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入人海,风雨灿烂
又是一年毕业季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将推出系列推送
对话优秀毕业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秀毕业生
聆听他们的故事
罗媛,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Transnational Law, 简称“STL”)2023届毕业生。本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经济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被评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生会常务代表大会优秀部长,曾担任衡阳市人才工作联络员。南雁公益资深志愿者。
1. 作为非法本专业背景的学生,在STL的学习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挑战?在专业学习方面,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的?
作为保研的非法本,开学前又浪了一个暑假,入学前可谓是一天法律也没学过,说心中没有害怕是不现实的。
开学第一天,我就是五点多起来,悄悄趴在卫生间墙上赶case,见证太阳升起、温度渐升,感受汗水沿脖子滑落,真可谓是尝到了Civil Procedure的下马威。
Professor Campbell讲美国历史的那一课,我高高坐在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环视全场,和无数同学面面相觑,眼神交汇间,是一样的混沌和迷茫。还有一开始的Property,密密麻麻的材料上英文与拉丁语交杂,佶屈聱牙。疲惫的我在第一天的日记上写到“Civil Procedure一门课的reading做了6.5h,Property直到上课也没看完,靠风油精才撑过第一堂课。上完这两门课,真的像上了一周一样枯竭,可今天才礼拜一……”
这就是J.D.的开端:工作日在上课前几个小时赶着读完case,下课后又赶下节课的case,周末只能用来整理笔记复习。我像是一条被栓在飞驰马车后,疲于奔命的狗。
在1LQ2,我酝酿了一番雄图伟业。由于我天天记录学习效率,其数据表明,复习效率与复习及时性显著正相关(比如当天就复习,可能只需一两个小时;若拖到周末复习,则要花大半天),于是我立志要周末预习完case,工作日下课后只需要复习就好(真乃野心勃勃)!
而一条落后又疲累的狗,要超越领跑的马,是有代价的:我至少需要在一周内,同时完成本周的复习(追赶)和下周的预习(超车)。于是我开始每天六点半起,放弃午休,下午晚上风油精续航。这个过程中,我疯狂追求效率,刷case太快好像龙卷风。
可两周后发现,快则快矣,浮于表也,所以还是决定放缓速度,选择扎实。但借此尝试我也发现,牺牲午觉睡床的前提下,复习当天内容并预习第二天课程是可以做到的,以后的学习节奏也由此奠定。
后期,美国法课前预习的效率稳定在每面case 6-8分钟,预习时间已然可以精准预测了。
而若状态好,则当堂就能完成笔记,课后花一两分钟查漏补缺即可,复习效率也大增。当然也有例外,以伟大的孙老师的课为例,课前几乎没有预习,但课堂中我哪怕疯狂码字,并随时调整框架,每次课后还是要花比课堂更长的时间复习整理。一方面,上课就仿佛读书,繁多、细致、深入,并且老师还会随时调整内容,所以知识框架需要自己后期理解整理。另一方面,上课时没有意识到的漏洞,往往只有自己梳理时才会发现,此时课后复习就仿佛拿着放大镜,吹毛求疵,杜绝一切朦胧或似是而非。但这个过程很爽:)
回首这个过程,我似乎是一边挣扎着,一边找到了自己预习、复习的节奏。
期末复习,我是将厚实的每日笔记,不断提取知识共性、比较异同,整理成精简的期末outline。最开始,我只关注outline大框架,而不屑于死记硬背、不屑于dictation(老实说,我就是懒)。开卷考试我也不屑于定位笔记,只靠脑子里的知识答题,我觉得自己都理解到位了,有什么必要翻书呢?结果Property I狠狠给了本菜狗教训……
但不记得是公司法还是Corporate Governance开始,这些闭卷考让我没有只掌握框架就能去考试的自信了,我真的沉下心开始背了。背的过程,让我在心有大纲的基础上,更清楚自己哪里尚未烂熟于心,更了解自己的弱点。在一遍遍背(或称重复默写)的过程中,再不断过滤掉记住的内容,考前便只有几个零碎的尚不熟练的点需要巩固了。
现在看来,好像后面所有的闭卷考,我都得了A,背了之后确实更扎实,更不容易糊弄自己。而且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action的一道考题跟我自己归纳的知识点竟然也是一模一样。
