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谨以此篇献给曾经努力过的自己,也希望以此给学弟学妹们一点点建议,仅供参考。

►择校择专业

本人本科湖北的某二本师范院校,专业是社会工作,当年复读“未遂”,苦熬大学四年,心心不忘考取985高校。鉴于学校和专业都十分尴尬的这种现状,倒逼自己走上三跨之路。当时到某培训机构咨询跨专业考研,选择土地资源管理是因为想从事房地产开发这方面的工作,于是乎在百度上搜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排名”,然后再搜索了一下专业课用书,最后在人大和武大间徘徊。

当时还没有用过考研帮,只是利用各大网络平台开始搜集资料,还亲自跑到人大和武大拜访过学姐学长。最后在各种纠结之下,我选择了人大。当时很多人劝我考武大,但是当我不太想待在离家太近的地方,还是想去大城市打开自己的眼界。到后来,我去某机构报了一个全程班,大概三月份确定了学校,然后开始了漫长的考研之路。

►考研心得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Wow,你好厉害,居然三跨一次成功。非也。第一年初试以1分之差与人大失之交臂,而那一年人大最低录取分数为365,土管专业还没招满。现在简要的说说我第一年的心得。

其实我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的英语,背单词一直到大三结束之前,前前后后把单词背了七遍左右,刷完了真题第一遍后就开始做阅读的精读,其他的项目都是跟着课走。政治也是从三月份到暑假一直从基础班上到强化班。专业课在八月份之前看完了三遍经济学,一个从来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那种艰难的用笔在书上走走停停,反反复复的感觉真是刻骨铭心。每次读完一句话都要分析它的结构,还要找一下和前文的联系。放一段时间不去看它,它就啪啪给你两耳光。那个时候觉得经济学看得差不多了,七月下旬开始结合看管理学基础这本书,到了八月份,几乎一大半时间都是用在上英语和政治上,晚上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

管理学看完第一遍之后一点印象都没有,专业课老师让我去背书,然而不像学校的期末考试那种重点性地去背。这本书全部是重点,而且我也没学过。当时背组织结构的时候特别懵逼,然后每天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去背,几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背完了管理学基础第一遍。九月份之前看完了《公共管理学》,这本书也是看完一遍没有印象的,背完一遍都不知道自己背了什么的书。到了国庆节才开始看《公共政策》,因为这本书最简单,所以放在了后面。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几乎没有怎么用心地去学英语,因为时间非常紧张。

每天到自习室坐着就开始背专业课。前前后后,我大概背完了四遍书,然后就上考场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三次大考,甚至比高考那年还紧张,我还记政治卷子发下来的时候,做了好几题才开始冷静下来。第二天专业课考试紧张到第一门的经济学部分做漏了一道简答题。考完试后大概过了一个星期,我开始准备复试的内容,大概在初试分数前,几乎快看完了复试的五本书。出分数前的几个星期,整个人都是紧张地要命,时刻都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跳出来。

最后看自己得分364的那一刻,我感觉很糟糕。当时以为可能考不上土管专业,可能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然而一个星期过后的某个早晨,看到群里面发的分数线是365(6771107119),整个人的感觉就像是被钟猛敲了三下。那个时候正在上口语课程,但我的心早已飞出九霄云外了。后来的有几次我哭的十分厉害,想想我这一年多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因去辅导班而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每天在公交上还埋着头背书;躺在床上入了梦境,做梦都是书上的知识点。

再后来,我也就只回过两次学校,一次体检,一次是答辩,感觉很丢人,也很没有心情。21岁,没有属于我的毕业季。

►二战继续

后来,我去找了一些连我自己都讨厌而且都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坚持做的工作,到了六月份,结束了让人心烦的毕业论文和学校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就业协议,然后开始悠悠地看《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罗宾斯)》等一些非核心书籍,让自己找回考研的状态。

