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乡镇组织委员专题培训师范班学习心得

常德市澧县澧南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关林炎

9月7日-11日,湖南省委组织部组织各区县市乡镇组织委员在浙江大学进行集中培训,这期培训班时间虽短,但形式丰富,内容扎实,干货满满,收获多多,就个人而言,总结为一二三,即一个感受、两个提升、三个思考。

一个感受,即感受到了省委对基层干部的关心。

首先,省委组织部直接调训乡镇组织委员,安排到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进行基层党建工作的专题培训,充分感受到了省委组织部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其次,课程安排围绕《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内容,从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教学和现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严格的学习纪律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感受到了注重实效而精心设置课程的良苦用心。再次,《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本身着力于解决农村基层当前的困境,紧盯权责不匹配、晋升通道不畅、待遇保障偏低、负担过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理顺乡镇职责权限、拓展基层干部晋升通道、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减轻基层负担的举措,感受到了省委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关心。

这些关心、关爱、关怀通过文件、培训、课程传达给我们,为确保将“走出来”学到的内容“带回去”,一是积极主动向县、乡党组织汇报,将学习成果带回去,同时争取他们对文件的重视;二是认真组织学习,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学习、干部理论学习等不同载体,组织对文件的学习,给农村干部加油充电;三是进一步开展自学,学深悟透文件内容,将文件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两个提升,即理论水平、眼光见识得到提升。

一是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1.通过学习,理清了中心工作的背景。《党建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创新思考》中,陈印昌教授用他强大的理论体系、独特的分析方式理清了当前一些中心工作的意义及原由,让我们这群忙碌于具体事务的基层干部有“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原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整治不仅仅是为了打击黑社会,更重要的是维护基层政权,联系工作实际,也确实会发现黑恶势力在农村社会不知不觉渗透,部分干部或为利益、或为不惹事,听之任之;原来我国宗教信徒已达2.2亿人,远远大于9000万党员人数,所以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为什么总书记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现在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因为苏联70年亡党的前车之鉴......正是教授帮我们理清这些背景、讲清这些形势,我们才会进一步了解这些工作的实际意义。

2.通过学习,了解了社会治理的重点。《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一课中,闫立教授给我们理清了思路。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依法依规处理社会问题,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在主体上,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其他社会组织需要共同发挥作用,在传统的观念中,进行社会治理是政府的责任,而现代化社会中,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当务之急便是在政府与个人之间将桥梁建立好,这个纽带便是各类社会组织,让每个个人都按照自身属性,有组织管理,如青年有团委、妇女有妇联、行业有工会,通过组织联系个人,政府更能统筹协调,有助于改变碎片化的社会的困局。

3.通过学习,增强了未来发展的信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落实落地》一课中,何显明教授告诉我们,革命时期,群众靠着朴素的革命情感拥护共产党,当今,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只有充分的对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背景进行理解,充分的认识到我国目前发展的形势,充分的认识到我们党在没有侵犯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就凭着自己的实干,用40年完成了发达国家600年才完成的现代化,实现这样的壮举是因为道路走对了,举国体制的优势,只有充分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才能更好的做到“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同时,浙江的发展对全国的发展有示范作用,他们的八八战略与党中央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分契合,在八八战略的布局下,浙江走在了中国前列,而湖南处于中部地区,虽基础不如浙江,但浙江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未来可期。

二是眼界见识得到提升。

1.工作效率可以如此之高。《“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中,范教授介绍了浙江“互联网+政务服务”这项工作,群众办理各种证件,跑一次是常态、跑两次是例外,甚至跑零次是常态、跑一次是例外,每一起办理过程,采取读秒方式,最快的证件办理只需要18秒就可以完成,每一项业务办理都有时间规定,分为200秒、400秒、500秒几个档次,如果办理超时,结果要计入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读秒的背后,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自我革新,是政府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真实写照。

