年产25万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施工现场,100余台运输机、破碎机、挖掘机正紧张有序作业。
作为全省新能源电池材料“一核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龙开发区抢抓“风口”机遇,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为首位产业,引进在建一批优质项目,上半年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产值增速达到81.8%。
火热的施工现场、优质的产业项目、延伸的产业集群,折射出全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蓬勃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十年,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转化为奋进赶超的强大力量,实现雄浑磅礴的“千年之变”、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巨变、取得历史性成就。
黔山秀水间,新业绩不断创造,新局面不断打开。以赶超进位的发展势头、整体跃升的良好生态、饱满充实的“民生三感”作答,贵州豪情满怀书写新时代奋进答卷,信心满满阔步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发展答卷:赶超进位气象新
苍山如海、连峰际天,在贵州的深山密林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正“注视”着茫茫苍穹。
7月,一则喜讯传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成为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有力推进“四新”“四化”“四区一高地”等各项重点任务,经济画卷中新动能不断演绎着精彩——
5月,一列满载50个标准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贵州铁投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驶出,半个月后到达匈牙利布达佩斯。其中5个货柜橡胶制品由越南胡志明市经公铁联运乘中老铁路抵达贵阳,以贵阳为中转中心,首次实现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衔接运行测试。
4月,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G320线花鱼洞大桥被国际桥梁大会授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是继北盘江大桥、鸭池河大桥、平塘大桥之后的贵州第4座,全国第9座获得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桥梁。
3月,“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贵州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8个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之一,深度参与这一国家超级工程之中。
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一座座新地标强势崛起,交通、产业齐发力,经济、民生全覆盖,贵州经济答卷的背后是一股“硬核力量”。
回首来路,贵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数据显示:全省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0.67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9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比重从1.25%上升到1.7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8947元上升到50808元。
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感叹,“所见之处,风生水起,贵州充满无限潜力”。
“两山”答卷:人与青山两不负
贵州是磷矿资源大省,但伴随而生的磷石膏,却为贵州带来了环境威胁。
一边是发展所需,一边是环保压力。解决磷石膏问题成为时代赋予贵州坚守“两条底线”的必答题。
2018年,为解决磷石膏给乌江、清水江带来的环保威胁,建设好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示范区,贵州率先在全国提出磷石膏“以渣定产”。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原则,将磷石膏消纳量与产品生产量挂钩,倒逼企业减少磷石膏堆存。
2020年,贵州首次实现年度“产消平衡”,有效遏制了磷石膏堆存量的增长势头。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十年间,贵州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
在全省人民不懈努力下,贵州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62.1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绿色经济占比达45%。
人与青山两不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大地得到了生动实践,贵州逐渐走上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悬崖下的村寨”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已有不少村民靠着山水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曾经“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深度贫困村已手握发展“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阔步前行。
在“中国竹子之乡”遵义赤水市,竹林已成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18万竹农每年靠出售竹原料和竹笋增收致富。有的竹农家中拥有上百亩竹林,上半年挖笋、下半年伐竹,收入能到10万元。
目之所及,贵州各地正努力实践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山一起建,百姓富和生态美两个成果一起收。
民生答卷:“民生三感”更饱满
镜头调转,位于金沙县岩孔坝区的3000多亩稻苗正长势喜人,映衬着漂亮民居和蜿蜒的通村、通组公路,一派恬静、富庶的现代乡村景象。这一片稻田覆盖了东光、云岩、金白、板桥四个社区,2.4万人受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发展好产业,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作坊变工厂,茶园变景区,贵州茶、刺梨、辣椒……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增加值由892.72亿元增加到2877.74亿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提质增效,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42个。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贵州发展民生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缩影。高清摄像头全程记录高空抛物,只需扫脸就可以自由出入……贵阳经开区正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封闭小区的智能化建设。目前,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已经完成55个老旧小区数字化改造,打造出了一批有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智慧社区的最小单元和“一网统管”的特色场景。
“上学近了,环境好了。”得益于贵州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陈宇航搬到铜仁市碧江区正光街道后,在正光幼儿园实现了就近入学。
为把教育这个民生实事办好,“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推进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实施中职“强基”、高职“双高”和“黔匠”培养工程;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到2025年教育现代化进程力争走在西部前列。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努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如画铺展开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刘斌 施昱凌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