到了七月份,我开始了自己的正式考研准备,这一年我没有再背单词,我直接做完04-17年的阅读,就开始翻译所有的阅读,包括提干和选项。然后分析了每一题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特征,以及正确答案备选的原因。到了国庆节差不多做完了所有的精读,然后就开始背作文,但是感觉这样效率很低。然后,开始做阅读练习和新题型的练习。每天都要坚持做阅读,这样才能保持做题的感觉。政治开始用肖老师那本厚厚的知识点,每天都在看,然后做题。政治一直到考前都是反反复复地在看书,刷题。

专业课已经有了第一年的基础,相对来说会比第一轻松很多。但是我也没有因此而放松,我看了很多核心书籍的其他补充书籍,所以将原来的知识点变得更加丰满,使自己答题时更有话说。还有就是要结合一些有关政策方面的新闻,看看别人的新闻评论,可以积累一些素材方便用在论述题里。事实证明,考研专业课里面很多题都来自于当年的一些新闻事实,它不一定很热,但是它很有温度。

举个例子,比如去年李克强之前关心过上海葱油饼事件,在会上说城管要兼顾执法温度,在841就考了“顾客关系导向的公共管理的内涵”。这不是要大家去猜题,而是要利用零散的时间多看看新闻,还要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样你学习起来才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其他的专业课除了不停地重复意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去总结书上的知识点。

之前,我一直都是反复看书,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每一次看书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我把不同版本的书籍相互补充着看,把知识点变得更加饱满。但是,书用多了以后就会觉得很凌乱,所以我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把我觉得最凌乱的部分全部总结在了word里面。主要是841的名词解释,和管理学中的一些规律和非核心书的知识点。

尽人事,听天命。我大概反反复复背了六遍书,经济学只背了四遍,然后就上考场了。考场上的几个遗憾就是,英语考试改错两道阅读,以及620经济学部分的一道简答题和一道计算题。一个简答题是投资乘数的原理不太记得了,因为考的太基础就没有重视,一个计算题是微观的,只看过一遍书,也没学过。但是是15年真题原题,改了几个数字而已,所以,真题非常重要!

因为这几个遗憾,搞得我出分之前一直紧张不安,不过最后结果却让我很惊讶,初试成绩398(6773120137),看到分数的一刹那,我跟我妈相拥而泣。那时,我妈比我还激动。想想这大半年时间,每天关在自习室不出名门,也没和什么人讲过话,每天骑单车出门,早出晚归,形单影只。最后几个月,每天不完成任务,不让自己睡觉,最后能够看到这样的结果,多少还是有一点欣慰吧。差不多和去年一样的时间开始看复试课本,但是没有第一年那么认真,在复试考试前把书看完了一遍,又把重要的部分反复看了几遍,就这样上考场了。

复试的笔试部分时间十分紧张,英语几乎花了一半的时间,然后猛写专业课。面试的时候,我只准备了专业课的内容,因为听说老师很重视专业基础,所以我连自我介绍都没准备。结果,老师还让我作了双语自我介绍,还问我本专业和土管的关系等。英语回答题目的时候还忘记了一个单词的意思,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完毕。反正最后感觉十分一般。的确,考人大是一个十分磨砺人心的事情。三月四号考完,三月三十一号上午十点左右在拟录取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最后复试成绩288分,稍有遗憾,最终以加权成绩第一的成绩考入人大土管专业。

从迷茫到确定方向,再到沿路奔跑—跌倒—爬起—再前行,这一路上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才叫作真正得出成长,有人告诉我第二年准备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一些鸡汤的心灵读物来鼓励自己。可是,从一战失败到最后出结果,我没有看过一篇鸡汤。因为能让你考上的不是鸡汤,而是这个残酷的现实,这几天我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徐式解方程。上面会陆续更新我自己写的一些关于我们这个年龄所面临的事项的文章,记录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感受。希望能够和更多的人去分享我们这个年纪的一些经历和感想。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在报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不要盲目地去报专业。整个院复试进去的接近七十个人,最后刷走了二十多个人。有的专业爆棚,自然是会刷走很多人,尽管它不一定是个热门专业,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最后用一首歌的歌词来结束我的分享吧,“以天空为目标微弱的光芒,乘着份异想天开,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通往明天的道路现在为你敞开,这是约定,于是愿望、梦想开始变得更加伟大……”。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就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实习小编小谭,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