2.基层治理可以如此之稳。现场教学第二站到诸暨市枫桥镇学习先进经验,上世纪六十年代,枫桥镇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随后,又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一整套机制,成为了基层治理的典范。我认为枫桥镇之所以如此成功源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自治方面,形成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大环境,村民生活在镇里,大事小情都要去村问问,因为他们能知道的多,能帮解决的事情也多。法治方面,除了司法所,还有很多个人调解室,如娟子调解室,老杨调解室,这些个人是网格员,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治理念,在调处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德治方面,枫桥镇有200多个志愿组织,经常开展多种表彰评选活动,树立好人风气的导向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下,加强和改善社区治理,进行德治都基础作用。

3.乡村建设可以如此之美。现场教学第三站来到了余杭小古城村,当大巴车驶入村道,入目所及的,是翠玉的茶园、绵延的群山,各具特色的庭院但又风格统一的别墅,由青砖、景石、铁艺栏杆等元素结合打造的古朴景墙,庭院入口、院墙上、院墙外侧随处可见的色彩丰富的小花境,宽大的院子里前院种菜后院种竹……从围墙建设到房屋外立面改造,从景观小品设置到植物种植,不管是材料的选择还是颜色的搭配,均突出了古朴淡雅、简洁实用的特色,真的做到了家家景不同,户户风光美。走出村外,翠绿的茶园好似传来扑鼻的茶香,远处的群山正勾勤出水墨画般的优美意境……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情,静谧成诗的田野故里,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三个思考,即关于工作、学习、身份的思考。

一是关于工作的思考。从事基层党建工作,自己也会思考如何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如何摆脱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在很多农村干部心中,党建工作过于务虚,是形式主义的“重灾区”,故而反感甚至抗拒,但各级党组织强调又强调,党的建设工作极其重要,关乎前途命运、关乎成败兴衰,这样巨大的反差,一定是我们的执行、操作中出现了问题。无论是“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还是“支部五化”“积分管理”,都不应该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我们管理党员的手段,是我们凝聚党员的载体。党建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中心工作做的是事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无法像做事的工作那样,立竿见影,要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更不像基础建设、环境整治那样能够具体量化,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二者融合的方式,就是如何让党员在政府倡议的每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带领群众参与响应,我想这也是教授在课堂上讲到的做好组织、思想、政治、活动、机制、评价六个方面的融合的意义。

二是关于学习的思考。这次学习除了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收获,更多的是关于思考方式的启发。陈印昌教授用他强大的整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征服了我们,看到同样的新闻、同样的咨询,他却能分析出更多的内容,看到更多表象下的实质,除了他深厚的理论知识之外,他交给我们分析的诀窍,用联系的方式看问题,用正话反说的方式想问题、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不只看到皮毛,才能知其然从而知其所以然。这三种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科学方法论中最常用的方式,在书本中多次看到,一是觉得太抽象、不理解,二是不知道如何运用,但通过陈教授的课,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分析如此实用,如总书记为什么提担当精神、为什么强调斗争精神,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就是因为当前干部的担当意识、斗争意识不够,由于在和平时代、物质丰富的环境生活的太久,干部逐步丢掉了担当、斗争本领,所以需要强调。朱婉儿教授用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事物不仅仅在于他客观是什么样子,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这个事物,如我们对自身认同,那么看到的世界就是善意、美好的,如果对自身不认同,那么看到的世界就是勾心斗角,充分冲突的。

三是关于身份的思考。身份即党员,主要是关于理想信念的思考。这次学习的第一个现场教学点是南湖革命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再次温习了党的历史,无论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一只红船在历史中前行,从南湖起航到奋楫金沙江、从四渡赤水到饮马长江,将红旗插在了井冈峰顶、遵义城头、延安宝塔、西柏坡上,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串联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大潮行舟图。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什么历经磨难而不垮、越是艰险越向前?靠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支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的正当其时,也十分有现实意义,我们从积弱积贫中走来,从艰难险阻中走来,不能像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而应该像总书记说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正如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