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猪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饲料、兽药、生物制造、物流、机械制造、环境处理等庞大的产业链,生猪生产涉及到育种、营养、医药化工、生物学、光学、自动化、气象学、空气流体学、环境监测、互联网等17个学科。因此,所谓的“猪粮安天下”也是有其道理的。
虽然中国有13亿人的猪肉消费市场,但它也是有饱和和临界点的,生猪价格自2013年底至今持续处于盈亏点6∶1以下。养猪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二是消费下降。2006年以来养猪业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使产能大大超过了消费的增长,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牛、羊肉消费上涨,猪肉的消费量在增长放缓甚至不断下降,猪肉消费出现了拐点。2014年11月份,笔者对河北、河南、天津、山东等地养猪业生产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发现供大于求依然是目前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供求情况
1. 产能供应充足。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10月,我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约为5000万头,有的统计数字为4500万头。那么,折中按4750万头能繁母猪来算的话,每头母猪年出栏商品猪15头、每头上市肥猪体重均110千克,按出肉率(白条)70%计算,每头猪可提供白条肉77千克,那么77千克×15头 = 1155千克,每头母猪每年的产能就是1155千克猪肉(除去内脏、头、蹄不计)。我国全年生产猪肉(白条)即为1155千克×4750万头 = 5486.25万吨。按照目前我国13亿人口计算,5486.25万吨÷13亿 = 42.20千克,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猪肉42.20千克,根据现在的生产能力,已经完全能满足国民的消费需求。
2. 进口增加。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1~2006年我国猪肉进口基本维持在20万吨左右,2006~2013年由47万吨猛增至140万吨。2014年我国与欧美等多个国家签定了猪肉及副产品进口合同,进口猪肉的不断上涨对我国生猪行业具有一定冲击。
3. 消费下降。笔者先后对9个肉联厂、13个超市和肉食专卖店进行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1~10月份肉联厂、超市和专卖店猪肉销售量分别同比下降20.1%~19.7%不等。销售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以吃猪肉为主改变为吃牛羊肉,并以此作为衡量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另外,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因劳动强度下降而多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被人们误认为与吃猪肉有关。由此导致目前我国猪肉消费由占肉类总消费的70%下降至现在的不足60%;二是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如房地产、小煤矿、水泥等产业)作为猪肉消费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环境意识的加强和国民经济改革发展的新常态,这些行业纷纷下马和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使猪肉市场消费量下降。同时,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过度消费和浪费现象有了很大遏制,消费泡沫被挤破。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猪肉的消费量增长放缓甚至不断下降,猪肉消费出现拐点。
二、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产业经历了长期亏损,残酷的现实导致行业出现四级分化的现象:
1. 大型养殖产业集团继续扩张,如温氏、雏鹰、牧原、中粮、正大、天兆、唐人神、大北农等集团公司都在扩大或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房地产等其它行业依然对养猪业青睐有加;
2. 中大型规模的养猪企业在长期亏损下依然坚守;
3. 存栏50~500头基础母猪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在微利的情况下维持;
4. 存栏50头基础母猪以下的养殖户在快速退出。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信息显示,2014年9月份母猪存栏量止跌,10月份环比增加0.12%。从规模企业来看,能繁母猪存栏2000头以下的环比下降1.10%,能繁母猪2000头以上的环比增加0.21%。
2014年11月份,笔者在对河北、河南、山东、天津等区域养殖户调查中了解到,转行或弃养的大都是存栏基础母猪50头以下的养殖户;大规模的产业集团在不断扩张;商品猪出栏体重明显提高,2013年商品猪出栏体重平均为110~115千克/头,2014年达到平均125千克/头,同比提高8.7%;能繁母猪平均同比下降6.13%;每头基础母猪年出栏商品猪达到15.21头。
在生产成本调查中了解到,全阶段饲料价格为3.00~3.40元/千克,平均价格为3.2元/千克;全群料重比为3.6∶1~4.0∶1,平均为3.8∶1;基础母猪5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兽药、水电、人工等费用平均成本为223元/头;基础母猪300头以下规模的猪场,兽药、水电、人工生产等费用平均成本为137元/头。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的话,一头商品猪的成本为:500头以上基础母猪规模的成本为(3.8×110×3.20 + 223 )÷110= 14.17元/千克;300头以下基础母猪规模的成本为(3.8×125×3.04 + 137)÷125 = 12.65元/千克,规模企业比小规模家庭模式的养殖成本高1.52元/千克。
综上所述,虽然2014年我国基础母猪总存栏下降近10%,但被商品猪出栏体重的增加和消费的下降所抵消,供大于求,加之大量廉价进口猪肉打破了所谓的“猪周期”,使生猪市场行情长期处于低迷态势。当前,资金充裕的大产业集团公司的不断扩张,填补了小散户退出而减少的产能,中大规模的养猪企业在亏损的痛苦中坚守;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式的养殖场在微利中生存。
在生猪市场总体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为什么养猪业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产?为什么养猪业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还在扩张?为什么养猪业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还有热钱涌入?这也许是每一个行业人士应该思考的问题。(北方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