对该应试经验的总结,与其称之为死记硬背,不如称之为沉心戒躁,不以框架为理由轻视细节,不以不屑为借口粉饰懒惰。
虽然来STL之前,雷鹏信誓旦旦地说,我肯定逃不过熬夜。哼哼,事实证明,我从没有因为学习熬过夜(一般不超过23点,看小说熬夜不算)。我偏好平时多努力,期末单纯地整理、记忆,所以期末经常比平时更轻松。
但据我观察,也有很多大佬考前速成,考前集中过完所有的dictation,速度快、精细化、印象深,可能难点略有薄弱,弄懂之后也不是问题,此法也出了不少A+人才。也因此,期末周的国法洗漱用品会骤增。
浅浅小结一下在STL的学习经历,感觉预习—课堂—复习三个环节,还得扎实(须得扪心自问)。在时间紧任务重时,安排节奏也需费一番功夫(如何平衡预习与复习)。前期我是非常辛苦,且菜鸡的;但后期,随着预习效率提升(英文障碍降低、知识有前期铺垫等),课堂效率提升(甚至可以当堂完成笔记),复习效率提升(及时复习就比延后复习快),期末复习也开始沉下心记忆,便越发从容起来。
回首,1L累得要死却成绩平平,是前30%;越往后越轻松,先后历经了前20%,15%与10%。
我感激前期打基础、不放弃的自己。但还是得承认,后期我确实掌握了一些划水秘籍。法考那个Q,我因备考错过了几节网课,补课时惊奇地发现,四五节课的内容倍速一下,半天就补完了。期末时,救苦救难的大佬笔记无私地流向普罗大众,也极大缓解了我的期末压力。
这么一路走来,我确实花了好多时间学习哦。硕士阶段,我确实认真思考过自己要不要好好读书。有人说,不要像个本科生、高中生那样读书了,考个法考、拿个文凭,就够了。
但我还是想好好学习。或许读书是我的舒适区,以往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我适应如此,并害怕改变,害怕改变后一事无成。或许我就是这么个喜欢认真的人,既然这仍是我的任务,那我就不想糊弄,就想尽己所能做好。要做,就做好。
好叭,大概就写到这里。我很惶恐。我从来不是学习最好的那一波,也不是学得轻松的那种大佬。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书,成绩才稍微靠前一点。此番回顾,主要是给结束学业、要成为社会人的小罗同志一个交代。下一站就是新的征程了!
2. 如果有时光穿梭机可以回到研究生生涯的任一阶段,最想回到什么时候?
天哪,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绝不要穿回1L!虽然感恩当时,但大可不必!
其实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穿越了,可现在心态已然不同,我觉得活在当下就很好,过去未来都不如此刻。比如此刻,我刚剪了指甲,用指腹按压键盘,触感很踏实。
1L趣味运动会舞蹈队
3. 即将离开学校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外在,我即将结束二十年的读书生涯,进入一个全然未知的世界。有点害怕,又有点期待。我当然期待自己能发挥所学,胜任工作,能在这个领域深耕。啊光是想想都有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哈哈哈。
内在,我从高中毕业起是希望自己找到“心之所向”,或者说人生使命,但经历一些事情后,我觉得要找的东西不应在远方,不存在某个天降之使命,珍贵的东西就在每个当下,每一刻说不定都会有新的感悟。所以我从期待找到远方的使命,变成期待每个当下的收获。就比如我马上要睡觉,谁知道睡前冥想时,我又会有什么顿悟呢,期待地搓搓手!(对不起说得有点空泛,但涉及这么多年的心路变迁,确实一言难蔽之~)
4. 想对四年前的自己说什么?
对话过去的自己:
如果你在爽,那你可能没空理我哈哈哈,我识相住嘴。
如果你碰到了客观困难,我知道你终会解决,我就静静在一旁守候,看你过关、看你成长。
如果你主观难过了呜呜,come to my arms! 我知道你的所有困苦不堪,扪心自问,我绝不会嫌弃你,我会拥抱你。所以当你难过的时候,你要记得,未来的你在全然地爱你,接纳你,给你力量和勇气。She is always with you!
我也是走过了一些坎坷的路,才发现一些秘密。比如,爱这种力量就内藏于我,而唤起这股力量是需要学习、练习的。自我知道的这一刻起,我就拥有爱过去与未来的自己的能力了。自我知道的这一刻起,我就在努力,给你无条件的、永恒的爱了!I am the saver of myself!
我也真诚地感谢你,亲爱的过去的小罗同学。我感谢你一直以来这么认真又上进,一步一步塑造今天的我。我感谢你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运动、冥想,包容自己,爱自己。I am always with you, and I love you!
5. 是否有什么社会工作经历?并着重介绍其中一项经历。
那我讲讲在南雁公益的经历吧,自大一至今,转眼就干了八年了。
其中有很多美妙的故事,我也总结了一些工作心得,但今天且不开故事会,也不做工作汇报,就浅浅说说公益中的心路历程吧。
为啥结缘公益?
