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互联网行业中,大厂除了提出碳中和战略、做出对自身节能减排的承诺,也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创新、专注于技术革新、关注低碳技术的创新迭代,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并促进社会绿色发展。

在众多举措中,大厂不仅通过种树来“固碳”,也通过石头、贻贝等形式来“捕获碳”,让碳留存在生物而非大气中。除此以外,大厂还通过以各种优势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绿色数据中心等方式,来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虚实结合,大厂在线上线下种树“固碳”

今年3月12日植树节活动中,科右中旗文冠果上线为蚂蚁森林环保项目树种,网友可以在手机通过收集能量“云种树”,支持科右中旗生态建设。据悉,文冠果耐干旱,耐严寒,是防风固沙、小流域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号称铁杆庄稼,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树种。同时,文冠果也是一种中国特色食用油料树种。据蚂蚁透露,仅两天时间,全国网友就申请种下了70万株文冠果。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之一。早在2000年,中国就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建设重点工程。20余年来,地方、牧民、企业、科研机构等在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地不断合作,帮助植树、防止土地再沙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助力保护森林、种树来促进“固碳”,将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植物中。

其中,蚂蚁集团已经连续6年支持科右中旗种树治沙。2024年,蚂蚁集团还将通过蚂蚁森林项目继续投入,未来一年内在科右中旗再种植柠条、山杏、榆树、槭树、文冠果等树种超230万株,累计造林面积将突破10万亩。

资料显示,蚂蚁集团于2016年推出“蚂蚁森林”项目,鼓励人人参与绿色生态行动。社会公众能通过低碳生活积累绿色能量,每在手机上种下一棵虚拟树,蚂蚁集团就会捐资为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实的树。截至2023年8月,蚂蚁集团通过森林项目累计协议捐赠34.65亿元,参与支持了全国22个省份的生态建设,种下超4.75亿棵树。其中,超过九成的树种在了在“三北”工程标志性地区。

除了线下种树,有互联网企业还在线上将森林生态保护的理念植入到了产品中。比如,网易在旗下游戏产品中植入关于森林保护的理念。如网易旗下手游《蛋仔派对》推出UGC绿色公益地图《第四株树苗》,玩家在跑图过程中能够体验树苗种植的全过程,亲自帮助山谷恢复生机;除了正面植入,网易还在游戏中启动了警示机制,比如在游戏《第五人格》中开展植树节主题活动“荒野拾梦”,将活动背景设定为生态环境被彻底破坏的废土世界,反复向玩家传达着森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业碳汇这个重要固碳增汇途径上,腾讯方面将数字化能力投入林业碳汇项目中参与开发,利用AI技术完善算法模型,助力降低碳汇核查成本并提高核查准确性,从而支持中小体量的林业碳汇项目。据悉,林业碳汇可利用森林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等方式获得储碳增量,实现负排放。

创新减排,通过石头等物质来“捕获碳”

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捕获碳”原本只是科学家们的一个大胆想象,如今它已逐渐成真。据悉,腾讯已和冰岛碳封存公司Carbfix合作,在中国建设二氧化碳矿化封存示范项目。

具体怎样才能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达到“捕获碳”的目的?南都记者了解获悉,当将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注入玄武岩中后,通过自然矿化,二氧化碳在短短几年内会变成地下的石头。在冰岛的试点,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即可以将超过93%的二氧化碳变成地下的石头。据透露,2023年腾讯已完成了该项目初步的选址工作,并启动了钻探和取芯的第一阶段工程。

能“捕获碳”的除了石头,还有海洋生物。在全球自然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碳中,约55%是由海洋生物捕获并固定储存于海洋生态系统,该部分的碳被称为蓝碳,即海洋碳汇。

不过,由于蓝碳生态系统的复杂,对蓝碳进行核算和监测相对困难,碳汇的监测和计量一直缺乏有效方法。而在2023年,腾讯SSV碳中和实验室就与国内研究海洋碳汇的重要基地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了海洋碳汇计量方法学。目前,在腾讯的支持下,滨海盐沼生态修复项目碳计量与监测方法项目已落地。

在一些地方,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也已经落地。2023年10月31日,浙江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已完成竞拍确认。本次拍卖的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由当地贻贝养殖户创造,涉及2016年至2023年大陈镇贻贝养殖产生的碳汇量,而竞拍所获得的100500元,部分将留存于大陈共富基金用于海洋生态保护,部分将回馈给管君武等贻贝养殖户,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搞了10年养殖,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养贻贝还能拿一笔‘碳’钱。”有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贻贝养殖户这样提到。

