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渐入尾声,回顾2016年我国水稻市场整体呈稳中偏强态势,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那么稻价在各季度均受哪些因素影响?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尹秀颖通过以下四个季度的总结愿与大家多多交流,具体详述如下。
分季度行情详细分析:
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稻谷整体呈现稳中偏强态势,局部地区小幅下跌。主要原因是在以国储收购为主导的原粮市场,稻价不易回落。同时临近收购末期,部分产区稻谷收购标准有所放宽,加速了稻价上行的速度。截止到2016年2月29日2015年度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全面结束。政策执行期内,先后有9个省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累计完成收购303万吨。其中,中晚籼稻1019万吨,同比增加50万吨;粳稻2014万吨,同比增加175万吨。原粮市场进入三月份后,国内气温逐渐升高,受收割期遭遇极端天气、降雨加降雪影响,湘赣两省所剩余粮质量偏差,部分农户急于出售,造成稻价小幅下调。
2016年第二季度,我国稻谷市场新季稻谷供应量减少,优质稻价稳中小幅上涨。主要原因是经过一季度市场不断的消耗,市场可流通的粮源较少,部分余粮质量差,无法达到米企入库的标准。另外,国储虽已向市场投放原粮,但由于国储持续坚持顺价销售原则,导致“稻强米弱”格局加剧,米企参与购买积极性非常低,不得继续从市场上择优收购。同时,为缓解稻谷库存压力,各地储备库稻谷出库量增多,且部分出库价低于国储价,因此有效的缓解了部分原粮供应紧张的现状。
2016年第三季度,我国水稻市场整体保持稳定态势,市场处于新旧粮交替之时。陈粮市场供应依旧来自国储以及地储拍卖,市场购销略显清淡,主要是受“稻强米弱”持续影响,米企加工利润十分微薄。自7月中旬开始,2016年早籼稻陆续上市,因各地积极调配仓容,再加上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使得今年早籼稻收购进度较快。截止到8月中下旬开始,早熟中稻陆续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等主产省中稻陆续开镰,因湖北、安徽中稻在生长期间遭受洪涝灾害,减产较多,质量相对较差,普遍存在出米率低、破碎率高、腹白偏重的问题,因此米企收购热情也较往年低,稻价呈低开稳走的态势,农户也因此相对惜售。9月份国内新粮上市量逐渐增多,东北产区因长期降雨天气,收割期推迟,只有少量湿粮青粒上市。
2016年第四季度相对第三季度来讲,我国稻谷现货价格呈稳中上涨态势,其中以江苏产区晚粳稻上涨幅度最为明显。一方面,国储托市力度较强。东北产区因取消玉米临储收购以及新建仓库使得有效仓容较多,有力的保证新粮顺利入库。另一方面,即使托市收购延期,随着收购标准不断放宽、收购价格上涨,使得整体收购进度较往年同期快。同时,2016年稻谷在生长期间遭受一定的气候灾害,产量有所下降,新稻供应压力有所减轻,使得四季度中晚稻市场走势相对较强。最后。自从国秋粮上市以来,主产区天气情况不佳,长期降雨、降雪天气影响,使得新稻质量略有下降。特别是南方产区部分农户将新收割的稻谷直接在田间地头收购,贸易商新建烘干塔增多,新粮多存在贸易商手中,使得稻价处于易涨难跌的态势。
综上所述:2016年我国稻谷市场整体呈现稳中偏强态势,归结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农户售粮习惯的变化。鉴于2015年天气不佳,稻谷无法晾晒,导致后期新稻霉变,收益受损。2016年农户新稻收割后及时在田间地头直接售卖,保证了种粮效益。其次,稻谷收购仍以国储收购为主,且收购标准较往年宽松。国储拍卖继续实行顺价销售,整体呈现进库多出库少的状态,去库存压力依旧偏大,并且增加超期粳稻拍卖。最后,2016年下半年我国进口大米量较少,再加上我国海关大力打击边境走私大米,使得大米掺兑现象减少,米企转向市场收购力度增加,市场上一度出现米企与粮库抢粮的现象。
展望2017年我国稻谷市场行情走势:
首先:托市政策。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日前印发的《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因此2017年稻谷最低保护价会继续执行。2017年水稻最低保护的底价是多少?托市价是否会与上一年持平?笔者认为鉴于2017年小麦托市价与上期持平,因此2017年稻谷最低保护价将在最大限度的将与上一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