采访大一的我,我会冠冕堂皇地说一通公益的价值,自己未必有多少体会,但至少是干瘪而不失严谨的。
私下问我,答案可能加上:因为学校有社会实践要求:)
南雁的公益项目都参与后,给留守儿童支教后、给高三学子励志演讲后、给准大一同学分享大学经验后,我的思想有了几分升华,开始体会到公益的滋味:
每个项目开始前、进行中,我只想着把事情落地,要完成任务、承担责任,而不是冲着所谓价值、意义去的(至少肤浅的我不是)。但项目结束后,放松下来了,许许多多感动的瞬间却能成为回忆的主旋律。其犹品茗,回甘悠悠。窃以为,事情做完了、做好了,卸下担子后,那种成就感,才叫价值。价值不是我做公益的目的,而是结果,是附带的馈赠。
倦怠期,本理性人不由自主地权衡利弊:利在所谓的公益价值,弊在寒暑假高昂的机会成本。我忍不住怀疑,值不值得。
这时若问我为何做公益,我会说,这可不是单纯汲取快乐的游戏,这是一份“责任”,哪怕内心地动山摇,也不可辜负(我真是一个好人啊)。
以前有学长说,公益是为了快乐。窃以为不然。我觉得这个回答,太轻巧,太不严肃,太缺乏担当了。
但暑假来了,项目要推动了,叛逆的我却不想做事、害怕责任与压力,甚至想撂挑子。跟朋友们大哭一通后,我才开始渐渐想通:如果做这个事情不快乐,你做它干嘛呢,逼自己也逼不下去;既然追求的是快乐,你用功利的、理性世俗的标尺,又怎能得出公允的结论呢。
在每个项目中不断经历,交一帮朋友,再“顺便”给留守儿童、高三学子带来一些的改变,就很妙了,这些都是必然而自然的后劲。就自然、轻松一点,少一些意义、负担,让美好的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我从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务实者,你谈任务,我就下意识想目标—计划—落实,理性冷静、现实踏实。而务虚者,他们言谈间不乏激情,满是情怀与理想、初衷与未来。我感觉他们虚头巴脑的,如同欣赏好词佳句般欣赏这些言论。
可在质疑、痛苦时,光会做事情光会务实,又有什么用呢,我不愿意为之付出了,我找不到心甘情愿的理由了。直到想起崇武一直说的理想、未来,我才感受到情怀的力量,才意识到正是以前我很无所谓、视之为虚头巴脑的东西,在关键时候为我加油、陪我前行。(本段作于四年前,虽不完全代表此刻观点,但也展示一下想法变迁~)
参加公益活动
今年,应该是我深度参与公益的最后一个暑假了。(缅怀我即将逝去的寒暑假!)
此刻回首,我又有改观:其实我并未时刻为情怀理想所引领,本质上我或许仍非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公益的核心动力确实在于快乐,而快乐其实是每个寒暑假与朋友们相聚、共事,然后顺便干一件手有余香之美事。跟做公益的朋友们一起,我可以放弃表情管理,放肆笑成眯眯眼,笑到破音;放弃斯文客套,敞开心扉,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自由自在,袒露真实。
以前觉得,南雁是一个公益组织,所以做事、务实尤为重要,务虚也是服务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觉得,真实、自在的人才是核心。
以前觉得,公益是服务他人、社会。现在看来,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是一件简单纯粹的事情,我们所追求的无非是真诚的连结,我们要救赎的其实是重重功利枷锁、社会面具下的自己。
如果错过南雁公益,我一定会遗憾。感恩八年,一路同行!
6. 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或者老师?从中收获了什么?
我感觉我遇到的所有老师都特别好!
比如2L的时候,我真心觉得自己特别的菜,每天深夜emo发朋友圈,然后茅老师上课,就会隐隐地鼓励我们,说外面的律师比我们还菜:)这种被看到的感觉真的非常动人!而且茅老师有种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气场,之前跟学妹沟通,她说茅老师有一种“令人心惊的天才”,我深以为然。
比如上孙老师的课,我总喜欢往前面坐,然后各种问问题。之后孙老师看到我眉头一皱,就会问,“罗媛,又有哪里有问题了呀”。课后向孙老师提问,我每次不好意思地道打扰老师休息了,孙老师都会亲切地回复“不谢呀~”。孙老师还有一种智慧又包容的气场,在他面前,我敢问非常愚蠢的问题;而且孙老师每次都能用最短的话答疑解惑,初看回复我总是一头雾水,反复琢磨后又豁然开朗、拍手称快,瑞思拜!
还有很多喜欢的老师,恕不一一道明。碰到这么多专业技术高,耐心又友善的老师,真的很爽!
7. 在STL最爱的课外活动是什么?或者说学习之余如何放松?
看小说!
在思绪纷繁时,其实冥想能给予我极大的安宁。(我也highly recommend之!)
但冥想需要我“主动”退一步觉察心念,而看小说时我“自然而然”便能全然忘忧,随时随地进入状态,正所谓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哈哈哈哈。
(但随着品味升级,文荒危机也日益显著,寂寞如雪!)
8. 在STL学习生活的四年中是否有什么遗憾?
我不喜欢后悔,这是没用的情绪。纵有遗憾也不必沉湎,优化当下更重要。
左右滑动 查看公益历程
排版:李可欣
校对:任笑笑、孙凡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