大厂跨界能源,以各种优势提高能源利用率

近年来,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大厂都在跨界能源领域,通过将数字化、智慧管理等优势赋能到能源企业中,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和效率。

2020年,京东云和中化能源展开合作,通过建设“技术中台”进行“以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破除了平台信息化壁垒;2022年年初,京东云还与中国海油确定在数字化供应链采购平台上展开合作。京东云基于中国海油的体系,做一个供应链采购平台。该采购平台预期能提高需求准确性10%,降低库存8%,提高物资共享率20%。

2023年11月,腾讯云联合金风慧能正式发布行业首份《新能源“无人化”场站解决方案白皮书》,聚焦新能源场站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智能巡检、智能检修、智能安防等三大关键无人化能力,以期为风电行业减轻人效负担提供全新路径,进一步加速新能源企业向“无人值守”运营模式的转型。

此前,腾讯还与华能吉林合作,推动在新能源场站基建的智慧管理,综合利用音视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全真互联技术,对基建现场的工作状态和异常情况,进行智能识别,提升效率,保证安全,减少人员工作量,施工工地的巡检时间缩短了87%。

花式减少能耗,构建绿色数据中心

互联网企业需要数据中心来承载基层服务,但数据中心高能耗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减碳道路上的共同挑战,2023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迎来跨越式发展,带动算力需求暴增,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也愈发凸显。百度、完美世界、浙数文化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加码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据公开报道,从2010年起,百度就开始筹建其绿色数据中心,并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百度将绿色理念融入了绿色中心选址、建造、运营等阶段,选址优先考虑光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建造时充分利用屋顶空间,建设光伏发电站,提升太阳能使用率,运营阶段参与绿电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度最新发布的ESG报告中,针对自建数据中心,百度从锂电池、制冷系统、算力使用三大角度降低碳排,其中多种绿色创新节能技术皆已应用到了百度的阳泉数据中心。如在数据中心的冷却方面,百度使用液冷冷却系统、“冰川”相变冷却系统和顶置冷却单元。百度液冷冷却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提升空间利用率15%;同时,融入AI智能散热控制算法,能效提升50%。2022年百度阳泉数据中心落地超100个冷板液冷机柜,并对浸没液冷冷却系统进行试点。

近年来,完美世界加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对原有数据中心机房进行裁撤,核心业务迁移至望京机房,优化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化,可上云业务统一迁移至云端。据悉在近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整合中,共计下架2000余台网络设备与服务器,迁移至云端800余台,迁移至虚拟化300余台,优化整合服务器100余台,节省上架服务器300余台,整体数据中心能耗同比降低2/3。2023年公司数据中心平均电力使用效率(PUE)为1.4,最低PUE达1.2。

2023年,浙数文化下属子公司富春云公司基于底层数据全覆盖为依托,采用“数据算法模型分析,专家人工经验调整优化”为模式的节能方案,为数据中心持续优化运行策略和节能效果提供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富阳园区PUE为1.31左右;2023年北京园区一期项目开始进行节能改造,待项目完成后园区PUE将有显著下降。(PUE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

引导用户绿色生活,践行节能减碳

绿色已贯穿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互联网企业追求绿色经营的同时,也开始推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变革,借助绿色生产力来赋能技术和产品,引导用户绿色生活。

今年,小米汽车正式实现交付,日前小米方面正式向外界公开其汽车工厂的细节。据悉,小米汽车工厂在建立之初也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厂房房顶全部铺设光伏板,实现每年绿色发电1640万度。

小米对废气和废水进行严格控制,在涂装车间,采用了喷漆废气直燃技术,废弃处理效率高达99%,最终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比北京市标准低50%,同时也做到了废水重金属的“零”排放。(注:“0”排放以小米工厂涂装车间的废水中重金属“镍”为例,排放浓度低于0.1mg/L,比北京市标准降低75%,接近于0排放。)

同时小米汽车本身使用大压铸原材料—小米泰坦合金使用了30%的循环铝,每生产一台小米SU7相比不使用循环材料降低352.53kgCO2e的碳排放,在满额生产的情况下每年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294万棵树一年的吸收量。

除了实物产品,在软件产品上,互联网平台也再进一步发挥其绿色生产力来影响用户。2023年杭州亚运会,蚂蚁集团与杭州亚组委合作,杭州亚运会通过绿色公益开放平台“蚂蚁森林”,活动参与者每向亚运会贡献1千克“绿色能量”,蚂蚁集团就将从碳市场购买等量的“碳信用”捐赠给亚组委,助力中和杭州亚运会所产生的碳排放,活动已获得超过1亿人次的参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